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棄去清華當老師,進入企業打拼,實現財富自由,提前退休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3-25 00:07:06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532位真人故事

我叫欣,地道的北京人,成長于高知家庭,也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大學畢業,我去了時尚之都巴黎,成爲名牌大學紡織設計專業中唯一的一名中國學生。學成歸來後,清華大學向我遞來了橄榄枝,我卻拒絕了。

我想過不一樣的生活,所以進入了企業,一幹就是九年。當生活再次進入重複的時候,我果斷離職,那一年我41歲。

提前退休後,我開始挑戰自己,進行環球旅行。至今爲止,我已遊曆世界50國,2023年,我和老公還用333天環遊中國邊境線。

也許有人會問:“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你怎麽活得這麽潇灑?”

其實,我和老公是丁克一族,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

(2023年,在海南三亞過冬)

我是70後,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天安門旁的四合院裏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上重點小學、中學、大學,一路坦途,妥妥的別人家孩子。

我的祖輩都是優秀的非凡之人,家族近三代均爲北大畢業,最後都取得博士學位,而我卻成爲“漏網之魚”,碩士一枚。

我在外人眼中是如此優秀,其實是骨子裏不盲從,充滿“叛逆”,是一個積極探索未來的人。在當時的中國,這種格調的人是不會被欣賞的,甚至歸爲“異類。”

自己獨特性格的形成,與母親開明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關的。

4歲的時候,幼兒園老師發現我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總是安靜地畫畫。母親得知後,立即讓我去少年宮學習畫畫。

6歲時,我在全國繪畫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獎,並有多幅作品參加出國展覽。從此,我就踏上了藝術發展的道路。

(在雲南瑞麗)

小學和初中,雖然上的重點學校,但我的成績並不突出。母親決定調整方向,讓我去攻讀重點藝術中專。我不負衆望,以專業課和總分雙料第一的成績成功錄取。

校方給了我一個特權,可以隨便挑選專業。我放棄了當時熱門的廣告設計專業,選擇自己熱愛但冷門的服裝專業。

這一操作,弄得全校師生詫異不已,都想一睹我這個“怪人”的芳容。

大學畢業後,很多同學都進名企做設計師,按部就班地升職、加薪、結婚、生娃,這種一眼看到頭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以我家族的傳統觀念,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這也不是我想要追求的。

對于我來說,世界時尚中心巴黎,才是我向往的地方。

母親知道後,二話不說,非常支持我的決定。

(捷克-清水環繞的CK小鎮)

23歲,我只身前往法國。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

雖然遠離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國獨自生活,但我在這裏卻如魚得水。

法國提倡個性自由、專注培養獨立思想,讓我這個曾經的“異類”,可以釋放出全身的能量,自在地生活。

憑自己的領悟和努力,我成功考入每年只招8人的巴黎名校,成爲當年唯一的外籍學生。直到今天,我仍是這個行業唯一的中國留學生。

學成之後,我選擇了回國,那時我30歲。

作爲行業稀缺人才,清華大學向我抛出橄榄枝,聘請我當老師。在旁人看來,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一條陽光大道,可我卻拒絕了。

因爲我不喜歡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生活,只是想用自己的專業,去開辟新的道路,並驗證自己在這個新領域裏的價值。

(膠東半島成山頭看日出)

進入企業後,我一直外地漂泊,輾轉在天津、上海、杭州這幾個地方。每次休假,都會背包旅行,去一些想去的地方,看風景、嘗美食。

41歲這年,我認爲在工作中,自己已經做到力所能及的高度,繼續下去就是在舒適圈裏重複。于是,在合同期滿當天,果斷告別職業生涯,開始尋找新的未知和挑戰——環球旅行。

很多人認爲機會大于選擇,而我認爲機會是別人給的,選擇是主動的,更可能是知難逆上。

我人生每個階段的重大選擇,都是在給自己列清單。這份清單不帶絲毫功利,也無需向誰炫耀,而是寫給80歲的自己。正如喬布斯那句話:“生命有限,別浪費在重複別人的生活上。”

(波黑莫斯塔爾的跳水者)

目前,我已旅行7年,周遊50國。去年的時候,我和老公完成了333天的環遊中國邊境線。

把旅行當作日常生活,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夢想,但不是所有的旅行,都可以說走就走。就說這次環遊中國邊境線,我們做三個月的充分准備,但途中仍有意料不到的事發生。

