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我在《蛋仔派對》裏過

觸樂 2024-02-10 22:42:27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會說,這就是“年味”。

實習編輯丨王琳茜丨 在《蛋仔派對》裏過年

這個春節,我過得忙碌而充實,做了不少事。除了拜訪親戚、貼對聯、大掃除、年貨采購,其中比較重要、也格外讓我開心的一件事,就是拉上朋友們,一起在《蛋仔派對》裏過年。

當然,我不是說那些“傳統”的春節活動不重要或者沒意思,但我的意思是,現在畢竟已經是2024年了!我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天南海北的朋友,還有很多現實的朋友四散在不同城市,我也想和他們一起在一片共同的空間裏玩鬧聊天,分享喜悅——科技和互聯網就是要爲我們帶來這樣的東西,在遊戲裏“賽博過年”,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有了這樣的願望,選擇把“過年”這件事搬運到《蛋仔派對》裏,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兒了。平時,我就經常與朋友約在《蛋仔派對》裏一起度過,到了春節,遊戲更是把氛圍烘托好了——這段時間,蛋仔島上進行了一番精心布置:泛著紫色的天空懸挂著或近或遠、光影模糊的燈籠;街道兩側挂起了剪紙拉花,隨便看向某面牆壁,都能看到倒貼的福字,或者一個裁剪成蛋仔形狀、印著龍的貼紙;一些商店在店頭貼了“新年快樂”,左右的對聯則寫著“雞蛋鴨蛋荷包蛋,上分拿分不掉分”,我得承認,和我家門口那套在地攤上隨意挑選、簡單無比的春聯相比,蛋仔島上的春聯顯然更有創意。走到島嶼邊緣,遠處是一條巨大的、金紅色的東方蒼龍,有種磅礴的氣勢。

現在的蛋仔島上氛圍十足

我和朋友們在《蛋仔派對》裏“過年”,主要還是依托著《蛋仔派對》的玩法進行的。比如說,玩幾局“四蛋鬥到底”模式,這是一個4人模式,節奏快,隨機性強,最終排名以積分計算,過程中不會淘汰玩家,對新手很友好;另一個讓我們大呼過瘾的模式是在前段時間上線的“超燃競技場”,這是一個2人組隊、總計8人的競技模式,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技能機制,也有一些卡牌系統,地圖上還有Moba遊戲中的“隱身草”,可玩性很強。除此之外,我們還延續傳統,挑選了幾張新年主題的樂園地圖,在裏面打卡拍照——這幾乎已經成爲了我們每次在《蛋仔派對》裏聚會時的固定活動內容。

不僅在線上,我還發現,今年,《蛋仔派對》也開啓了各式各樣的線下活動。整個過年期間,玩家都可以去各個城市打卡廟會、燈會和商圈地標活動。在社交媒體上,我已經看到了不少玩家拉上了親朋好友,去祈福、逛市集,照片裏有做成蛋仔樣式的花燈,我們熟悉的、走路搖搖晃晃的蛋仔,正在歡快地和遊人們互動。

前段時間,《蛋仔派對》還公布了和故宮觀唐的聯動信息。過年期間,遊戲將紫禁城的場景搬到了島上,我們同樣也在蛋仔島上看到頗有古韻的朱瓦紅牆,穿行在景仁宮、交泰殿、禦花園、夜宴戲台……觸摸感受穿越百年時空的氣息,還是讓人很有感觸的。我想,隨著歲月變遷,故宮早已成爲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化地標,而現在,它在《蛋仔派對》裏出現,和這些圓滾滾的、萌趣可愛的蛋仔一起,成爲一種有著傳統文化底色、卻更加新奇的玩家們的共同記憶,依托著遊戲這個媒介,《蛋仔派對》重新承載了一些曆史底蘊,讓玩家在遊玩的過程中也更多了一份儀式感。

