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獄在清代前期的泛濫,有其深刻的曆史原因。清先世曾臣服于明朝,受官襲爵,聞命即從。入主中原之後,清廷對此段史事諱莫如深。因此,不僅將有關史籍刊削、禁毀,而且對凡繼續編寫乃至收藏者,動辄以“大逆”之罪濫加誅戮。此爲原因之一。康熙二年(1663)的莊廷鑨《明史》案,即屬此類之最典型者。死于該案者多達7

風雲曆史有荟萃 2024-04-23 06:49:43
文字獄在清代前期的泛濫,有其深刻的曆史原因。清先世曾臣服于明朝,受官襲爵,聞命即從。入主中原之後,清廷對此段史事諱莫如深。因此,不僅將有關史籍刊削、禁毀,而且對凡繼續編寫乃至收藏者,動辄以“大逆”之罪濫加誅戮。此爲原因之一。康熙二年(1663)的莊廷鑨《明史》案,即屬此類之最典型者。死于該案者多達70余人,莊氏雖于案發前故世,猶遭剖棺戮屍。原因之二則在于,清初的反清鬥爭,雖經40年的武力鎮壓趨于沉寂,然而反清思想卻久久不能消弭。漢族士大夫眷戀故明,宣揚夷夏之防一類封建正統思想和狹隘民族意識,對清廷鞏固其統治尤爲不利。爲了強化滿洲貴族的統治地位,對反清思想勢必就要用暴力去加以打擊。康熙五十年的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六年(1728)的呂留良、曾靜案,都可視做出于此類需要而制造文字獄的典型事例。《南山集》案,戴名世以翰林院編修而被處死,桐城文派開派宗師方苞亦牽連下獄。而呂、曾一案,呂留良故世多年,同樣殃及枯骨,呂氏後人皆流徙東北,曾靜雖免死一時,但乾隆初,即借端殺害。第三,康、雍之際,清皇族中權力角逐空前激化,史稱奪嫡之爭。清世宗即位之後,爲了鞏固既已取得的勝利,除戕殺奪嫡諸王外,亦借助于文字獄來打擊黨附諸王的勢力。雍正四年的汪景祺《西征隨筆》案、錢名世投詩案、查嗣庭鄉試命題案,以及雍正七年的謝濟世注《大學》案、陸生楠《通鑒論》案等等,盡管所加罪名不一,但借以打擊異己這一目的,則始終如一。至乾隆朝,朋黨積習未除,清高宗也效法其父,以文字獄來懲治朋黨,整饬吏治。乾隆中葉以後,清廷以訪求遺籍、纂修《四庫全書》爲名,寓禁于征,多方羅織,以致從乾隆三十九年(1774)到四十八年的十年間,文字冤獄無年不有,遍于國中。嘉慶、道光間,國家多故,世變日亟,時局已非文化高壓所能控制,于是文網趨于松弛。 嚴酷的文字獄,鉗制思想,踐踏學術,是阻礙曆史進步的因素,理所當然應予否定。

0 阅读:0

風雲曆史有荟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