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測流、激光掃描……這些防汛“神器”貴州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

天眼新聞 2024-05-14 06:00:27

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258.1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多超三成。根據預測,汛期降水總量、區域性暴雨日等,較常年偏多,爲做好防汛防災工作,除了汛前超前謀劃、下沉力量紮實做好防汛備汛工作,汛期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外,一批科技手段的投用升級,爲防汛防災提供“第一手”精准數據,讓防汛調度更加“智慧”。

5月8日11時34分,位于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馬頭村的魚梁河,雨還在下。

貴陽水文局測驗科負責人鄭濤打開手機,進入禾豐遠程測控,點開測流進程的啓動鍵,橫穿兩岸、距離水面近13米高的軌道上,一台雙軌雷達測流小車緩緩從禾豐水文站內移出,到達垂直水面位置監測水流流速。

水位906.63米,流量2.1立方米每秒。前後耗時不到5分鍾,魚梁河馬頭村段的水位、流量被逐一測出。鄭濤介紹說,這台去年投入的新設備,采集時間可自由設置,高效便捷。

5月8日黔西南州水文水資源局開展遠程測流

去年該局還上新視頻水位、全球衛星導航地形測繪系統、無人船搭載單波束水下地形測量系統等新設備,從雨量、水位、流量、水溫、蒸發、墒情、水質、應急等監測上確保水文要素監測的精准度。

禾豐水文站內,貴州水文去年自主研發並于去年投入使用的智能一體遠程控制終端不斷運行,通過光纖數字電器、4G/5G網絡或者北鬥衛星網絡等,將采集到的水文數據轉化爲數字信號進行上傳整編,高效服務貴陽防汛調度。

在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值班室,全省9個市州6951個站點采集的水文數據,實時傳輸進貴州省水旱災害防禦調度指揮系統上,清晰彙總成一張全省實時動態水情信息監測預報網。

“黔東南州台江縣麥少沖水庫5月7日8時0分水位達到771.54米,超正常水位0.04米,請及時複核並提醒相關責任人戒備,注意防範;5月6日8時至5月7日8時,中型以上水庫水電站蓄水情況……”點開貴州省水旱災害防禦調度指揮系統上的值班值守板塊,在短信發送一欄,一條條預警信息通過人工及水庫預警及時發送。

“我們主要關注降雨落地後會産生什麽影響,實時關注全省河道、水庫的水位漲勢。”省水文水資源局水情預報處周濤介紹,全省所有監測設備自動實時監測,數據每5分鍾更新一次,一旦發現異常,系統及值班人員就能通過短信及時點對點向“三個責任人”發送預警信息。

5月3日下午,貴陽市水文水資源局局長鹿坤帶隊到修文水文站,檢查了測站職工值班值守以及設備運行、技術保障、安全排查等情況

屏幕上,全省降水分布、河道水位、水庫水位、氣象預警等數據信息清晰羅列。據了解,該平台在去年5月進行升級後,將原來多個獨立的監測、預警系統進行了整合,實現一個系統就可直觀掌握貴州全域水系情況,動態監測水庫周邊的雨水情信息,爲我省開展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打造了“防汛一張圖”平台。

無人機雷達測流、無人機視頻測流、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現在,我省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防汛“神器”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靠著紮實的防汛舉措和提前部署,2023年汛期我們共防住了14輪強降雨,全省未出現水庫垮壩、重要堤防缺口及因水旱災害死亡人員。”貴州省水文水資源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陸軍介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莉君

編輯 張良勝

二審 劉斌 何濤

三審 田旻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