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誹謗朱高熾,朱棣將朱高熾臣屬全投入大牢,爲何獨放過金忠

驚心鳥 2024-05-05 14:09:00

明成祖朱棣執政的永樂年間是明朝國力最強大的時期,被稱爲永樂盛世。在這個時期朝廷中最爲重要的是兩件事,其一是朱棣多次出兵北伐北元,奠定了明朝最大的版圖,其二則是朝中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爭奪皇太子之位。第一件事奠定了朱棣在曆史上的地位,第二件事則影響著明朝數百年的曆史。當時朱高熾三兄弟爭奪太子之位鬧得很厲害,即便在朱高熾被正式冊封爲皇太子後,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甘心,采取各種手段要將其拉下馬來。這造成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一度岌岌可危,東宮臣屬都被朱棣投入大牢。

有意思的是,朱高熾的東宮臣屬幾乎全部被投入了大牢,但是他的老師金忠卻能夠幸免。正是由于金忠在朱棣面前盡力爲朱高熾分辨,並且以身家性命擔保朱高熾不會謀反,所以朱棣才免去了朱高熾的罪責,放回了東宮臣屬。朱棣如此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政治操弄讓很多人看不明白。不少曆史愛好者也好奇,金忠到底有什麽樣的本事,讓朱棣能夠毫無保留的信任他?本文就以當時的史料和金忠的曆史背景來分析,看看朱棣爲何如此信任金忠,聽從他的建議,使朱高熾坐穩了永樂朝皇太子的位子。

金忠這個人非常不一般,他是朱棣身邊的文臣中僅次于姚廣孝的存在。在很多傳說故事都說,姚廣孝是朱棣的首席謀士,因爲姚廣孝的出謀劃策,朱棣才能夠在靖難之役中擊敗朱允炆,奪取明朝皇帝的大位。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很多傳說故事中姚廣孝給朱棣出主意的橋段,都是來自于金忠。金忠本事甯波的名門望族,後來因家道中落而陷入窮困之中。他從小博覽群書,熟讀兵法戰策,又遊曆了江南各地,自學成才成爲一代奇人。三十多歲的時候,他在江南實在混不下去了,便到北通州投靠了當兵的二哥金華。

當時北通州的兵跪燕王府管轄,所以在金華的運作下,金忠得以進入燕王府當衛士。由于金忠才華橫溢,他很快被朱棣看重,提拔爲長史文書。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朝廷開始進行削藩操作。朱棣不願意被削藩,于是開始做必要准備,金忠被姚廣孝舉薦爲王府紀善,成爲朱棣的重要謀士之一。他和姚廣孝一起策劃了靖難之役的全盤計劃,後隨軍征伐,參贊軍務,又被任命爲王府長史。靖難之役勝利後,朱棣在南京登基稱帝,金忠因功被任命爲工部右侍郎留在北平輔助燕王世子朱高熾。

第二年朝廷討論冊立皇太子,大臣們在朱高熾和朱高煦之間爭論不下。當時以邱福爲首的靖難功臣都支持朱高煦,而朝廷中的文臣都支持朱高熾。于是金忠隨朱高熾入朝議事,以古代廢長立幼的教訓勸說朱棣立朱高熾爲皇太子。朱高熾被封爲太子後,金忠先後被授予嘉議大夫、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成爲東宮屬臣之首。他不但要輔佐朱高熾當好太子,還要教導皇長孫朱瞻基,可以說是明朝兩位皇帝的老師。朱瞻基被冊立爲皇太孫後,金忠又幫助朱瞻基見了了“幼軍”,並在全國挑選上千精銳加入。

可以說從金忠被提拔成燕王府的長史文書開始,他就成了朱棣的心腹,後來更是朝廷中的第二文臣,地位僅次于姚廣孝。朱棣的幾乎所有的重要軍國大事,都要征求金忠的意見在作出決策。金忠文武雙全,不但懂得治國理政,而且在軍事上非常高明。他不但制定了靖難之役的戰略策劃,包括後來的北伐北元、教授朱瞻基兵法戰策都由他一手完成。他掌控明朝兵部十余年,是永樂年間前期軍事決策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他還爲爲朱棣密審谮謗朝廷命官的人,連錦衣衛審訊過的都可以過問,因此金忠在朱棣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因爲是朱棣的心腹出身,在皇太子朱高熾被人控告時,金忠就能獨善其身麽?其實事情並非如此簡單,朱棣將金忠派到朱高熾身邊,並不只是作爲老師和輔佐大臣,更多的是有著監督的責任。當時是以朱高煦爲首的人控告朱高熾,說他“引駕遲緩,奏書不當”,這雖然是個誹謗,但當時朱棣大怒,將東宮屬臣全部投入了大牢。按理說金忠作爲東宮屬臣之首是不能幸免的,但朱棣並沒有將其抓捕,而是親自接見了他。金忠被授權查朱高熾不軌之事,金忠不但不查,卻以身家性命爲朱高熾擔保,並同時控告朱高煦。

