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出來洗地了”清朝這三個地方的械鬥真就這麽猛

千年論戰 2024-05-04 16:39:20

滿清是一個防範內部甚于外敵的政權,各地清軍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讓鬧出大新聞,盡管如此,清朝很多地方還是産生了官兵只能躲在一邊、等著洗地的窘況。以下三個地方就是整個滿清的武德高地,這可是滿清皇帝親口承認的。

滿清皇帝眼中廣東和福建“武德”最充沛,滿清的吐槽王雍正皇帝親口說過福建的“漳、泉 地方,民俗強悍,好勇鬥狠”,廣東、福建的地方官也說這兩個地方的風氣就是好鬥,甚至連廣東的戲劇也畫風與衆不同,“兩廣風俗喜演爭鬥之戲,軍器皆真,……常用尖鋒利刃,奪刀相搏,勿顧傷痛……”。廣東和福建兩省幾千人參加那是小意思,上萬人參與很常見,數萬人參加的大場面也是幾年就有一兩次。在福建人和廣東人移民的福建地區,更是熱鬧得很,根據統計清朝統治台灣時期一共發生漳泉械鬥22起,閩粵械鬥24起,械鬥的規模“辄數十萬計”,而台灣在清朝中葉漢人總人口不過是194萬人。因爲械鬥太頻繁,台灣的“羅漢腳”還發展壯大了天地會(到底是福建人還是廣東人發明,至今還是一筆爛賬)。

滿清在這兩省的駐軍也很對得起這種大場面,滿清在福建有駐軍6萬1675人(道光三十年數字),廣東也有駐軍近7萬人(最多時73,110人,道光30年的兵力168,223人),台灣府的總兵力一開始是8000人,後來成長到14,000人。同樣是人口大省,河南的滿清駐軍總兵力在1萬到15,000人之間徘徊,山西駐軍是22,805人,四川駐軍總兵力是33,000人。滿清在河南的駐軍不但可以平定當時的各種事務,甚至可以抽掉9000人支援北京、直隸對抗英法聯軍。山西的駐軍也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有不錯的表現,四川駐軍更是可以支援西北、西南戰場。

就這,滿清在福建、廣東的兵力還經常不夠用。嘉慶年間,廣東還有人數達到十萬級的華南海盜,僅僅是張保仔的武裝就有四萬多人,華南海盜一路殺到廣州城,在廣州附近屠殺了1萬多人。鹹豐年間,廣東、福建發生牽涉上千萬人的土客大械鬥。太平天國興起後,廣東等地的天地會武裝還圍攻了廣州城。更不用說福建、廣東在鴉片戰爭時期,遇到了英法軍隊的降維打擊。滿清的軍隊怎麽都不夠用,就只能看著這兩個地方上的宗族武裝鬥爭,只能在他們打完後,出來洗地。

清朝另一個鬧事的重點地區是安徽,安徽的清軍在8273人到9442人之間徘徊,淮北地區的清軍總兵力只有4000多人。這4000多人中還要分出七八百人駐守壽州、宿州戰略要地,剩下的23個縣能分到百十個清軍就不錯了。淮北在清朝中期災難頻發,地方的民衆紛紛組織起來抱團求生存,形成了所謂的撚黨和撚軍。

撚軍大佬們每人都能號召數千上萬同姓的老鄉戰鬥,“九裏十三龔”“九裏十三侯”“九裏十八張”們每家都能至少出動幾千上萬人(蘇天福的同族就有兩三萬人),兩三千人的撚軍首領都只是二流,撚軍還在縣城衙門裏有的是同黨,根本就不把只能喊來上百官兵的縣令放在眼裏。撚軍大佬們因爲私鹽厮殺,因爲各種矛盾火拼,地方官和滿清駐軍也就全當沒看見,只求這群大爺別一激動攻打自己負責的城池。就連撚軍戰敗,淮軍上下還都對他們睜只眼閉只眼,生怕撚軍余黨鬧事跑到自家附近報仇(淮軍主要在安徽中部)。

在一次次養蠱一樣的爭鬥中,廣東等地的客家人産生了太平軍,安徽誕生了撚軍,讓滿清上下都頭大不已。

5 阅读:1616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5:51

    按說如果這麽強悍的民風,不得統一中國幾次嗎[笑著哭]?結果一次沒有,好尴尬

    錦瑟拾年 回覆:
    你看不懂漢字嗎
    天朝用戶 回覆: 錦瑟拾年
    你是有表達能力障礙嗎?

千年論戰

簡介:談古論今,說千年戰爭,預測戰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