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我國領土的兩個國家,危難時選擇獨立,如今一個比一個慘

西愛說地理 2024-05-01 19:52:51

中國在5000年曆史長河中,版圖面積也在隨著朝代更叠不斷變化,且無論周邊勢力如何演變,長期都是以中原王朝爲中心,但清朝末年,大量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導致我國被迫割讓數百平方公裏領土,甚至有國家趁清朝國運衰竭,紛紛選擇獨立,那麽,這其中都有哪些國家呢?他們如今的命運又如何了?

一、 蒙古國

蒙古國是位于我國北側與俄羅斯之間的內陸國家,面積156.65萬平方公裏,國內人口約348萬,其全境位于蒙古高原上,平均海拔1580米,境內地質結構複雜,南部大多是沙漠戈壁,這部分地形面積高達40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北部則多是山地,山地面積高達77.7萬平方公裏,幾乎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且由于靠近西伯利亞,越往北凍土層越厚,受地形位置影響,該國氣候比較幹燥,年均降水量只有250毫米,境內大風天氣比較普遍。該國礦産資源極爲豐富,煤炭、銅、鐵、稀土等儲量巨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資源大國。

但曆史上,蒙古國曾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自唐朝開始,蒙古地區便直接由中原管轄,清朝時,蒙古各部族歸順中原後,朝廷根據對蒙古地區的統治需求,設立了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如今的蒙古國便是清朝時,外蒙古的一部分。1911年,清朝覆滅之際,外蒙古卻在沙俄的影響下,趁機宣布獨立,成立所謂的“博克多汗國”,不過清朝退位後,民國很快與沙俄展開談判,1915年三方簽署《中俄蒙協約》,外蒙古取消獨立,我國在法律層面上勉強保住了對外蒙古的主權地位,但實際上,此時的外蒙古,已經淪爲了俄國殖民地。

直到1917年,俄國國內動亂,蒙古見狀在1919年與民國接觸,並撤銷其自治地位,我國重新恢複了對蒙古的舊制,而在此期間,新建立的蘇俄,宣布廢除沙俄此前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行爲上仍在支持外蒙古獨立。

1921年蒙古國再次宣布獨立,但1924年,中俄簽署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中規定,外蒙古仍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同年11月,外蒙古宣布成立所謂“蒙古人民共和國”,並允許蘇聯駐軍。然而自1911年至1924年,蒙古國多次宣布“獨立”,除了俄國,均未得到中英等主要國家承認。直到1945年,在蘇聯的操作下,外蒙古舉行獨立公投,最終我國也只能承認這一獨立結果。

然而獨立後的蒙古國卻並未過上他們向往的日子,反而在蘇聯的控制下,逐漸失去自主發展能力,甚至連沿用上千年的蒙古文也被蘇化,文化根基受到動搖,蘇聯解體後,蒙古國失去依靠,更是窮途末路,此時該國又開始全面推行私有制,並在盲目西化中,不斷迷失了自我。

如今的蒙古國仍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內陸窮國,國內GDP總量僅有205億美元,甚至不及我國西藏。過去改革的失敗,導致國內腐敗現象嚴重、貧富差距大,過度放牧又導致國內土地荒漠化嚴重,不僅給環境造成嚴重壓力,沙塵暴、空氣汙染等災害還在不斷侵蝕著當地人的身體健康。在如今國際動蕩的環境下,蒙古國所面臨的局勢也更加嚴峻。同時又再一次走到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關鍵時刻,其作出的每一個決策,都將影響該國未來的戰略走向。

二、 圖瓦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獨立國家,而是目前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但享有高度自治權,該共和國面積約17萬平方公裏,其北側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南側則與蒙古國接壤,與蒙古國一樣,這裏原本是我國領土,早在漢朝時期便有中原人在此活動的痕迹,唐朝開始,這裏被納入中國版圖管轄,清朝時,被稱之爲唐努烏梁海,屬于當時外蒙古的一部分,由外蒙古的紮薩克圖汗管轄,1727年,中俄簽署《布連斯奇條約》,規定中俄中段界線以額爾古納河向西之薩彥嶺爲界,此後的唐努烏梁海歸屬清朝烏裏雅蘇台將軍管轄,由于這裏直面沙俄,是清朝北方的邊防要塞,因此清朝再次設置卡倫,屯兵駐守,加強對該地區的軍事管理。

然而到了19世紀,沙俄卻趁清朝國力衰弱,違背條約,不斷將勢力向外東北、外西北等地區滲透,迫使清朝重新劃界,1864年,俄國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了外西北44萬平方公裏領土,此時沙俄還並未達到完全占領唐努烏梁海的目的,于是一邊通過繼續簽署不平等條約,一邊不斷向唐努烏梁海實施移民政策,開展各類基礎建設,但唐努烏梁海實際上仍屬于我國領土,1911年外蒙古趁機獨立時,唐努烏梁海則成了夾在沙俄與外蒙之間的一處飛地,然而當時的清朝氣數已盡,唐努烏梁海也風雨飄搖,1914年,沙俄決定對唐努烏梁海實施“保護”,此時,該地區已經淪爲沙俄殖民地。

雖然1919年,沙俄國內局勢動蕩時期,我國曾短暫武力收回這裏,但僅兩年,唐努烏梁海受俄國局勢影響,再度陷入混亂,當時的蘇俄便趁機重新占領了唐努烏梁海,並于1921年8月,宣布“獨立”,在蘇聯的操作下,1944年,唐努烏梁海以圖瓦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請求加入蘇聯。直到蘇聯解體後,又宣布擁有主權地位,並更名爲圖瓦共和國,成爲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曆史上的圖瓦共和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區域內擁有大量銅、鐵、金等礦産資源,因此,在過去曾積累了一定財富,然而二戰時期,爲了支援前線,這裏的資源財富幾乎被蘇聯掏空,二戰結束後,更是失去了自行恢複的能力。加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處境也十分艱難,更沒有能力理會圖瓦共和國,最終導致這裏成爲了俄羅斯境內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在俄羅斯全國,圖瓦位于標准貧困線之下的人口比例高達34%,位居全國第一,甚至僅有的貫穿俄羅斯南北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也不從這裏經過,導致當地交通條件極差,與外界聯系的機會也少之又少。好在如今隨著中俄在遠東方面合作的不斷加深,也讓圖瓦共和國看到了希望。

去年,在中俄蒙經濟走廊框架下,圖瓦共和國總統就曾提議,將目前正在建設的M-12高速公路延伸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以便于這條公路更好的與經濟走廊實現對接,如果這一提議能夠實現,原本排除在這一項目之外的圖瓦共和國,便可借機參與到中俄蒙跨境公路網之中,交通條件得到改善後,圖瓦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但就目前俄羅斯所面臨的局勢來看,能不能顧及圖瓦依舊是個迷。

0 阅读:2

西愛說地理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