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馮治安第三綏靖區,前身是抗戰時張自忠第33集團軍

新剛讀曆史 2024-04-13 23:29:19

前段時間,把淮海戰役中,國軍的幾大兵團的情況都寫了一下,今天,有網友建議,寫一寫第三綏靖區,畢竟淮海戰役我們在一開始能搶到巨大優勢,離不開三綏靖區的助攻。

第三綏靖區的前身非常著名,就是張自忠的第33集團軍,在抗日戰爭中,張自忠是我國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犧牲于1940年棗宜會戰中。

當時馮治安擔任的是33集團軍副總司令,張自忠犧牲後,馮治安接任了總司令一職。

張自忠在世的時候,33集團軍下轄了3個軍和一個騎兵師,分別是:

曹福林55軍、張自忠兼任軍長的59軍、馮治安兼任軍長的77軍。

55軍就是後來淮海戰役中,劉汝明第8兵團的那個55軍。

張自忠犧牲後,在馮治安時代,33集團軍被凱申一點一點壓縮,先是縮成2個軍,每軍3個師,外加一個騎兵師,後來又縮減成每軍兩個師,騎兵師直接取消了。

凱申這樣的操作,讓整個33集團軍的上層非常悲觀,覺得前途渺茫,這樣一來,很多人都在私底下自謀生路,這種情緒也成爲了淮海戰役初期,第三綏靖區能起義的一個有利因素。

抗戰勝利後,第33集團軍前往徐州駐紮,不久就被整體改編爲第三綏靖區。

馮治安本人擔任綏靖區司令,張克俠與李文田擔任副司令,陳繼淹爲參謀長。

第三綏靖區下轄59與77兩個軍,司令部駐紮在徐州東北方向的賈汪煤礦。

當然三綏靖區不止這兩個軍的兵力,還有不少其他兵力,包括泰萊支隊的2000余人,徐州附近十余個縣的地方團1萬多人,臨床、棗莊、賈汪等各個礦區的礦警1千余人,總共下來,整個第三綏靖區的兵力是6萬人。

何基沣本來是77軍軍長,但是馮治安對其不放心,將其調走,任三綏靖區副司令,由132師師長王長海繼任77軍軍長,這樣一來,算是將何基沣的指揮權給去掉了,畢竟副司令無法直接指揮部隊,軍事上的權力肯定不如軍長。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