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水流越來越小,電熱水器售後工人:需要排查2個根源和2個堵點

裝修設計指南 2024-02-19 18:04:06

最近幾天,我家的熱水水流眼見著一天比一天小。無奈之下,叫來了電熱水器的售後。售後工人簡單看過我家的水流,就說出了自己的判斷:需要解決2個根源問題,可能還需要疏通兩個堵點。

根源1:水垢

首先我們要知道,電熱水器的水流爲什麽會變小了呢?原因只有一個:被堵住了。那是被什麽堵住了呢?自來水裏有泥沙不假,但大概率還是被水垢堵住了。

因此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清理水垢。把電熱水器拆開,內膽裏能看到厚厚一層水垢。先用手把水垢拿出來,再用專用的清洗劑清理附著在內膽上的雜物即可。

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一定要讓專業人員操作。電熱水器裏的線路很複雜,稍不注意就會破損,進而導致熱水器漏電,後患無窮。

自來水加熱,基本上都會産生水垢。所以電熱水器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清理一次。

如果不想清理太頻繁,可以適當降低電熱水器的設定溫度——設定在55℃以上時,每提高1℃,水垢的産生速度就提高將近一倍。

根源2:鎂棒

所有電熱水器裏都會有鎂棒,它的用途被說得很神秘。什麽防水垢、防漏電等等,但事實上它並沒有這麽神奇。

鎂棒真正的作用,是吸引水垢。讓水垢主動産生在鎂棒上,從而避免了電熱水器的內膽被腐蝕。但是在吸引水垢的過程中,是會對鎂棒本身造成一定腐蝕的。

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兩個問題:

第一是鎂棒沒有了,水垢開始在內膽的其它位置出現。無法聚集在鎂棒上,導致水垢更容易出現在水流中——順著水流流出去,就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

第二是鎂棒在被腐蝕的過程中,有可能掉落鎂渣。鎂渣是金屬固體,可以像水垢一樣卡在管道中間,造成堵塞。

因此鎂棒需要定時更換:更換頻率與水質有關,一般3~5年更換一次。

堵點1:防電牆

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熱水裏面就不會再有源源不斷地堵塞物了。下面要做的,就是把已經堵住的管道疏通。哪裏的管道容易被堵塞呢?

第一個堵點就是防電牆——現在的電熱水器,一般都會安裝防電牆。防電牆一般安裝在電熱水器的進出水口,從下面向上看就能看到。

防電牆裏的結構,是螺旋纖細的小管道。目的是通過增加水流的長度,同時減小水流的直徑,在增加水流的電阻。長度增加、直徑降低,電阻就會變大——從而避免漏電後有人觸電。

但是這種又彎又細的管道很容易被堵塞,而且堵塞後沒法疏通。可以在拆機清理電熱水器的時候把防電牆拿下來測試一下,如果確認堵塞,可以更換一下。

防電牆很便宜,通過品牌售後更換一組(兩個),價格不會超過50元。

堵點2:出水口

無論是水龍頭還是花灑,它們的出水位置都是很細的小孔。花灑不用說了,小孔我們都能看到。水龍頭看著出口很大,但其實上面有一個起泡器。

起泡器的最初目的是向水中加入空氣,讓水柱變粗,這樣洗手的時候就能增加皮膚與水的接觸面積。但這些小孔,無形中也變成了“過濾網”。

用活口扳子或者鉗子卡住水龍頭的頂端,可以把起泡器拆下來。

清理這些小孔,可以先嘗試用針:用針尖逐個孔去捅,把堵在孔上的水垢捅下來。也可以去樓下五金店買點除垢劑,把除垢劑和發泡器(花灑)一塊泡在水裏幾個小時。

如果當地水質較差,齊家室內姐建議不要選擇出水孔太小、太密集的發泡器,或者花灑。

齊家室內姐提供更多裝修資訊, 關注我,私信小編,送精心整理的《裝修前的99條避坑准備》電子版

(素材來源于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有侵權,請直接聯系齊家小編刪除。謝謝!)

0 阅读:32

裝修設計指南

簡介:分享時下熱門裝修設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