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架轟炸機集體出動,對大壩狂轟,4億噸水噴湧而出,吞沒3萬人

一菲說軍史 2024-05-16 11:47:48

衆所周知,水壩作爲一種重要的水利工程,對一國發展關系重大。其首要作用是防洪,特別是雨季,水壩可以通過攔截和儲存多余的洪水,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産安全。

還可以用于水力發電,促進工業發展。另外,它還可以儲存和調節水資源,爲城市和農田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提高農作物的産量和質量。可見,水壩的重要性了。

在二戰中,盟軍爲了削弱德軍的戰爭潛力,讓其失去後援能力,實施了一系列針對德國工業區的轟炸行動。其中,對魯爾水壩的轟炸是最爲震撼和具有決定性的一次。這次行動不僅摧毀了德國的重要工業設施,還造成了3萬平民的死亡和巨大的財産損失。

魯爾地區,作爲德國的重工業基地,這裏建造了幾百個軍工廠、煤礦廠、鋼鐵廠,以及各種制造業。不誇張說,這是德國的工業命脈之一。而發展工業,一大限制因素,就是電。

爲了突破産能,德國在此修建了龐大的水壩系統。這些水壩不僅爲城市發展提高了能源支持,也讓下遊老百姓豐衣足食。當然了,更推到了德國軍工的發展。

經過盟軍的分析,魯爾地區的水壩,成爲了盟軍轟炸的重要目標。在轟炸之前,盟軍做足了功課,但仍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突破德軍強大的防空系統,德國人也不傻,爲了保護水壩,周圍已經部署了兵力、戰機、導彈、水雷等等。

二是如何確保航彈,能夠准確擊中水壩的脆弱部位。爲了克服這些困難,盟軍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准備。

首先,盟軍利用情報優勢,對魯爾地區的防空系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過精心策劃的戰術行動,盟軍成功吸引了德國空軍的注意力,爲轟炸機群創造了突破防空系統的機會。

接著,盟軍發明了特殊的“跳彈”技術,這種航彈在投放後能夠在水面上彈跳,從而躲避水面上的水雷,確保在水壩頂部炸開缺口。

1943年5月16日,轟炸行動開始後,19架盟軍轟炸機,攜帶160噸彈藥,對魯爾水壩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盡管在突破防空系統的過程中遭受了損失,有8架戰機被擊落,但余下成功將航彈投放到水壩上。隨著爆炸聲響起,水壩被炸開了一個大的缺口,4億噸洪水傾瀉而下。

這場災難性的洪水,瞬間沖毀了水壩下方的大量房屋,工廠也有100多家。遭殃的3000公頃農田被淹,3萬人在睡夢中被突如其來的洪水奪去了生命。這給德國工業生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魯爾地區的工業幾乎癱瘓。

這次轟炸行動對德國後勤支援能力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摧毀了德國的重要工業設施,還沉重打擊了德國軍隊的士氣。在隨後的戰爭中,德國逐漸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最終走向了失敗。

0 阅读:539

一菲說軍史

簡介:每日專注分享古今中外軍事曆史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