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死後,他唯一的女兒“叛逃”美國之後過得怎麽樣?

溫讀pro 2024-04-24 09:47:54

2011年,一個孤獨的俄羅斯老婦人在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去世,享年85歲。

她的名字叫做斯維特蘭娜。

很快,美國各大媒體都報道了斯維特蘭娜的死訊。

因爲這個俄國老婦人,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斯大林之女。

她本是斯大林最疼愛的掌上明珠,是蘇聯的“紅色長公主”,卻走上了和祖國、和父親徹底決裂的道路,最終在“死對頭”美國的領土上,走完了淒涼的下半生。

被操控的少女

斯維特蘭娜出生于1926年,是斯大林和娜傑日達·阿莉盧耶娃的女兒。

阿莉盧耶娃在1932年開槍自殺,給6歲的女兒留下了一生的心理陰影。

斯大林下令封鎖了一切檔案,然後對外宣稱妻子患有“精神病”。

因此曆史上對于她的死,一直衆說紛纭。

年幼的斯維特蘭娜只知道母親死于急性腹膜炎,直到10年後才明白母親死亡的真相。

母親死後,她的日子愈發孤獨,斯大林出于愧疚也給了女兒很多父愛。

作爲蘇聯領袖唯一的女兒,斯維特蘭娜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斯大林經常撫摸、親吻女兒,親切地呼喚她爲“小麻雀”。

斯維特蘭娜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大哥二戰期間被俘犧牲,二哥比我大5歲,非常害怕父親,父親在場時,甚至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我是惟一正常的孩子……

只可惜,這對看起來很有親情溫度的父女,最後還是分道揚镳,走向了決裂。

斯大林強烈的控制欲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包括他的親生女兒。

隨著斯維特蘭娜漸漸長大,父親強烈的愛對她來說像是令人窒息的繩索,父女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斯大林是個控制狂,他會幹涉女兒的穿戴、社交和一切活動,女兒去上學、聽音樂會、去劇院、聚會,都有克格勃的保安人員尾隨在後。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斯維特蘭娜甚至連穿衣服的自由都沒有。

按照父親的要求,她的裙子要像睡裙一樣寬松;不允許穿短裙或穿短袖毛衣,因爲斯大林不喜歡別人看見女兒的胳膊和膝蓋。

有一次,斯維特蘭娜從少先隊夏令營給父親寄去一張身穿短裙的照片。

結果斯大林勃然大怒,用紅鉛筆在照片上畫了個大叉,並派飛機把照片寄了回去,以顯示他對這種穿著的不滿。

二戰期間,斯維特蘭娜被送至古比雪夫保護起來。

在那裏,她認識了自己的初戀阿列克謝·卡普列爾。

卡普列爾比斯維特蘭娜大20歲,是個著名的俄羅斯電影制片人,拍攝過多部革命題材電影。

他們一起看電影,看戲,逛畫廊,度過了一段很浪漫的時光。

然而好景不長。

這段戀情很快被克裏姆林宮知曉了。

斯大林認爲卡普列爾“不知天高地厚”,勾引了自己的女兒,勃然大怒。

他把卡普列爾寫的情書、小說、劇本統統撕掉,然後將其以間諜罪的名義流放,後來又將他關進了集中營。

就這樣,斯維特蘭娜的初戀在父親的“棒打鴛鴦”下告終了。

這件事情,讓她開始憎恨獨斷專行的斯大林。

除了個人感情,斯維特蘭娜的學業也遭到了父親的橫加幹涉。

她上大學時本想報考文學系,但後來卻因爲父親的命令,進了曆史系。

那年,斯維特蘭娜只有17歲,被迫學了自己所討厭的學科,心裏的厭恨愈發強烈。

直到晚年,她還對這段往事耿耿于懷,抱怨斯大林毀了自己的幸福。

公主逃亡記

1948年,斯維特蘭娜和蘇共中央書記安德烈·日丹諾夫的兒子結婚。

這是一場“官二代”的聯姻,婚禮極爲盛大。

但是對于當事人來說,這僅僅是一場政治上的交易而已,他們在婚前甚至沒有約會過,純粹按照家長的指示走到了一起。

果不其然,這樁格外“門當戶對”但是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很快就破裂了。

1952年,兩人離婚。

對此,斯大林是很失望的。但是此時他年事已高,早已無法控制女兒的一切。

從兒女情親的角度來看,這個權傾一時的“鋼鐵巨人”是個徹頭徹尾的可憐人。

斯大林的長子雅科夫在二戰中被德軍俘虜,德軍提出用他交換一名德軍將軍,被斯大林拒絕,雅科夫被殺;他的次子瓦西裏常年酗酒,年僅40歲時就去世了;