《蛋仔派對》和故宮觀唐的聯動

早在此前,《蛋仔派對》就在文化傳承方面做出過很多努力。比如在“國風奇妙遊”前一系列的苗寨活動中,就將非遺技藝融入了遊戲玩法和角色設計中,以數字形式呈現了豆染、銀飾等傳統技藝。而在這次紫禁城主題活動中,也有不少和文物有關的劇情,和小遊戲玩法,玩家可以在遊戲裏收集一些古代花瓶,集齊圖鑒、兌換獎勵。

不過,最讓人震撼的還是蛋仔島上的“紫禁城分島”,外觀上來說氣韻磅礴,走進裏面,也有著不少細節,朱紅帷帳、金枕軟榻。《蛋仔派對》還順勢推出了皇帝、妃子、大臣等主題皮膚,我已經能想象到,用不了幾天,蛋仔島上就會發生一幕幕“宮廷大事”,然後被剪輯成歡快有趣、“整活”十足的小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廣爲流傳。

蛋仔島上的紫禁城

從春節特有的裝飾和誠意十足的聯動中,我們可以看出《蛋仔派對》想要營造出的氛圍——既讓玩家們感受到傳統元素的美妙,又有與親朋好友們共享快樂的空間。豐富、有趣、歡快,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會說,這就是“年味”。

丨 年輕人的專屬“年味”

每逢春節,關于“年味”的討論就會持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不無遺憾地說,現在過年,已經沒有什麽“年味”了。

那麽,“年味”又是什麽呢?提到這個詞,我先想到的其實是一些固定的符號,比如說,看煙花,放鞭炮,包餃子(最好餃子裏還有一枚硬幣)。小時候,我曾經和媽媽一起放煙花,那種北方流行的、現在看來頗爲危險的、點燃後可以一飛沖天的“竄天猴”,我們兩個小心翼翼地把引線點燃,然後趕緊跑遠,在竄天猴飛上天空的同時,伴隨著驚歎和歡呼,火花四濺,我媽媽的羽絨服也被燒了一個洞——這真的是我心中最有“年味”的時候了,可惜後來,我們很少再放煙花了。

人們對于“年味”的呼喚,最直觀的就是這些符號。但我覺得,在符號的背後,其實是一些我們喜愛和期盼的情緒:我們喜歡熱鬧,期盼能理直氣壯、痛痛快快地玩,和朋友、家人聚在一起,分享那些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分享快樂。這也是節日的本質——放松、快樂。

正因如此,我們之所以覺得“年味”越來越少了,其實主要是因爲,很多無趣、又消耗精力的繁文缛節變多了,就像被催婚,被親戚對比工作,還有讓我們身心俱疲的酒桌對話……但實際上,我們對陪伴、快樂、共同創造美好記憶的需要一直都存在。

從這個角度看,《蛋仔派對》中不僅有“年味”,還是“適合年輕人的年味”。這也是我願意在《蛋仔派對》裏過年的原因,它既有傳統文化符號中我們喜歡的那一部分,比如漂亮的年畫、意趣十足的對聯、紫禁城的還原複刻,也有那些年輕的、潮流的、幽默的地方,比如說《熊出沒》的聯動,還有那些適合全家齊聚一起玩的多人模式。

而且,這幾天上線,我發現也可以在《蛋仔派對》裏做不少春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比如“臘月掃塵沐浴”“包餃子”“放鞭炮”,還能操控著蛋仔,做出拜年、點炮仗之類的動作。其中,有一些民俗已經快要被我遺忘了,比如說“洗福祿”,在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八要集中地沐浴、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迎接新春,在用水方便、時刻都有熱水的現代社會,我已經很少特意去這麽做了。不過,在蛋仔島上的溫泉泡一泡,倒也不錯。這些傳統民俗活動被《蛋仔派對》帶入遊戲中,成爲蛋仔島上的“新年必做吉祥事”,很有儀式感。

蛋仔裏的“新年吉祥事”

