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主席在中南海宴請溥儀,席間提到傳國玉玺,溥儀怎麽說?

洞鑒五千年 2024-04-30 15:00:41

縱觀古代末代皇帝,絕大多數都以悲劇收場,但我們都知道,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最後的結局是好的,而他也變成了一個例外。

曆史上關于溥儀的評價衆說紛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但作爲末代皇帝,如今是人們的飯後閑談,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溥儀。

有人說溥儀作爲皇帝的時候,其行爲不太像封建王朝的皇帝,而當溥儀成爲平民的時候,溥儀也曾一時間難以接受。

准確地說,隨著對溥儀的了解,我們會從他身上看到兩個時代的融合和碰撞,也就是說,溥儀其實是很糾結的。

面對這種糾結,其實不是溥儀自己造成的,而是當時那個社會造成的。

在1950年8月,溥儀被送上回國的火車,在此之前他已經在蘇聯被關押5年,而接下來面臨的將是長達10年的改造生涯。

毛主席帶領我們步入新時代,就是爲了舍棄過去的舊社會,而對于溥儀這個末代皇帝,毛主席實施了寬恕,最終于1959年12月4日將其放出。

面對新中國的做法,溥儀其實是很感激的,畢竟溥儀曾經也做過不少的壞事,給中國帶來很多傷害。

當年溥儀被特赦的時候,他曾表示:“任何人都會特赦,就是自己不可能!”

但偏偏這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溥儀被特赦後很快就回到北京,而毛主席考慮到他的生存問題,還讓他成爲了一名文史專員。

當有人談起毛主席的時候,溥儀總是能想起第一次見毛主席的場景,那是在1961年,當時溥儀是非常拘謹的,甚至有些緊張。

在飯桌上,溥儀情緒激動地表示:“我是犯過死罪的人,今天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見,是我溥儀最大的榮幸。”

不難看出,這些話是非常客套的,但隨後毛主席的態度讓溥儀放松了下來,毛主席沒有接這段“奉承的話”,而是關心起了溥儀的生活。

看著毛主席這麽接地氣的話,溥儀打心裏對毛主席有了改觀,後來他們的談話一直持續了5個多小時,期間溥儀還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其實不論是哪個年代,但凡是人有了權力之後,勢必會變得很高傲,而溥儀也會認爲毛主席是那樣的人。

其實不然,毛主席對待身邊人沒有一點架子,反而更注重幹實事,相對于那些奉承的話,毛主席更願意聽真話。

看到毛主席這樣的態度,溥儀也逐步被感化,也變成了一個實在的人,他將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每天開開心心上下班。

有一次溥儀下班遇到了幾個清朝遺老,對方一看見溥儀就跪下來磕頭,高呼“皇上萬歲”,溥儀當即紅了臉,覺得很尴尬。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溥儀已經不拿自己當皇帝了,而他也真正地成爲了一個普通人。

雖然說後來溥儀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毛主席始終沒有忘記他,在1962年還在中南海設宴招待溥儀,周總理和朱老總等人作陪。

對于這些見面,溥儀的狀態顯然比第一次見毛主席放松了不少,言行舉止自然了許多,毛主席看後很欣慰。

酒過三巡之後,主席開始和溥儀攀談起來,像兩個很久沒見的老朋友,內容既有家國大事,也有野史傳聞。

然而隨著聊天的深入,毛主席突然問溥儀:“傳國玉玺在哪裏。”

面對毛主席問的這句話,溥儀並沒有覺不妥,反而歪著腦袋想了想,直言:“我也不知道。”

之後衆人也加入到了這個話題中,有人開玩笑說溥儀只是不想交出來,但溥儀也不生氣,因爲他真的不知道國玺在哪裏。

後來溥儀聊起了之前的事情,關于國玺事件他也是聽別人說,後來主席哈哈大笑,直言:“既然玉玺找不到了,那就權當它爲封建社會殉葬了。”

而後所有人都笑了起來,隨後主席主動轉移話題,聊起了其他事情。

1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