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80後是如何成爲崇明椠花板頂流的?

上海崇明 2024-05-06 16:05:54

幾十年前,崇明人家結婚總會請人打一副氣派的大開門床、桌椅等老式家具。裁好木料後,還會請椠(qiàn)花手藝人在木板上“椠花”。隨著時代變遷,椠花技藝幾經沉浮。現如今,有這樣一位崇明人,接過父輩手中的椠花工具,隱于村落,致力于讓崇明椠花板留存質樸,綻放光華。

子承父業的鄉間雕刻家

裁好木板後雕上山水花鳥人物等,用來裝飾櫥門床楣等老式家具,在崇明俗稱“椠花板”、“椠花作”。在老式木床、八仙桌椅、梳妝台、大衣櫃上都可見其身影,所“椠”的花卉、動物和人物等圖案使一塊平常的木板有了肌理、線條和靈氣。

放上一首喜歡的音樂,用鉛筆在木板上描出花樣,宋辰星開始了一天的椠花工作。打樣、開板、雕刻、打磨……刨子、鑿子、墨鬥、劃線刀、斧子、錘子、木锉等數十種椠花工具在手中“翻飛”,一筆筆描摹、一刀刀刻畫,一頓一挫,凹凸起伏,在流暢的一椠一刻間,質樸的木料在宋辰星手中從扁平到立體,從生硬到圓潤,最終從物成器,散發光華。

宋辰星,今年41歲,是椠花板技藝第四代傳承人,而他的父親宋建平是當地有名的“椠花板”手藝人。在父親的影響下,宋辰星很小就對“椠花板”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五六歲的時候就跟在父親身邊,學著父親在紙上塗塗畫畫,拿個小木板敲敲打打。“剛開始主要是給父親打下手,做些打磨類的輔助性工作。”宋辰星說,到十一二歲的時候他就可以獨立完成崇明印糕板的椠花了。常年耳濡目染以及輔助練手,宋辰星成了無師自通的繪畫高手。“上學的時候我最好的一門功課就是畫畫,還經常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宋辰星笑呵呵地說。

1999年初中畢業後,宋辰星就跟隨父親在新河鎮一家紅木家具廠做起了椠花師傅。“那時候家裏條件不好,所以就想著早點工作,幫襯家裏。”宋辰星回憶道。

宋辰星坦言,他也曾一度放棄過這個行當。隨著科技發展,各類雕刻機器出現,新式家具也開始流行,手工椠花風光不再,行業逐漸落寞,很多手藝人選擇了轉行。宋辰星做椠花師傅幾年後,也辭職去市區開起了出租車,椠花從此成爲了他的業余愛好。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木家具又開始流行,椠花板再次得到關注,父子倆一商量,2015年開起了家具廠,宋辰星也回到崇明重拾椠花手藝,與父親共同成爲崇明椠花板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多了一重身份就多了一份責任。宋辰星說:“如果老一輩慢慢不做了,椠花手藝就會失傳,對子孫後代也是一種損失。將椠花手藝傳承下去,對我來說,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

庭院中的牡丹花

重拾手藝,傳承的不僅是椠花技藝,還有父輩堅韌、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父親從16歲開始做椠花,到現在已經52年了,他的這份堅持是我最敬佩的地方。無論椠花生意好壞,他從未放棄,也從未間斷過,這是他一生的事業與熱愛。”宋辰星說,“小時候家裏只有一輛自行車,父親每次都是從十幾公裏外將一塊塊長約3米、寬約0.5米的木板用自行車運回家,非常不容易。從前雕一個大床床板要耗時一個月,一個櫥也得八、九天,就光圖紙都要修修改改無數遍,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

潛移默化中,這些品質在宋辰星身上得到了延續。爲了讓設計圖紙上的圖案神形具備,宋辰星在院落裏種了一棵牡丹花。每年牡丹盛開的日子裏,他就會天天觀察。“我們畫樣不是照著書本上臨摹,而是來自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所有的形態都在心中。”宋辰星說。

宋辰星的工作室位于建設鎮運南村的老房子裏,臨河而居。河岸邊的二月蘭和油菜花,清清河水裏的小魚蝦和螃蟹,院中的牡丹花、葡萄藤和小葫蘆,空中飛過的鳥兒,院子裏肆意奔跑的小狗,一畝三分地裏的蔬菜瓜果都是他的創作靈感,椠花板上的圖案就源于這些有著美好寓意的自然事物。崇明的椠花板還體現江南一帶的風格特征,雕刻精細美觀,線條柔和,看上去精巧細膩,深得人們的喜愛。宋辰星制作的牡丹花椠花板還曾在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非遺展上進行展出。

“現在手工雕刻的椠花板越來越少,基本上都被機器取代。機器雕刻省力省時,有很多人工做不到的細節,機器都能很好地完成。但機器雕刻的完美也正是它的不足之處。”宋辰星說,機雕的椠花板一模一樣,沒有任何瑕疵,反而顯得死板,缺少了靈動。

宋辰星堅持手工椠花,也贏得了一批喜歡手工椠花的顧客。他說:“目前我就是針對一些特定的群體,認認真真地做,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用小作坊的形式把手工椠花技藝傳承下去。”

讓更多年輕人喜歡

比起崇明扁擔戲、山歌、土布等非遺,椠花板技藝推廣難度較大,學習時間長、需要的工具多,且帶有一定的危險性,體驗的人需要有一定木工經驗。怎樣克服這些難點,更好地傳承和保護椠花技藝,宋辰星有很多計劃,他說最關鍵的是要讓年輕人喜歡,只要有年輕人喜歡,傳統手藝就有新的機會。

爲了讓更多人知道椠花板技藝,宋辰星經常參加文旅部門組織的市集非遺展示、學校交流等宣傳活動。2022年他還受邀參加了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的三民文化村尋龍活動,錄制視頻,通過各大媒體宣傳推介崇明椠花技藝。

江南三民文化村裏,有一條“中華龍”,全長36米,平均周長2.9米,由5000片有著50至500年曆史的椠花板組成,象征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傳承,2012年獲世界吉尼斯紀錄。江南三民文化村還收集了30000多片原生態的崇明地方椠花板,在那裏,遊客通過椠花板的圖案、文字、色彩穿越五百年時空隧道,了解崇明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這種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旅遊的完美結合給了宋辰星靈感。“建設鎮是崇明有名的民宿集群小鎮,有大量年輕群體來這裏遊玩。”宋辰星告訴記者,“接下來,我計劃打造一個椠花技藝體驗工坊,讓來住民宿的遊客體驗椠花板的魅力,同時開發一些椠花板工藝品作爲伴手禮,爲鄉村旅遊的發展增添‘色彩’。”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樣子。宋辰星幹勁十足,他要讓更多人知道並喜歡上崇明椠花板。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