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世界第一,解放軍陸軍的步槍刺刀,到底有多強悍?

轉瞬繁華萬裏 2024-05-10 17:43:01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陸軍建設發展的一系列故事,例如輕機槍、重機槍、自動步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刺刀。不得不說,隨著我國20式槍族的逐步普及,新一代刺刀也隨之出現,並且出現了解放軍戰士們使用191型步槍插上刺刀、進行突刺訓練的報道。由此可見,解放軍部隊仍然注重白刃戰。那麽,新一代刺刀的水平,到底如何呢?

首先,我們聊聊解放軍刺刀的發展。不得不說,從抗日戰爭時期開始,當年的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就非常注重白刃戰。不過,各地部隊在刺刀的型號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刺刀的尺寸大小,並不一致。截止40年代末期,解放軍在刺刀制式上,仍然並不統一。截止50年代前期,隨著我國53式步騎槍的定型和批量生産,53式四棱軍刺也隨之出現。

衆所周知,我國53式步騎槍是在蘇聯莫辛納甘M1944型的基礎上,進一步仿制而來的。與此同時也仿制了配套的刺刀,稱之爲53式四棱軍刺。在尺寸、設計理論等方面,基本上與原版蘇式刺刀類似。

進入50年代中後期,我國開始在蘇聯AK47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進行仿制,陸續推出了56式沖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無論是56沖,還是56半,都曾經裝備了56式劍型刺刀。刀身兩側開有寬血槽,俗稱爲56式扁刺。56式劍型刺刀,對于鋼材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大量的最優質鋼材。在五六十年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因此,56式劍型刺刀裝備不久以後,出現了56式三棱軍刺,56式三棱軍刺堪稱是赫赫有名。結構穩定的56式三棱刺刀,極大的彌補了鋼材質量的缺陷,非常適合近距離白刃戰。在網絡上,曾經出現了被三棱軍刺擊中以後,止不住血的段子。其實,在56式三棱軍刺之後,解放軍部隊還曾經裝備了63式三棱軍刺。

在六七十年代,解放軍部隊曾經成批量裝備了63式自動步槍,作爲配套的一部分,63式三棱軍刺也隨後出現。63式軍刺基本上屬于56式軍刺的升級改進版,采用了三棱刮刀式特殊設計,不管是在硬度、韌性還是剛度上,都比之前的56式軍刺有了一定的進步。不過,無論是56軍刺,還是63式軍刺,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功能單一。

進入七八十年代以後,世界各個軍事強國,開始陸續裝備多功能軍刀或者匕首。既能夠插在步槍上,進行近距離白刃戰。同時,也可以進行其他功能使用。與上述多功能軍刀相比,我國傳統的三棱軍刺,殺傷威力大,但功能比較單一。因此,在我國設計81式自動步槍的過程中,參考國外各國的先進經驗、解放軍部隊的實際需要,開始了多功能軍刀的研發工作。

81式自動步槍裝備解放軍部隊以後,81式刺刀同時裝備。與之前的56軍刺、63軍刺相比,81式刺刀開始向多功能發展。刀刃部分爲劍形,不開刃口。除了突刺拼殺之外,還能夠用用于挖、刨、攀登,撬開罐頭等任務。雖說與專業的多功能軍刀,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畢竟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曆經八九十年代的摸索之後,我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多功能軍刀體系。90年代末期,95式自動步槍裝備部隊以後,95式刺刀也開始大批量裝備。95式刺刀在設計過程中,借鑒了美國M9式刺刀的各種成熟設計。95式刺刀的刀刃具有刺殺砍削、鋸锉等功能,配合刀鞘時具有剪斷鐵絲網功能。右側刀的中段,有一條刀樋,左側刀上方锉磨面積加大,後刀鞘背面有小磨刀石,刀鞘底部有簡易螺絲起子和開瓶器功能設計。

95式刺刀出現以後,大批量裝備解放軍部隊。例如在西南高原一線,95式刺刀配合03式自動步槍,非常適合近距離白刃戰。既能夠使用刺刀突刺,也能夠使用槍托砸擊。當然,作爲90年代的産品,95式刺刀在一些方面,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設計滯後。

近年來,隨著20式槍族的大批量裝備,解放軍部隊已經開始裝備新一代刺刀。與之前的95式刺刀相比,在95-3式刺刀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設計。刀刃的後部,增加了鋸齒狀刃口。刺刀把手由原來95-3式的圓柱體,改爲扁圓形。防摩擦護套也有所改進,增加了握持感,最大限度防止剛強度沖突中武器脫手。

新一代的刺刀,加上191型突擊步槍、191型精准步槍,都采用了有托的設計。在近距離作戰中,更加有利。當然,近年來,隨著戰爭模式的變化,除了局部冷兵器沖突之外,大規模的白刃戰,已經很少出現。

關于解放軍部隊發展建設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0 阅读:277
评论列表
  • 2024-05-13 20:17

    刺刀的品質代表不了什麽 刺刀見紅的意志才是我們戰無不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