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滅亡秦朝之後,爲什麽要分封天下,不實行郡縣制統管天下?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3-17 11:41:02

不是項羽執意分封,這是當時的局勢導致的,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都要有分封,才能維持當前的局勢。

秦末爲什麽會爆發席卷全國的農民大起義?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六國貴族要複辟,恢複分封制。

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是項燕和扶蘇的旗號,建立的是“張楚”政權,意思是張大楚國。

《史記 陳涉世家》: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複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陳涉乃立爲王,號爲張楚。

陳勝占領陳縣後,當地的三老、豪傑說:

將軍您身披铠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論功勞應該稱王。

陳勝吳廣起義

尤其是這一句“複立楚國之社稷”,陳勝起兵可不是爲了楚國,但他必須打著爲楚國複辟的旗號,才能號令天下。

項梁起兵後聽從範增的建議,擁立楚國王族後裔熊心爲楚懷王,以楚國名義起兵,目的同樣是複辟楚國。

原趙國貴族趙歇被張耳、陳馀立爲趙王,原魏國王族公子魏咎被陳勝、周市立爲魏王,原齊國王族後裔田儋自立爲齊王,原韓國王族公子韓成被項羽封爲韓王,韓廣被燕國貴族擁立爲燕王。

在反秦戰爭中,楚、趙、魏、齊、韓、燕東方六國全部複辟。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天下,包括項羽的西楚國在內,一共封了19個諸侯國。

這些諸侯大都是靠反秦起義發展壯大的,很多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立勢力,項羽封不封,他們都會自立爲王,項羽封了,也就是順水推舟而已。

項羽

除了項羽的西楚國之外,還分封了18個諸侯國,分別是:

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項羽的分封至少有三個目的,這三個目的都是對項羽有利的:

1、安撫天下。

這些諸侯國與項羽一樣,都是靠反秦起義起家的,秦朝滅亡後,當然要分享一部分利益了。

分封本質上來說,就是分享利益,安撫天下。

項羽如果不分封,那些有自己勢力的諸侯肯定會像反秦一樣,起兵來反抗項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馀和田榮。

項羽分封

陳馀當過趙國的上將軍,有功于趙國,但因爲沒有跟隨項羽進入關中,項羽只封陳馀爲侯,即使這樣,陳馀也不滿項羽。

沒多久,陳馀就借田榮的兵打敗了項羽分封的常山王張耳,這無疑是推翻的項羽企圖營建的政治秩序,陳馀的行爲就是在向項羽抗議。

田榮因爲之前與項梁有過節,項羽分封天下時,故意不封田榮,而是分封了在齊地分封三個諸侯王,分別是: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結果田榮在項羽分封後立即起兵,打敗了項羽分封的三個諸侯王,自立爲齊王,項羽因此發兵討伐齊國,也正因爲如此,劉邦才從漢中起兵進入中原。

項羽無論怎麽分封,都會有不滿意,分封就不可能公平,項羽就算是分封也會有人反抗,如果不分封,那這些諸侯都會一窩蜂地起兵對付項羽了。

劉邦

2、困死劉邦。

項羽分封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困死劉邦。

按照懷王之約,劉邦第一個進入關中的人,應該被封爲關中王,但項羽故意不封,而是把劉邦封到漢中。

關中在當時是風水寶地,形勢之地,既有四關的天險,又有關中平原這個糧倉,項羽擔心劉邦借秦國地勢發展壯大,因此把劉邦分封到偏僻的漢中及蜀地。

漢中與關中隔著雄偉的秦嶺,這又是一道天險,劉邦被分封到漢中時,手下的士兵大量的逃跑,就說明漢中並不是個好地方。

先秦時期,喜歡把犯人流放到蜀地,說明蜀地是個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人自然也少,項羽還把秦朝投降的三個將領封到關中,用來堵住劉邦進入中原的路。

項羽此舉就是爲了困死劉邦,在當時,除了項羽之外,勢力最大的就是劉邦,劉邦當然也是項羽防範的對象,項羽借分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項羽用章邯等三秦王來阻擋劉邦

3、故意設置矛盾,爲將來實控做准備。

項羽分封天下時,作了很多的考量,設置了很多的矛盾點,用來牽制各個諸侯。

比如封劉邦爲漢中王,封章邯爲雍王、封司馬欣爲塞王、封董翳爲翟王,用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來對付劉邦。

劉邦想進入中原,必須對三秦王發動戰爭,雙方如果交戰,項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雙方打得兩敗俱傷,項羽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再比如把原來的燕王韓廣改封爲遼東王,把韓廣的部將臧荼封爲燕王,這是故意引發燕地的矛盾,因爲原來的燕王韓廣是燕地貴族立的, 與項羽沒有交情,而臧荼與項羽一起進入關中,有交情,項羽用與自己有交情的人來代替沒有交情的,這是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果韓廣與臧荼發生矛盾,雙方發生戰爭,那項羽仍然是受益者。

項羽在齊地分封了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這三人只因爲依附于項羽,所以才分封他們,項羽同時還希望這三人能對抗田榮,可惜三人不爭氣,不是田榮的對手,但項羽這樣分封,無疑能挑起齊國的戰爭,齊國內亂,項羽的西楚國自然就會受益。

而項羽自己的西楚國占據了天下最爲富庶的9個郡,實力最爲強大,任何一個單獨的諸侯國都不是項羽的對手。

項羽之所以不得不分封,主要原因就是不分封不能得天下人心,這些反秦起兵的諸侯本來就是獨立的勢力,如果不能分享一部分利益,就會起兵叛亂。

項羽當然想效仿秦始皇那樣真正地統一天下,但他未必想實行跟秦始皇一樣的郡縣制,很有可能,項羽真正想幹的是和實行和劉邦一樣的制度,也就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

項羽在滅秦之後不得不分封

項羽想真正統一天下,就想靠分封來挑起諸侯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自相殘殺,最後項羽才坐收漁翁之利統一天下,項羽有兩個沒想到:

一是沒想到齊國這麽難打,讓他深陷其中。

項羽在齊國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失敗,而不是軍事,他在齊國殘酷屠城,田榮都被殺了,項羽還在齊國殺人,其實只需要安撫一下就行了。

二是沒想到劉邦這麽能打,三秦王都堵不住劉邦。

不僅三秦王堵不住劉邦,就連中原諸王也擋不住劉邦,劉邦消滅三秦王後,東出函谷關,收複中原,一路打到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項羽的分封總體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他是輸在政治上,政治不如劉邦,然後形勢的發展與他估計的不一樣。

滅亡秦朝之後的天下,即使讓劉邦來,也一樣是分封天下,那個時候項羽是沒得選擇的,只能借分封爲自己獲取政治利益,後面再根據形勢發展來做打算。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