唯一寵愛的女兒因爲父親強勢插手自己的人生,對父親諸多怨怼。

毫無疑問,斯大林是一個政治上的成功者,卻在掌權的路上失去了正常人能擁有家庭幸福。

斯大林死後,斯維特蘭娜家裏所有與斯大林有關的私人物件都被收走。但是當時的蘇聯政府仍然讓她享受公車和別墅的特殊待遇。

20世紀60年代初,斯維特蘭娜和來莫斯科工作的印度共産黨員辛格結了婚。

令人遺憾的是,1966年,辛格因肺結核離開了人世。

隨著丈夫的死亡,斯維特蘭娜開始醞釀一場驚天大逃亡。

她向蘇聯政府申請,將辛格的骨灰帶回印度,灑在恒河中,完成丈夫的遺願。

經過漫長的等待,蘇聯當局終于同意了她的出國申請。

1967年初,斯維特蘭娜帶著辛格的骨灰前往印度,在辛格的家鄉住了8個月。

在這期間,她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克格勃特工的嚴密監視。

斯維特蘭娜不想再回到蘇聯,到處聯系,向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請求長住印度。

可印度根本不敢收留斯大林的女兒。

那麽有哪個國家敢和當時的蘇聯作對呢?

事已至此,斯維特蘭娜只剩下一個選擇:美國。

1967年3月6日,斯維特蘭娜悄悄收拾好行李溜出了門,坐上出租車直奔駐印度新德裏的美國使館。

她告訴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自己是斯大林的女兒,並要求政治避難。

當時使館的工作人員沒當回事,還以爲這個婦女在開玩笑。不過當他們確認了斯維特蘭娜的真實身份後,立刻反應過來碰到大事了。

斯大林之女“叛離”蘇聯,這在當時可是震驚全球的大新聞!

蘇聯政府爲平息事態,只由塔斯社發布了一條消息,稱斯維特蘭娜已獲得印度簽證,在境外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斯維特蘭娜先飛到了意大利,被安排在瑞士住了6個星期,之後轉道美國。

就這樣,41歲的她開始了流亡歐美的漂泊生涯。

回到蘇聯

當斯維特蘭娜抵達美國肯尼迪國際機場,走下飛機的那一刻,無數西方記者蜂擁而至。

她面對興奮的記者,只說了一句:“我很高興來到這裏。”

前領袖的女兒跑到了敵對陣營,對于蘇聯來說無疑是很不光彩的事情。

柯西金形容斯維特蘭娜是一個“有病的人”,赫魯曉夫認爲“她向蘇聯制度的敵人提供了笑柄”。

世界各國媒體爭相報道“紅色公主叛逃事件”,無數人指責她背叛了父親,背叛了祖國!

據資料顯示,當時蘇聯克格勃曾一度對斯維特蘭娜動過殺機。

至于斯維特蘭娜爲何出逃,至今沒人知道全部真相。

就連她本人,也只在晚年只言片語地提到,她認爲當局虐待了丈夫辛格,而“當時有一些人去了美國,我想效仿他們”。

1967年4月,斯維特蘭娜抵達紐約。

她舉行媒體發布會,公開燒掉自己的蘇聯護照,宣布永遠不會再回去,並高調地發表一系列演說,公開譴責蘇聯當局。

最令人意外的是,斯維特蘭娜將自己的父親形容成“道德和精神上的魔鬼”。

很顯然,在冷戰的時代背景下,她成爲了西方對付蘇聯一個最有力的輿論棋子。

在美國,斯維特蘭娜又結了一次婚。

1970年,她嫁給了一個名叫彼得斯的建築商人,兩人育有一女奧爾嘉。

即使離開了蘇聯,生活還是不盡如人意。

短短三年後,這段婚姻就就走到了盡頭。

1978年11月20日,斯維特蘭娜宣誓加入美國國籍。

在此期間,她出版了兩本回憶錄:《致朋友的二十封信》和《僅僅一年》。

這些書給她帶來了超過250萬美元的收入。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斯維特蘭娜已經適應了資本主義世界,從此安老于西方的時候,她又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

