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倍受打壓式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怎麽樣了?現狀讓人心酸

陪寶寶寫日記 2024-04-29 15:05:34

從前,我總是不明白,爲什麽家裏面的長輩總是喜歡誇獎別人家的小孩?爲什麽別人家的小孩只是做好一件事,就被誇上天?比如會說話,有禮貌以及學習成績好等,就能成爲父母以及長輩們用來教訓我的“借口”。

在懷著極度的不理解以及他們習慣性的表現對別人家的孩子友好而對我極度苛刻的教育成長之下,我開始去尋找他們區別對待我的原因,直到我看到這個詞:打壓式教育,我才黯然醒悟。

從小倍受打壓式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怎麽樣了?現狀讓人心酸,長大後的我,即便已經小有成就,也依然容易自卑,遇到事情喜歡退縮,要費很大功夫給自己做心理建議,遇到想要挑戰的事情,耳邊總會響起父母那句話“不是這塊料就別做這個事”......

膽小、懦弱、自卑,是我給自己貼的標簽。

在深入了解打壓式教育後,我找到了一些原因:

其一,過度攀比。

從小到大,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你看看某某鄰居家小孩怎麽樣?你再看看你自己,爲什麽別人家的小孩能做到,爲什麽你做不到?”

那時候,年幼的我見識淺薄,少言寡語,不知道該如何用言語進行反駁。所以年少的我一直認爲自己真的不夠優秀,真的做不到別人那般好,而因此造成的自卑心理,讓我在上課回答老師問題時小心謹慎,以及在講台上唯唯諾諾得手腳冰冷而招到老師的批評,更讓我覺得自己不行。

其二,見識短淺,經驗式的教條主義。

直到我上了大學,見識到了不同的人,並通過大量的文字閱讀和頻繁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後。我才明白,原來別人的父母是這樣的。

也了解到,除了打壓式教育,還有一種教育是鼓勵式教育:不管孩子做事做得怎麽樣,父母總會鼓勵孩子,哪怕是孩子最後失敗了。

在深入剖析和了解教育的本質後,我發現一切都有迹可循。在我父母眼中,都是一樣養孩子,所以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和工作中能成功,那麽自己的孩子也能成功。這就陷入到一個誤區當中,因爲看不到教育水平的參差和思想維度的差距。

無知的父母總是在孩子身上尋找問題,卻從來不會反思自己,或許問題就恰恰出在他們的身上。

你能想象嗎?我的父母從未誇獎和表揚過我,他們似乎習慣性的在我身上找錯誤,來表現他們見識和年齡上的優越。

其三,情緒不穩定,認知水平低。

小到打碎一個碗被臭罵一頓,大到成年後和鄰居家孩子比較誰的工資高,誰掙的錢多,誰更有社會地位。就仿佛他們的人生是一場賭博,而孩子就像賭資,總是期待能從中獲利,卻從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

我一直覺得,像這一類父母通常都不願意在朋友和親戚面前提起自己的孩子,但我的父母則不然,他們不僅在我的面前說我沒用,逢年過節在親戚朋友面前,大肆宣揚自己爲孩子付出了什麽,結果讀完大學出來就掙那點錢,還不如初高中生。

當他們單獨和我說這些話時,我試圖用我懂的道理去反駁他們,我說:“大學教育是爲了教你變成一個健全的人,它並沒有教會我如何賺錢,它教我的是理論知識,讓我系統地了解一個行業。”你能想象嗎?我的爸爸回了這樣的話:“那你還不如別上大學,你還不如我同事家那個女孩,高中畢業出來現在工資都大幾千了。”

我據理力爭,試圖反駁他,我說她都上班幾年了,我要是出來上班幾年,工資也一定會變高。但他們完全不聽我的辯解,只是用沉默來回應。最後來一句:“我跟你說不清。”漸漸地,我不再試圖去辯解。

在我讀到《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後,我才明白一個道理:

人與人的認知是不在一個水平的,認知高的人會理解別人,認知低的人是難以和別人共情的。我的痛苦和無奈只是我的,別人插入不了我的人生。

所以,我開始和自己和解,努力去尋找方法來減輕打壓式教育帶給我的傷害。歸結的方法有以下幾類:

1. 通過大量的閱讀去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因爲無知,個人會對世界産生恐懼,也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能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這樣必然會隨波逐流,造成自己心理上的壓抑。而閱讀也是最低成本的解決認知水平低,見識短淺這類問題最好的方式。

通過閱讀,我和之前深受打壓式教育的自己和解,我明白因爲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緣故,才造成了他們試圖用這種方式激勵我,讓我學習和工作上努力。

雖然弄巧成拙,但是卻讓我明白這個世界的每一件事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具有“雙面性”,一方面我因此很難重塑我的自信體系,總是容易自卑,另一方面,即使學習和工作中獲得什麽成就,我也不會太“飄”,反而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在一些地方能夠做得更好,能給自己高的標准和要求。

2. 與他人溝通交流,借助外界的力量

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原聲家庭帶來的傷害,上大學期間在接觸了心理學相關課程後,我經常和我的心理老師聯系,咨詢一些相關的意見。

她也給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她通過心理學的一個典型例子,關于“習得性無助”的故事,講述的是馬戲團的一只大象,在成年後明明有能力掙脫拴住自己的鐵鏈,但是它從未想過掙脫,因爲在它還是小象,多次掙紮直到放棄之後,它就從未想過去嘗試了。我的老師用這個例子告訴我,我需要學著試圖掙脫父母兒時給我的枷鎖,這樣我才能夠得到重生。

3.轉移注意力,將心思放在別的上面

爲了克服打壓式教育帶給我的傷害,我試圖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也通過旅遊、繪畫、聽音樂等方式,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讓我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因爲我明白:一個人永遠活不成別人眼中的自己,也不是爲了別人而活。我們終其一生,只是來體驗人生,享受生命的樂趣的。

盡管備受打壓式教育的荼毒,但對于我來說只是需要我能熬過少年時期的那段被打壓的歲月,我才能浴火重生。最近看到很多父母不再深耕于“雞娃”,而是激自己。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夠稍微改變一點觀念,接受人生的不足,也不要強加自己的期望。畢竟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才是生命的延續。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27

陪寶寶寫日記

簡介: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多平台育兒原創,專注育兒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