這些活動都讓我在《蛋仔派對》中,意外地感受到了那種久違的熱鬧和喜氣洋洋。也許,我們可以說,《蛋仔派對》幫許多人找回了節日的本質。

丨 蛋仔島上的回憶

說到過年,自然就要提到春晚。最近幾年,春晚我看得不太多,雖然阖家團圓看春晚可能是過年的重要一環,但坦白地說,電視裏的春晚已經越來越讓人提不起勁頭了。

不過今年,我還是對春晚有了一些興趣,並且特意也看了一會兒——當然啦,還是拉上了朋友,在網上一起連麥。因爲我在不少春晚裏看到了我們都熟悉的影子:小年夜,許多蛋仔玩家的“回憶殺”曲目《蛋仔星派對》被改編登上了央視網絡春晚;臘月二十八,《蛋仔派對》又在河南春晚登台,和包括陳麗君在內的衆多曲藝名人共同上線了一台精彩的“戲曲盲盒夜”。

不僅如此,它還舉辦了自己的“首屆蛋仔春晚”。我和朋友們也興致勃勃地參與了,畢竟就舉辦在我們最熟悉的蛋仔島上。節目開場,伴隨著一段頗爲正式、有節日歡慶氛圍的音樂,一個兩側挂著“蛋仔賀歲”的舞台下方,是散布的圓桌板凳,兩側還有其他軟墊可供觀衆選擇,甚至還有幾位廚師,正在熱火朝天的炒菜,那些我們熟悉的角色在舞台上出現,表演雜技、歌舞……整個流程都專業、精彩。不過,我覺得,比起單純的文藝彙演、舞台節目,這場春晚這更像是一場屬于玩家們的聚會,大家一起歡欣鼓舞、熱鬧地在遊戲裏過年,然後自然而然地去看一場遊戲裏的春晚,多麽水到渠成,這又是一段屬于《蛋仔派對》的難忘回憶。

蛋仔島上的春晚

如今,得益于互聯網和科技的加持,原本處于天南地北的個體,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其中最讓人有投入和真實感的場景,還是在遊戲裏面。而在春節背景下,這些跨越了距離的“團圓”和“蛋仔春晚”也成爲玩家們的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深一層說,這也是《蛋仔派對》從很早就開始建設的一環,它用長線的社群運營、優秀的UCG生態打造了一個專屬于蛋仔玩家的生活場景,當玩家們開始以一種更重視、更投入的態度去體驗發生在遊戲裏的一切時,他們自然也需要這些,這也是他們願意在《蛋仔派對》裏過年的原因。

本質上,我們之所以重視節日,是因爲我們重視在某個時間節點,共同留下回憶的人,以及回憶的氛圍。我們會選擇在遊戲裏度過許多重要的人生節點,也是因爲在當下的這個虛擬互動空間裏,它能夠跨越時空的距離,裝載下人與人彼此之間真實的情感。

就像現在,我能想起很多與蛋仔有關的回憶。在生日主題的樂園,我舉起牌子,圍著我的朋友轉圈、慶生;跨年夜當晚,全息投影生成的巨大鯨魚在環島上空,煙花也灑落下來,我采訪過的玩家和一群網友相聚,在燈光下擺起了造型。

讓人難忘的“蛋仔新年”

從這個角度看,《蛋仔派對》從氛圍到玩法,從線上到線下,都已經以一種自己獨有的方式成爲了年輕人們“過年”的選擇。事實上,它從來不僅限于過年,而是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尋找年味、期待過年,其實更多的是在尋找一種儀式感、期待一種合家團聚、和朋友們一起熱鬧地玩鬧的場景,我們想要在一個放松的、有樂趣和氛圍的地方進行這些活動。而《蛋仔派對》滿足了這些要求,它打造了屬于年輕人的年味,也進一步成爲我們過年必回的“快樂老家”。

原文鏈接:這個春節,我在《蛋仔派對》裏過

0 阅读:11

觸樂

簡介: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遊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