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後,跟兄弟姐妹逐漸疏遠,要有這些相處方式

舒山有鹿 2024-03-29 12:15:29

《增廣賢文》有言:“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家中的父母,其實就是活佛,沒必要到靈山朝見世尊。有父母在,家庭安好無恙,一旦父母離開,家中的矛盾就層出不窮了。

就拿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來說,父母在世,兄弟姐妹和諧相處,父母離開,兄弟姐妹形同陌路人。這當中的差距,貌似有點大。

爲什麽一衆兒女的關系,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呢?因爲父母是家庭關系的橋梁,同時後輩也需要給長輩面子,有什麽矛盾都不會擴大化。

可所有的關系橋梁,都不會永遠存在。這就注定,人們跟兄弟姐妹的關系,大概率會愈發疏遠。

父母走後,跟兄弟姐妹漸行漸遠,要懂得這些相處方式。

一、平時少聯系,逢年過節才敘舊。

在人際關系這件事上,無數人都存在思維上的誤區——認爲聯系越多,關系越好,經常聯系,才不至于成爲陌生人。

平時經常聯系,真的就能培養深厚的感情嗎?這是不可能的。頻繁聯系,不會讓感情深厚,只會導致嚴重的刺猬效應。

所謂的刺猬效應,指的是,關系親近的雙方,就跟渾身長滿刺的刺猬一樣,只要相互靠近、擁抱,就會相互傷害,讓雙方都遍體鱗傷。

如何聯系,才能讓關系常青呢?拿捏好一個“度”。平時,少點聯系。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聚在一起敘舊。

就跟吃飯是一樣的,你天天吃同一道菜,沒幾天你就膩了。反之,幾個月才吃一次,你絕對會惦記這道菜的味道。

聯系,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講究時間、空間、頻次,以及人心的。

二、越是有矛盾,越不能談及金錢利益。

古人有言:“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

兄弟之間,千萬不要涉及到財富、利益,否則就會爾虞我詐,相互爭執。姐妹之間,千萬不要經常往來,否則就容易見不得人好,相互傷害。

親兄弟姐妹之情,真的就比不過金錢利益嗎?還真的比不過。在無數人眼中,有錢,就能生活安穩。而有感情,不見得有什麽作用。

就拿“爭家産”這件事來說,兄弟姐妹之間,真的有可能爲了所謂的親情,而放棄家産的爭奪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古時候的皇家,皇子之間爲了皇位而不死不休;大家族當中,兄弟姐妹之間爲了萬貫家財而相互內鬥,永無休止。

所以說,兄弟姐妹之間,不論是關系親近,還是關系疏遠,都不要輕易談及金錢利益。有可能,金錢利益這把利刃,會將僅剩的關系、感情,割裂殆盡。

三、千萬不能拿秘密,來拉近距離。

對于逐漸淡薄的兄弟姐妹關系,無數人都想了一個挽救的辦法——通過跟對方掏心掏肺,暴露自己的秘密,來拉近雙方的距離。

爲什麽他們非要掏心掏肺呢?因爲他們對于兄弟姐妹存在一定的“幻想”,認爲自己的實話實說,可以換來別人的真心。

這基本是沒可能的。所謂“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就是這個道理。

掏心掏肺很難換來真心,大概率只會換來別人的趁虛而入。別人知道了你的秘密,並不會守口如瓶,要麽添油加醋說出去,要麽趁勢拿捏你,摁住了你的七寸。

拉近關系,未必需要掏心掏肺,也未必需要暴露自己的秘密。有可能,一次“雪中送炭”,就能讓關系迅速回暖。

與人相處的第一原則,永遠不是爲了別人,而是先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是前提,而如何維護一段關系才是後話。

 

四、層次不同,不必強融;三觀不同,不必強求。

都是一個媽生的孩子,可每個人的層次、三觀、命運都不一樣。所謂“同人不同命”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家庭有ABC三個孩子。A沒啥文化,但很會混生活,做生意賺了些錢;B有文化,但比較內向;C嫁到了外地,跟AB的聯系越來越少。

這ABC三個孩子,就等于身處于三個不同的世界當中。A有A的圈子和人生追求,B有B的天地和個人三觀,C有C的生活以及婚姻瑣事。

這三個孩子,哪怕聚一塊,也不知道談什麽,因爲他們的層次不同,三觀不同,就跟熟悉的陌生人一樣。

如何跟熟悉的陌生人相處呢?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給自己留余地,給別人留自由。理解別人的選擇,尊重別人的人生,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足夠了。

至于說感情、關系,是否可以回到小時候那樣,沒必要強求,大家能夠繼續以“兄弟姐妹”相稱,就很不錯了。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益,而沒啥感情。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67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