長線旅行的准備工作非常重要,從買車到路線設計曆時三個月。雖然我們已經有過多次在國內自駕遊的經曆,但這次不同以往,時間長、地域廣、季節的變化、地形的落差等,前路充滿了未知。

路線設計,首先要考慮氣候。我們是10月上旬出發,北方開始變冷,不宜北行,所以我們決定向南出發,順時針環遊。

(唐布拉草原上美麗的仙女湖)

交通工具,我們選擇床車。相比房車,改造後的床車更爲經濟實用,爲我們提供了舒適的休息空間。

床車改造,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我們將九個儲物箱像榻榻米一樣拼起來,既可以當床又能收納儲物,再定制一個舒適乳膠床墊即可。

一舉兩得,整潔又經濟,極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減少不必的浪費,重要的是非常舒適。

古人在作戰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雖不是作戰,但這爲期一年的長途旅行,物資是重點中的重點。

食品固然不可或缺,而核心裝備是萬能的電源、便捷的做飯方式和睡覺方式這三大塊。

(此生必駕-墨脫公路)

因此,我們精心籌劃良久,不想留遺憾,更不想半途而廢。對于類似地域偏遠、氣候惡劣、突發疫情、交通路況等各種不良因素,我們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總的來說就是安全第一。

因爲一切行動以安全爲前提,留得青山在,才有再次出發的可能。

2022年10月上旬,我們從北京出發,順時針沿東南海岸線到達廣西東興,再走國道219經滇藏線、新藏線到達中國最西端新疆喀什,再向北進入新疆白沙湖,最後從甘肅的沙漠、內蒙古的草原回到北京。

這次旅行,我們用車輪加腳步,丈量了中國邊境線全程,曆時333天。

我們走過14個省,跑了4萬公裏,睡過200個駐車地,目睹600個景點,觸摸中國4大海,遙望13個邊境鄰國,書寫17萬字遊記,拍出11萬張照片。

(張掖外星谷丹霞風景)

這333天的旅行中,我們在路上遇到的第一次,真是應接不暇,百感叢生。

第一次在西藏海拔5500米的無人區看冰川,觸摸無限純潔的藍冰;第一次在甘肅沙漠裏看銀河橫跨蒼穹,感受宇宙之大;第一次在山東膠東半島成山頭,看中國大陸最早的日出;第一次在內蒙古看粉紅色鹽湖,美得讓人窒息,挪不開腳步……

第一次遇到的美好實在太多,舉不勝舉,正如當初期待一樣,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除了美景,這4萬公裏的旅行中,如果說有哪一次讓我刻骨銘心,一定是劫後余生,再回首也是驚悚萬分的那段絕命路。

衆所周知,在進入西藏的多條路線中,丙察察是名副其實最難走的路,說難于上青天一點也不過分。但是,在我們要走的路面前,丙察察就是小菜一碟。

也許有人問,明知艱險,爲何一定要知難而上?吃飽了撐的非要去冒險?

(丙察察公路)

不!對于旅行者來說,征服一段險境,再親臨一處佳景,是何等愉悅。這裏有最美的風景——梅裏雪山西坡,而要看到這一切,需要費一番驚險,才能到達最佳觀景地——甲應村。

甲應村,是距離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最近的村子。從察瓦龍進入深山,僅48公裏的山路,卻耗時2.5小時,而這一路是驚險與美景共存。

剛入山門,就來了個下馬威,一路的泥沼路,一尺深的泥溝淌過去,前面是永無止境的急轉彎。盤山而上的土石路,也是越走越陡。

深邃的峽谷,美妙的雪山,左右兩邊進入視線,此時恍如身在地獄,眼睛在天堂。

(神的家園-丙中洛的村莊)

兩天中,我們美美地享受了日照金山和冰川徒步,准備下山的那一晚,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雪。

更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這48公裏的下山路,差點成爲我們的黃泉路!

我想,這可能是我一輩子走得最艱難的路,從甲應村到山門口曆經6.5小時。

本來就難走的盤山路,因爲下雪打滑,變得寸步難行。即使裝上防滑鏈,沒有雪地行車經驗的我們,也是如履薄冰。

行車中屢遇橫滑,好幾次離懸崖僅有半米。最讓人心驚肉跳的是,陡坡加上急轉彎,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沒有護欄的懸崖!