1984年9月,斯維特蘭娜決帶著小女兒奧爾加回到蘇聯。

對于這戲劇性的一幕,有兩個公認的解釋。

第一,斯維特蘭娜早年在蘇聯育有一兒一女,她叛逃後,很長一段時間和子女失去了聯系;

第二,在西方呆久了,斯維特蘭娜開始意識到傳說中“自由和民主”的國度並沒有想象中美好,她在接受英國《觀察家報》采訪時承認,“美國國務院在說謊方面絕不比克裏姆林宮遜色”。

就這樣,對家人的思念和在西方的失望使斯維特蘭娜吃了“回頭草”。

這位曾經全世界知名的蘇聯流亡者重返故土。

她的回歸和她的叛逃一眼引人注目。

在蘇聯,斯維特蘭娜又對著美國倒頭一戈,自稱在美國從沒獲得過真正的自由。

她回到國內後,政府配發了住房、專車、退休金,當然也派人對其進行嚴密監視。

可是對于這個身份特殊的女人來說,闊別多年的祖國也並非樂土。

斯維特蘭娜留在國內的一雙兒女,始終不願意原諒母親當年的叛逃,因此不怎麽願意見她。

她的小女兒奧爾加出生于美國,不會說俄語,也不了解蘇聯的地理和曆史,在學校裏堅持佩戴十字架,和信仰東正教的同學們格格不入。

斯維特蘭娜過了一段不痛快的日子後,在1985年12月給戈爾巴喬夫寫信說:“由于我們來蘇聯的目的未能達到,而且我家裏的人同我們合不來,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再呆下去。我們情願離開。”

于是,她帶著小女兒奧爾加又回到了美國,此後徹底與蘇聯一刀兩斷。

這種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來回橫跳的行爲,讓許多人驚掉了大牙。

晚年孤獨終老

反複無常,大概是斯維特蘭娜性格中最明顯的特點。

這造成了她成年後波折橫生、動蕩漂泊的生活。

終其一生,斯維特蘭娜都在追求自由和幸福,試圖擺脫斯大林之女的身份帶來的束縛,甚至爲此半生漂泊,動蕩無依,最終飽嘗孤獨的折磨。

但是無論是美國和蘇聯,都沒有辦法成爲她心中的天堂。

她總是滿懷憧憬,然後一次又一次失望。

晚年的斯維特蘭娜接受電視台采訪時,這樣形容自己的一生:我從來不曾有過普通人的生活,這都寫在了我的前額上,人們都知道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人。這就是命運,我必須忍受這種命運。

1986年,斯維特蘭娜回到了美國。

她最初住在威斯康星州北部一個小木屋裏。

那時,她已經一貧如,出書賺來的錢大部分捐給了慈善組織,由于投資不善,手頭相當拮據。

生命的暮年,孤獨如影隨形,斯維特蘭娜孤身一人住進了一家養老院,沒有愛人,子女都遠在他國。

斯維特蘭娜最後一次接受采訪是在2010年。

這時的她已經風燭殘年,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也是在最後的時刻,她似乎開始理解父親當年的偏執和粗魯:當母親離開我們,父親就變得無比孤單。我覺得,這一切他身在權力之巅卻無比孤單的結果……

但是即使如此,斯維特蘭娜依舊不肯原諒斯大林。

她一再強調:他毀了我的一生。

斯維特蘭娜一生中不止一次地歌頌父親,也不止一次地詛咒父親。

她的愛和恨都同樣強烈。

“克裏姆林宮公主”的身份,並沒有帶給斯維特蘭娜多少幸福。

斯大林三個字,給她的人生軌迹打上了永遠的烙印,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掙脫這可怕的枷鎖。

但正如她自己所說:我從來都是父親的政治囚徒。

1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