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鼻祖火山王楊衮,槍法爲何那麽好?高思繼做一件事有功勞!

評書演義快看 2024-04-19 00:09:33

高家將大名鼎鼎的“白馬銀槍”高思繼和楊家將的鼻祖“火山王”楊衮,都是“殘唐十六傑”中排名很前的好漢。高思繼僅排在李存孝與王彥章之後,排名第三;而楊衮年紀輕輕,已經力壓王彥竜和周德威排在了第六的位置。可見,兩人皆非尋常之輩也。

在《殘唐演義》中,高思繼與楊衮還是同門師兄弟,兩人的師父分別是老夏家的夏書棋和夏書湮。兩人自從相認之後,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高思繼非常欣賞楊衮的武學天分,楊衮十分敬佩高師繼的槍法和爲人。

後來,高思繼被王彥章用“回馬槍”挑殺。楊衮知道後,立刻出山聯合高行周、劉知遠等人,一起“五龍二虎”逼死了王彥章,成功地爲師兄高思繼報仇雪恨。

有人覺得很奇怪:“楊衮與高思繼年齡相差很大,爲何他們的關系、甚至後來高、楊兩家的關系也一樣——爲何那麽好?”

別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段關于他們兩個人的故,看看高思繼做了一件啥事,讓楊衮感恩不已?這故事不僅說明了楊衮槍法好,高思繼有很大的功勞!還是評書演義中,高、楊兩家關系爲何那麽好、淵源爲何那麽深的重要原因!

楊衮尋師伯不遇

話說少年楊衮,跟師父“花槍手”夏書湮,學到了老夏家“北霸六合槍”中的花槍精髓,槍法如同春日竹筍,突飛猛進。

這天,“花槍手”夏書湮將愛徒楊衮叫到了跟前,他開口說道:“阿衮,我的槍法你已全部學會,爲師再沒有什麽能教你的了。你是個練槍的好苗子,我推薦你到洛陽去找我的哥哥,也就是你的師伯——“神槍手”夏書棋。當年,我們兄弟二人練槍,我偏愛取巧,淨挑槍法中的巧槍來練,因此有了‘花槍手’的稱號。而你師伯卻不厭其煩地從一招一式練起,雖然練得比我慢,但學得比我全,最終成就也遠超于我。 ”

楊衮一聽,心中十分向往,他急切地道:“師父,那我即刻啓程,只是,師伯若是不肯教我,該如何是好?”

夏書湮微笑道:“放心,爲師早已爲你准備好了‘介紹信’。”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個精致的錦囊,遞給了楊衮。楊衮接過錦囊,立刻轉身,急著踏上征程。

“且慢!爲師還有東西要送給你。”夏書湮叫住了他,進內室取來一把金光閃閃的火尖槍,贈予楊衮,“此槍名叫‘金纂火尖槍’,乃是我年輕時闖蕩江湖所用的寶槍,今日爲師將它贈送給你,願你槍出如龍,戰無不勝。”

楊衮接過來,一掂量:啊,不重不輕,剛剛合適。他可高興了,連忙拜謝師父,然後,興沖沖地跳上寶馬,往洛陽疾馳而去。

不表一路煙塵滾滾,卻說楊衮來到洛陽師伯所在的夏家莊,才知道師伯外出雲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

楊衮這是高興而來,敗興而歸啊。他不甘心啊,他想:“我不能就這樣回去,我一定要找到師伯。但師伯在哪呢?”他不知道啊,所以,他索性松開缰繩,讓馬兒自由行走。

楊衮巧遇師兄“白馬銀槍”高思繼

不知不覺間,楊衮被寶馬馱到了高家莊,眼前的一幕讓他爲之震撼。

只見一個中年大漢,身穿青布短打,手持一杆長槍,騎在一匹渾身雪白的大馬之上,正在練習驚世的槍法。那槍在他手中猶如遊龍出海,每一次舞動都帶著風雷之勢,翩若驚鴻,又猶如銀河落九天,氣勢磅礴。

楊衮被中年大漢的槍法深深吸引,他勒住寶馬,在一旁,目不轉睛地觀看。看著看著,他感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了,怎麽和師父所教的槍法有那麽多的相通之處?只是這大漢的槍法竟然好像比師父的槍法還要沉穩很多,他是什麽人,竟然這般厲害?

楊衮還在想呢,那邊中年大漢突然使出了刺木樁的本事。只見他雙腳連踢白馬,身形不斷變換,從不同方位,接連十幾槍刺向木樁。槍槍命中,每一次都猶如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准確無誤地落入預定的軌道。這種精湛的技藝,看得楊衮心中激蕩不已。

當中年大漢的身形突然從馬肚子的一側探出,手中長槍“啪”一下,再次狠狠地刺中木樁上的靶心時,楊衮終于忍不住大聲喝彩道:“好槍法!”

中年大漢聽到喝彩聲,立刻回頭觀望,他見一位手持金槍的少年站在不遠處,氣質非凡,氣宇軒昂,眼中閃爍著欽佩的光芒。中年大漢仔細打量了一下楊衮手中的金纂火尖槍,頓時猜出了這位少年的來曆。他收起長槍,走了過去,拱手問道:“這位兄弟,看你的金槍和氣質,想必是夏家槍的傳承者吧?”