途中下山的,不是霸道和坦克相撞,就是各種側滑,有兩輛牧馬人直接原地不動,等待救援。

我們連鏟土帶墊石艱難走了20公裏,在轉彎處又發生側滑,險些壓上前面人車俱翻的摩托車。

可是,這些都還不是最危險的呢。

(不同時間段的梅裏雪山美景)

眼看只剩下最後一公裏,就要走出雪線,蓦地前面一個凍硬的雪坡,車直線下坡,緊接著急速轉彎上坡,說時遲,那時快,吱一聲響,側滑了,車輪直逼懸崖!

我直接破防了,瞪大眼睛,氣都不敢喘,生怕一陣微風吹來,車就墜入萬丈深淵!

我們一動都不敢動,原地等待上山送防滑鏈的救援車。但是心裏想:“只要幫忙開過去,多少錢都給!”

沒多久,對面來了一個上山車隊,看到我們堵在路上。

頭輛車是個江蘇的馬隊長,他二話不說,兩三下就幫我們把車子順利開了過去。我和老公攙扶著跌跌撞撞地趕上車,才算撿回兩條性命。救我們于危難中的馬隊長,車技真是一流,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後來,我們用挪的方法,艱難地把車挪出來,路上遇到另一輛送防滑鏈的救援車。前面的側滑,我們心有余悸,立即毫不猶豫,高價買了兩條裝上。

(我們在甲應村梅裏雪山徒步)

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老公讓我下車等,後來我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如果車掉入懸崖,至少我可以逃生,能保住性命。

這是發生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風雪交加的日子裏,是我這輩子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去年夏天報道,在這條路上,有一輛車掉下懸崖,全員喪生。如果大家真想看最美的風景,強烈建議大家要裝備齊全,開四驅越野車,加上全套防滑鏈,並且還要有過硬的雪地駕車技術,否則就是拿生命開玩笑。

不管我們做什麽,首先是尊重生命,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這次長途旅行圓滿結束,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個小目標。我一直想嘗試看,旅行是否真的可以作爲一種生活方式,也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更加認清自己。

(喀什古城的美食)

真正的旅行並不風光,對我來說更像呼吸一樣,讓我感到每一天的充實和珍貴,感受到真實地活著,沒有浪費自己有限的生命。

年底回到家,我們開啓第二種生活方式。之前在長達一年的旅行中,我們兩個人捆綁在5平米的空間裏。旅行結束後,我們給予彼此獨立的時間和空間。

于是,我來海南三亞過冬,老公去吉林滑雪。

我在溫暖的海邊一住就是4個月,看書、遊泳、做攻略、寫遊記;他在冰天雪地中暢享不一樣的冬季。

我們慢慢形成旅行搭子的關系,每年一半時間在一起長途旅行,分工合作,他開車我做攻略。回家後,我奔赴大海,他挺進大山。

各自歡喜,各自相安,這是我們自成一派的生活方式。

(老公在吉林盡情享受冰雪)

也許有人問:“你們的孩子呢?不用管嗎?”實際上,我們是丁克族。

我們丁克10年,身邊丁克的人也越來越多。很慶幸自己當年的選擇,如今這是我們過上自由生活的根本前提。

到目前爲止,我收獲了一些標簽:留法7年,FIRE7年,旅行7年,丁克10年,周遊世界50國,環遊中國邊境線333天。

說起Fire生活,這也只是我選擇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實現了財務自由,提前退休享受生活。

所謂財務自由,沒有標准,原則上被動收入能覆蓋生活開支。我的經驗是降低物欲,合理消費;提前預算養老費用,並攢到足夠的錢;爲抵禦未來40年的通貨膨脹,要把養老金變成保險,保證60歲以後的生活。其實每個人對金錢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是臨終時花完,剛剛好。

(Fire生活7年)

都說生活的意義,在于熱愛生活本身。我很慶幸找到自己的熱愛,走得越遠看得越多,越發覺自己的渺小。

我此生的目標,就是看看我們生存的星球。

旅行是很辛苦的,唯有熱愛,才會堅持和享受其中。我堅信,重要的事要先做,因爲我們終將被時間吞沒。

相比長壽,我更在意生命的精彩,我願奔走在自己的熱愛裏,發光發熱。就像三毛說過的:“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過。”

【口述:欣xin】

【編輯:康康紅】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