不玩了!蘋果突曝大消息

蔣東文 2024-02-28 16:26:59

不玩了!

攤牌了。

蘋果突曝大消息!

將取消探索十年的電動汽車項目,2000人團隊轉崗人工智能。

十年無果,蘋果造車計劃全面落敗;

搞不定自動駕駛,蘋果最終還是成了生成式AI的“跟跑者”!

喬布斯是一代傳奇,彼時蘋果也混的風生水起;

可惜天妒英才,喬布斯後蘋果股價雖節節攀升,可産品卻再無“心”意。

這點從前不久的蘋果“劃時代”頭顯“Vision Pro”大批量退貨可見一斑:産品缺陷十分明顯,技術痛點讓人難堪!

是啊,曆經商海沉浮的蘋果公司,近來隱憂重重:産品陷創新瓶頸、資産負債率高企、頻繁遭反壟斷調查……

陷入“中年焦慮”的蘋果,也迫切地在尋找一個新的支點!

只是,AI會是下一個答案嗎?

01

黃了。

就在剛剛,蘋果最新高管會議決議對外曝光,內容只有一個:放棄造車,轉戰AI。

據彭博社援引蘋果內部人士消息報道,蘋果業務高管決定,公司將取消電動汽車造車項目。

從事該項目的上千名員工將被大量調整到生成式AI研發部門,冗余人員可能面臨裁員。

總而言之,在秘密推進10年,燒光百億美元,一度降低目標之後,蘋果依然對造車缺乏必勝決心,關停並轉,公然敗退。

十年造車無果,對蘋果來說必須要及時止損;十年後決定取消項目,在投資者看來,這標志著蘋果終于下定決心在已經落後的生成式AI賽道上全力以赴!

“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一出,市場上一片嘩然!

有網友表示贊成:“明智之舉,蘋果現有産品已經不是什麽熱點,汽車更沒有優勢,不如趕下一個AI風口” 。

同時也有網友表示,“蘋果知道進退止損”“蘋果的利潤模式,注定了它不會和其他廠商打價格戰,蘋果造電動車沒有先發優勢,電動車的技術儲備又不豐富,眼看著比亞迪掀起了價格大戰的狂潮,蘋果造汽車,第一步邁出去就是驚濤駭浪,利潤還少得可憐”。

面對潛在的競爭對手退出賽道,特斯拉CEO馬斯克第一時間沖到“吃瓜前線”,發了一個“致敬”、“點煙”的惬意表情。

少了一個競爭對手,自由市場又多了許多造車人才,馬斯克的表現還是很含蓄啊!

造車的個中艱辛,我們可能不太了解,但那麽多車企的倒下我們卻看得到;

哪怕是特斯拉,也花了整整17年時間,才最終成爲一家持續盈利的汽車公司!

蘋果取消造車計劃後,國內車企大佬也是紛紛感慨。

理想汽車CEO李想稱,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正確戰略,時間點也合適。

小米創始人雷軍也表示,他對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非常震驚”!

02

事實上,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並不是首次傳出,而且蘋果公司也從未公開過所謂的“造車計劃”。

據了解,蘋果最早于2014年啓動名爲“泰坦”的新計劃,斥資從特斯拉、奔馳和谷歌等競爭對手招募具備“汽車+科技”行業背景的人才,組建了“特殊項目組”,被媒體認爲是蘋果造車計劃的立項。

蘋果最初的雄心壯志是打造一款L5級別全自動駕駛的豪華汽車。

然而,夢想很美好,自動駕駛卻很現實,技術壁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突破改變的!

2022年,蘋果公司曾將目標下調至“2026年上市、L4級別自動駕駛”。

然而就在一個月前,有媒體報道稱該項目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蘋果又將目標下調至“L2+級別自動駕駛、2028年上市”。

就在大家以爲不斷妥協的蘋果汽車,終于有望上市時;

最新的進展卻顯示,這個標准恐怕已經低到董事會無法忍受的地步。

高管們擔心這個價格能否提供他們習以爲常的高利潤率,以及公司每年要花數億美元養著一個可能永遠不會有結果的項目。

蘋果汽車,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蘋果之所以可以作爲稱霸全球的科技巨頭,就在于其押對了移動時代,這給蘋果帶來了持續近二十年的超長繁榮期。

iPhone引領了全球智能手機的時代,面對汽車業務,蘋果也曾經有同樣的野心。

可是,戰略重要性不如蔚小理,執行戰鬥力不如華爲,決心和投入甚至比不上小米。

蘋果如此造車,怎能不敗?

