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襲事件,後續影響有多大?|新京報專欄

新京報評論5 2024-03-24 19:31:32
莫斯科近郊發生的恐襲事件,再次提醒人們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的緊迫性。 ▲當地時間3月22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克羅庫斯城”音樂廳遭遇恐襲後冒出火光。圖/新華社 文 | 徐立凡

發生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音樂廳的血腥恐襲事件震驚世界,部分恐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已被抓獲。

據央視新聞報道,恐襲事件發生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于當地時間3月23日向國民發表電視講話,誓言俄方將查明並懲罰所有幕後黑手。

普京表示,莫斯科和其他地區將采取補充性反恐措施。普京還說,期待同所有真正願意真誠分擔俄羅斯痛苦的國家進行協作,真正聯手打擊共同的敵人——國際恐怖主義。

據俄羅斯官方透露,4名被抓獲的恐襲事件直接參與者均爲外國公民。另據俄羅斯《報紙報》報道,恐襲事件的嫌疑人有6人,其中4人持塔吉克斯坦護照,但該消息被塔吉克斯坦方面否認。

目前,對莫斯科近郊恐襲事件的調查還在繼續。可以肯定,此次恐襲後,許多事情將變得不一樣。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遭遇恐怖襲擊這種非傳統安全威脅,俄羅斯將如何調整國內安保體制,其外溢成本是否會加諸到包括俄烏軍事沖突在內的國際關系上。

俄羅斯國內安保面臨更大挑戰

此次恐襲事件發生後,“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IS-K)聲稱對此事件負責,美國反恐官員也證實ISIS-K是幕後嫌凶。但俄羅斯方面至今沒有予以認可。

另據俄新社報道,一名被捕嫌犯承認,是招募人員通過互聯網聯系了他,並提出以50萬盧布的價格進行大規模屠殺。該嫌犯稱,他于3月4日從土耳其飛往俄羅斯。

無論是“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所爲,還是另有幕後操縱黑手,目前的消息已呈現出一幅覆蓋面積廣闊的恐怖分子活動地圖。

“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的“呼羅珊”一詞早已有之,在中國史書中被稱作“忽爾珊”“虎喇桑”,指的是包含了如今的伊朗東北部、阿富汗部分地區和中亞南部的一大塊區域。

“呼羅珊”這個名字,顯示了ISIS-K欲在上述地區“建國”的野心。事實上,ISIS-K的成員構成中就既有阿富汗人、巴基斯坦人,也有塔吉克斯坦人和哈薩克人。

在“伊斯蘭國”(ISIS)曾建立的8個正式分支和37個省中,ISIS-K是目前最活躍、最凶殘的一省。關于其劣迹,媒體已有不少報道。

但不僅如此,在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的車臣、達吉斯坦、印古什地區還有ISIS的另一個分支ISIS-CP,而ISIS-CP與ISIS-K向來聯系密切。

僅這兩個“伊斯蘭國”分支,就足以給俄羅斯造成巨大安全威脅。如果還有海外“招募人員”網上買凶,俄羅斯的安全壓力將愈發增加。

2023年11月27日,普京簽署了2024年度預算案。其中,國防支出占總預算的30%,安保預算占10%。俄羅斯將2024年收入目標定在35.1萬億盧布,這需要在2023年的基礎上增長22.3%。

可以預想,如果安保預算不能滿足新的安保挑戰,俄羅斯可能重新發展在“混合戰爭”理論下湧現出來的私營安保公司,配合俄方的反恐行動。

對俄烏沖突不會有實質性影響

莫斯科近郊發生的恐襲事件,最令分析人士擔憂的是,會否外溢到俄烏軍事沖突中,導致戰事烈度升級。

恐襲事件發生後,烏克蘭方面多次否認與此事有關聯。烏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此次事件是“恐怖行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發言人也表示,“烏克蘭從未訴諸過恐怖手段”。

但俄聯邦安全局提供的消息顯示,犯罪嫌疑人在實施恐襲後試圖乘車逃往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並入境烏克蘭,最終在俄布良斯克州被捕。

在全國電視講話中,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恐怖分子“試圖躲藏並前往烏克蘭,根據初步數據,烏克蘭一側爲他們准備了一個入境的開口”。

對于俄方的指控,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烏外交部隨後作了回應,烏克蘭軍情總局甚至稱恐襲事件是一次“假旗”事件。

雖然俄烏雙方之間的危險語言逐漸升級,但此次事件對于俄烏軍事沖突可能不會産生實質性影響。

一方面,在俄羅斯本土安保遭遇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不大可能再度擠占安保經費用于軍事;另一方面,由于擔心國際能源市場陷入混亂,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日前表示,“不鼓勵或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的攻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烏克蘭方面的軍事行動。

最新報道稱,俄羅斯准備建立哥薩克民兵動員儲備,或許就是平衡俄烏軍事沖突和反恐行動的准備之舉。

國際社會需在反恐上放下成見

就目前的消息看,莫斯科郊區恐襲事件大概率涉及域外策劃、跨境實施等層面的操作。普京連續致電敘利亞、土耳其和塔吉克斯坦領導人商討反恐問題,說明了這一點。由此,也再次提醒人們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的緊迫性。

隨著大國博弈加劇、地緣沖突升級,國際反恐合作事實上已部分停滯。在反恐問題上采取雙重標准、用“養蠱”方式把極端組織當作地緣工具的事例屢見不鮮。長此以往,無論哪方的安全利益都難以得到保證。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在其社交平台賬號上稱,是其組織的武裝分子在莫斯科郊區襲擊了一處“基督徒集會”,之後“安全撤回基地”。按其說法,顯然視基督徒爲其敵人。

2022年底至2023年初,ISIS-K除襲擊了巴基斯坦和俄羅斯駐阿富汗的大使館外,還對一家當時有中國企業代表下榻的酒店發動了襲擊。該組織還曾發布一段長達48分鍾的視頻,公然針對中國。

非傳統安全威脅距離誰都不遠。此次莫斯科恐襲事件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對恐襲行徑予以強烈譴責,一致明確反對國際恐怖主義。

面對恐怖襲擊,除了譴責之外,接下來一段時間,更需要各國嘗試放下成見隔閡,在應對恐怖主義上拿出全球平等合作的新方案。做到這一點很難,但遲早要做。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張彥君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3 阅读:5449
评论列表
  • 2024-03-25 08:08

    這個恐怖組織背後不就是美國嗎?

    你瞅啥 回覆:
    CIA有勾結的
  • 2024-03-25 09:40

    isis拼了命的證明我有罪[笑著哭]

  • 2024-03-25 18:48

    伊斯蘭國就是美國CIA和以色列摩薩德豢養的,YSL就是以色列

  • 2024-03-25 07:39

    沙利文已經被斬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