楊衮見對方不僅所練槍法與自己練習的差不多,還提到了夏家槍,心中知道這位中年大漢與老夏家必定有深厚的關系。于是,他將自己的來曆和此行目的娓娓道來。

中年大漢聽後,恍然大悟,他笑道:“原來兄弟是我師叔‘花槍手’夏書湮的徒弟,真是失敬了。實不相瞞,我正是你師伯‘神槍手’夏書棋的弟子高思繼。咱們師兄弟今日能在此相見,真是有緣啊。”

楊衮一聽,喜出望外,他萬萬沒想到竟然糊裏糊塗地遇到名動天下的高師兄。他激動地說道:“原來您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馬銀槍’高師兄,真是太好了!小弟此行雖然沒能尋訪到師伯,但能在此巧遇師兄,也是三生有幸啊!”

高思繼哈哈一笑,說道:“咱們既是師兄弟,便是一家人。師弟既然來了,就不要客氣。我這高家莊雖比不上洛陽夏家繁華,卻也還算寬敞。不如就在此盤桓幾日,待我去打聽一下師父的下落,再作計較如何?”

楊衮本就不知往哪裏去好,此時聽了高思繼的話,正中下懷。他連忙點頭答應,道:“多謝師兄盛情,那小弟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高思繼是個豪爽之人,當即命人安排楊衮的住處,又設宴爲楊衮接風洗塵。席間,二人談論槍法,楊衮雖然年紀尚輕,但悟性極高,對于高思繼提出的見解,他都能迅速理解並給出自己的看法。高思繼見此,不禁對這位師弟更加欣賞。

高思繼代師傳槍

高思繼派家人外出打聽好幾天了,也沒打聽到夏書棋的任何消息。楊衮的心情如同落葉飄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正當他准備告別師兄,踏上返回西甯的旅途時,高思繼的聲音如同一縷春風,溫暖而有力。

高思繼道:“師弟,你師伯他老人家喜歡雲遊四海,行蹤不定,要想找到他,實在不易。不過,我有一個建議,不知師弟意下如何?”

楊衮連忙道:“師兄請說,小弟願洗耳恭聽。”

高思繼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溫暖與謙遜:“你若不嫌棄師兄技藝不精,我願意代師父傳你槍法,你看如何?”

楊衮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高思繼的槍法早已名揚四海,如果能夠得到他的指點,自己的武藝定能突飛猛進。對于這樣難得的機會,他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他連忙躬身施禮,聲音中充滿了誠摯與感激:“師兄,您的慷慨讓我非常感激,能夠得到您的指點,實乃三生有幸。”

高思繼扶起楊衮,兩人並肩往高家莊的演武場走去。高思繼邊走邊道:“師弟,槍法之道,重在心領神會。等一下,我先將師父所教的槍法演練一遍給你看,你要仔細觀察我的動作,體會其中的要領。”

楊衮點頭道:“好的。”

來到演武場,高思繼從兵器架上拿起他的“八卦梅花亮銀槍”,將一百二十八路“北霸六合槍”從頭到尾演練了一遍。在這過程中,楊衮全神貫注地觀看師兄高思繼的演示。高思繼的槍法如同行雲流水般靈動,然而厲害程度卻有兩種迥然相異的風格,時而如狂風暴雨,時而如春風拂面,其中之精妙,讓人歎爲觀止。

楊衮邊看邊悟,等高思繼演示完,他已掌握了五六層。在高思繼一招一式地悉心講解下,本來就聰明絕頂的楊衮更是一點就透。因此,不出三個月,楊衮已將全套北霸六合槍學得七七八八了。

這讓高思繼非常高興,他覺得楊衮是個難得的武學奇才,心中暗道:“假以時日,小師弟必定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轉眼半年過去,本就有“北霸六合槍”基礎的少年楊衮,經過半年的勤學苦練,加上還有高思繼在一旁悉心指導,他的北霸六合槍法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

高思繼見小師弟有如此天分,忍不住又將自己悟創的高家槍法傾囊相授。

如此這般,楊衮最終從師兄高思繼處學到了非常超凡的槍法,爲他後來創立聞名天下的楊家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楊兩家關系非常好的淵源

楊衮對高思繼的“代師傳槍”之舉非常感恩,後來,高思繼的兒子高行周因爲所學高家槍不夠全面,楊衮便親自指導高行周。

再往後,楊衮知道自己收養的義子楊繼亮其實是高行周的兒子高懷亮後,便在傳兒子們槍法的時候,偏心地總是先將槍法中的絕技傳授給老八楊繼亮。楊繼業就是因爲楊衮的這種“偏心”,一氣之下棄槍學刀的。

再再往後,高懷亮在陣前被羅英挑殺。高懷亮的兒子高君佩要爲父報仇,他知道單憑目前的本事無法戰敗羅英,就到火塘寨向爺爺楊衮學習槍法。楊衮教了他三招絕命槍,他因此在陣前大敗羅英。

還有,此後高楊兩家後人一直互相支持,像高君保和楊六郎、高增和楊文廣、“金毛虎”高英和“玉面虎”楊懷玉都是親如手足的存在。甚至在《鐵傘怪俠》那時,身爲楊再興女兒的楊虹和高寵的兒子高風仍是非常要好的同伴,他們與嶽飛的兒子嶽霆一起並稱“三絕”。可見,高思繼當初“代師傳槍”之舉,對高楊兩家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2 阅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