03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過去幾年蘋果先後確立三大發展導向,最初是與麥格納合作,希望打造一款小型貨車,致力于提升智駕體驗;

2016年前後,蘋果不再謀求整車制造,而是轉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點自動駕駛技術;

此後,蘋果的造車理念又再度調整爲打造乘用車産品。在戰略上的調整和搖擺之後,蘋果選擇了退出。

十年的時間,新能源汽車的江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目前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已經接近20%,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車企正在快速擴張市場規模,搶占用戶心智。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949.5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31.6%。“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將達1100萬輛,市場滲透率將達40%。”

最核心的原因,隨著Vision Pro的上市,蘋果基本已經確立了XR、空間計算的全新戰略,庫克的各方面行動,也表明這就是蘋果未來十年最大的資源投入方向。

不過,被庫克其之爲是“處于當下的未來科技”的首款頭顯設備Vision Pro,卻遭遇了滑鐵盧!

嘗鮮期剛過,首批VisionPro用戶被曝大批退貨,問題主要集中在應用少、續航不夠、價格不斐、佩戴體驗不舒適、感到頭痛、眼睛疲勞等方面。

一個小衆産品,沒有在市場表現出競爭力之前,太高調了!

另外,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狂飙的這一年多時間裏,蘋果並未有太大的動作,甚至導致其維持了十幾年之久的全球市值第一寶座也拱手讓給了押對了AI的微軟。

04

其實,不止VisionPro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曆經商海沉浮的蘋果公司,也是隱憂重重:産品陷創新瓶頸、資産負債率高企、頻繁遭反壟斷調查……

數據顯示,2023財年,蘋果實現營收3832.85億美元,同比下降2.8%;歸屬于普通股東淨利潤爲969.95億美元,同比下降2.81%。

作爲一家總市值徘徊在3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蘋果的負債率也在偏離大衆的普遍認知,截至2023年12月末,蘋果資産負債率達到79.04%,負債可能已經達到驚人的1092.8億美元,是全球負債第二多的科技公司。

陷入“中年焦慮”的蘋果,迫切地想要尋找一個新的支點!

VisionPro不是,電動汽車也不是,那麽AI會是嗎?

在目前整個美國和歐洲主流市場環境下,純電動車並不是短期內能夠快速盈利的方向。

過去一年,特斯拉已經下調了汽車售價,並就需求下滑發出了警告;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老牌汽車制造商推遲了電動汽車投資,並撤銷了生産計劃;汽車租賃巨頭赫茲全球控股宣布計劃抛售2萬輛電動汽車。

據彭博行業研究預測,今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僅增長9%,而過去三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卻高達65%。這意味著,現有制造商只能在美國市場爭奪大約10%的新買家。

事實說明,相較于“內卷”的電動車,蘋果更看好AIGC賽道。

但是,在生成式AI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蘋果依然在人工智能的投入方面保持沉默。

盡管去年10月,蘋果公司曾低調地推出能夠理解圖像的開源人工智能模型Ferret,但至今尚未發布與生成式AI相關的面向消費者的産品。

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顯示出科技企業想要跨界造車的難度之大,也從側面反映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目前面臨的慘淡局面。

因爲,造車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在新能源車市場最大的中國,車企也面臨著“血海”淘汰賽的危機!

先是小鵬汽車內部信、高合停工停産,緊接著比亞迪降價“放大招”、多家車企跟進,哪吒汽車又被曝出“年終獎推遲發放”...龍年開年,車市就初步展示出其競爭殘酷的一面。

不難發現,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主基調正在越發清晰:在價格上更直接的對抗、在技術側更殘酷的比拼、在市場份額上更明顯的分化。

對于所有車企來說,今年都要做好應對殘酷競爭的心理准備,如何走過“盈利關”和“生死關”,考驗著所有車企的綜合實力。

但對于蘋果汽車來說,只能說一聲再見了!

參考資料:

《造車計劃全面落敗!蘋果搞不定自動駕駛,終成生成式AI“跟跑者”》,第一財經

0 阅读:181
评论列表

蔣東文

簡介:投資家網、正商參閱創始人,《黑天鵝時代的商業邏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