最後蹇義、楊士奇等很快獲釋回歸,朱高熾也穩定了太子之位,反而朱高煦卻因此受到朱棣的猜忌。朱棣爲何信金忠,而不信自己的幾個兒子呢?後世的學者們多有爭論,各種原因也是衆說紛纭。這其中除了金忠是朱棣心腹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金忠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朱棣對當時戰略形勢的需求。其實從朱棣讓金忠查朱高熾不軌之事,就可以看出朱棣根本沒把這個當回事,只是借機敲打朱高熾而已。朱高煦控告朱高熾,讓朱高熾的老師去查,這不等于是放朱高熾一馬麽?朱棣真要想弄死朱高熾,何至于幹這種多余的事情?

前面分析朱高熾的文章中就講過,朱棣根本沒有真心想要廢除朱高熾,只是借機敲打他而已。朱棣在位時五次北伐北元,後方都是由朱高熾以太子監國的名義執政,由此可見他對兒子的信任。但是朱高熾與江南士紳集團過從甚密,而江南士紳集團因爲朱允炆的原因與朱棣不和,所以朱棣擔心朱高熾走朱允炆的老路,所以不時要敲打他。但朱棣北伐需要大量資金糧草,這些都需要江南士紳們提供,所以他又不能讓兒子完全與江南士紳斷絕來往。因此金忠在這裏面卻有著特殊的作用,正好是朱棣和江南士紳集團的潤滑劑。

金忠是甯波人,出身當地的名門望族,而甯波又是江南士紳集團的核心,所以他在江南文官中有著極高的聲望。最重要的是,金忠是朱棣心腹大臣中唯一出身江南的,也是最具備代表性的。他的獨特地位成爲朱棣和江南士紳之間的紐帶,能讓對朱棣懷著仇恨的江南士紳們乖乖的爲朝廷服務。正是因爲金忠的存在,朱高熾與江南士紳的關系極好,這也成爲他後來執政的基礎。朱棣在位時爲了回避與江南士紳的矛盾要遷都北平,而朱高熾當皇帝後卻要遷回南京。可見這兩位明朝皇帝與江南士紳的關系,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金忠的家庭情況也讓朱棣非常放心。金忠雖然功勞很大,但是家庭卻問題很多,最大的問題便是子嗣難産。他一度放棄了要子嗣的想法,就連他老婆給他找的小妾都退回去了,想從軍匠籍的侄子裏面過繼一個當兒子。這種事情對于他這個兵部尚書來說本事輕而易舉的,但他卻直接找朱棣要人,朱棣自己也哭笑不得。最後朱棣只好下旨逼金忠納妾,然後給金忠找了個偏房趙氏。在金忠去世之前幾個月,趙氏爲金忠生下兒子金達,這才延續了香火。一個連子嗣都難産的大臣,他就算謀反又有什麽好處呢?

從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朱棣的首要任務是解決靖難之役的後遺症。由于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抽調長城延線的軍隊南下奪取皇位,所以造成北方兵力空虛,北元各部趁機南侵。朱棣北伐北元,不僅要將北元趕出長城一線,而且要殲滅北元主力,穩定明朝北邊的疆域。這就需要有個穩定的南方和後勤補給,這些他都是交給太子朱高熾來完成,實際上是由金忠策劃和指導的。朱棣敲打朱高熾是爲了未來朱高熾不會犯朱允炆的錯誤,但當下的政治局勢卻是需要保持的,所以他也需要金忠幫他穩定朝廷局勢,避免打亂全盤計劃。

與朱高熾在這場全盤計劃中的作用不同,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是負責打仗的,重要性遠不如朱高熾。以明朝當時的國力,輸一兩場還可以卷土重來,但後院著火則是國家傾覆的災難。所以事後最倒黴的反而是朱高煦,他不顧大局搞內讧的作風,讓朱棣感到這個兒子不可靠。金忠在這些事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給朱棣講清楚了大局是和未來的布局,也讓他的格局從燕王提升成了永樂大帝。可以說金忠在朱棣身邊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所以朱棣對他的能力和忠誠非常信任,這才將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交到他的手上。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