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首詩,開“建安文學”之風,曆史上被誤解最多的人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4-16 00:15:37

本文爲《百位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紀錄欄目

01.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裏,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蘇轼《赤壁賦》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廢三公,自封丞相。隨後揮師南下,欲取荊州劉表,還沒等開打,劉表就死了。

劉表病逝前,把荊州托付給了劉備,但是劉表的兒子劉琮卻打算降曹。當時劉備駐守樊城,諸葛亮建議劉備趁機攻取荊州,可劉備這個人向來愛演,不但沒聽諸葛亮的,反而跑到劉表的墳前哭了一通。

沒想到,擠出來的這幾滴眼淚有奇效,劉琮的部下紛紛來投,樊城內一時人滿爲患,巴掌大的地方擠了十多萬士兵。不得已,劉備只好讓關羽領一支隊伍,分頭前往江陵。

劉備前腳剛走,曹操就派了5000輕騎追擊,劉備被打得落花流水,連老婆孩子都丟了。因此就上演了“張飛喝斷當陽橋”“趙雲護嫂救幼主”“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等橋段。

自然,這些演義話本是有水分的,不能全部當真。據史料記載,趙雲確實救了劉禅和甘夫人,但劉備的兩個兒女卻被曹軍所俘,至于張飛喝斷當陽橋實屬誇張。

長坂坡遭遇慘敗後,劉備准備與孫權聯盟,于是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去遊說。

這個時候的曹操,號稱有“二十萬大軍”,勢頭正猛,就想趁勢一舉吞並江東。經過造船練兵後,曹操甚至已經幻想天下一統,就在大戰的前一夜,曹操爲了鼓舞士氣,在三軍陣前“橫槊賦詩”,吟了那首著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當然,這一仗曹操敗了,並且敗得很狼狽,火燒連營八百裏,遁走華容道,差點連命都丟了。“赤壁大戰”以後,曹軍受到重創,“三分天下”局勢初顯。

雖然這一戰曹操連面子和裏子都丟了,但在《赤壁賦》中,蘇東坡依舊認爲曹操是一代枭雄,尤其對曹操的詩推崇備至。

02.

曹操,“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建安風骨”影響後世千百年。他除了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還是一位卓越的詩人。

曹操的詩豪邁奔放,氣韻沉雄,如他筆下的《觀滄海》,在蕭瑟的秋風中,看水波澹蕩,洪波湧起,可以體會到詩人那如大海一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襟抱。

曹操擅四言,曹植擅五言,曹丕擅七言,漢末三國時期的文壇,三曹與“建安七子”分庭抗禮,可見這爺仨的影響力。

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小飽讀詩書,很有膽識,也比較叛逆,常仗劍遊曆,與人鬥毆。當時,定期舉辦“月旦評”的許劭就曾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他父親曹嵩爲宦官大長秋曹騰的養子,因爲這一點,曹操沒少遭到譏諷,“曹阿瞞”之名每每是個笑談。不過,曹嵩很有權勢,曾拜大鴻胪、大司農,位列九卿,這對青少年時期的曹操影響很大。

20歲的時候,曹操舉孝廉入仕,封洛陽尉。官不大,但洛陽是東漢的都城,聚滿皇親貴胄,所以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得罪了不少人,就被外調任頓丘縣令,明升實降。

適逢他的堂妹夫因事惹怒了宦官,所以曹操再受牽連,被免職後就在家閑居。

不過屬于曹操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

03.

閑居兩年後,朝廷複召曹操爲議郎,此時的他依舊是個“憤青”,沒事就向漢靈帝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弄得漢靈帝也很煩。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領命騎都尉,負責協助左中郎將皇甫嵩平亂,立有奇功,升濟南相。從這個時候起,曹操卓越的軍事才能就顯現出來了。

東漢末年,官場極度黑暗,曹操在濟南相任上大刀闊斧整頓吏治,一時“政教大行,一郡清平”。不過,曹操因不肯迎合權貴,再度罷官回鄉,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打算自此做個閑人。

可漢靈帝爲了鞏固政權,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以恩蔭被任命爲典軍校尉,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跳板。

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太子劉辯即位,何太後臨朝聽政。

一般來說,我們每次聽到“太後臨朝”就知道不會有好事發生,此處也不例外。新帝登基,大將軍何進身爲皇親,想要幫自己的外甥鏟除十常侍,不過何太後並不支持,因此何進就聽信了袁紹的話,召董卓率部進京。

這一幕,在600年後的晚唐也曾重演,雖然曆史每每給出答案,可人們就是不愛曆史、不信曆史。

曹操聽聞這一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哈哈大笑,認爲此舉甚爲荒唐,將來必遭禍事。

然後一語成谶,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就被宦官殺害,然後董卓入京執掌朝政,一手遮天,並廢漢少帝,立劉協,即漢獻帝,也是大漢最後一個皇帝。

曹操見漢室氣數已盡,就易名逃出洛陽,並在陳留起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曆史就是在這一刻被改寫的,曹操開始登上屬于他的舞台。

04.

由于曹操兵少,不得不聯合各路諸侯一同伐董,當時袁紹實力最爲強勁,所以他任盟主。但這個聯盟並不牢固,大家都各揣心眼,真正想匡扶漢室的並沒有幾個。

公元190年2月,董卓脅獻帝遷都長安,曹操出策想要趁機追擊董卓,以圍攻之勢將其一舉殲滅。計劃是這麽定的,大家也都認同,兵也發了,可除了曹操真出力以外,其他各路諸侯都是慢悠悠地推進,想坐山觀虎鬥。

因此,曹操與董卓大將徐榮在荥陽交鋒,慘敗而歸。曹操自己也被箭射傷,幸虧曹洪將坐騎讓給曹操,曹操才撿回一條小命。

荥陽一役後,紙糊的聯盟作鳥獸散,各路諸侯互相攻擊,于是曹操前往揚州募兵,招的多跑的更多,眼看著就要崩盤了。因此曹操不得不求全,再度與袁紹相依,並派兵入東郡,解了黑山賊圍攻東郡之危,所以袁紹表曹操爲東郡太守,暫時算有了一席之地。

次年,曹操破黃巾軍青州之圍,大獲全勝的同時,獲降卒三十余萬,領兖州牧,這個時候曹操才算擁有一支頗有戰鬥力的軍隊。

他的大業也從此開始,並一發不可收拾。

05.

就在曹操據兵兖州壯大自己的同時,袁術和袁紹這哥倆打了起來,袁術與公孫瓒聯合,想要吞並袁紹,于是公孫瓒讓劉備和陶謙領兵幫助袁術。

而袁紹則聯合曹操,曹操負責阻擊陶謙,沒想到曹軍太猛,擊退陶謙後,追著袁術一路打到九江才算罷手。實際上,曹操之所以站隊袁紹,也是爲了壯大自己,同時還能博一個好名聲。

公元194年,曹操的父親和弟弟曹德被陶謙殺害,曹操大怒,領兵東征,所過之處哀鴻遍野。當時陳宮對曹操很是不滿,雖然他們倆曾一同謀劃天下,所以陳宮聯合張邈、張超等人迎呂布爲兖州牧,准備伐曹。

實際上,此時的曹操也只有鄄城和東郡的範縣、東阿尚在掌握之中,分別由荀彧和程昱、夏侯惇堅守,形勢危急之下,曹操無奈從徐州回兵自救。

途中聽說呂布守濮陽,就和呂布打了起來,相持近百日,因糧草不足還鄄城,兖州已失。袁紹聽聞,就來遊說曹操投靠他,曹操本打算答應,但在程昱的力阻下作罷。

富日子一下變窮,無奈之下,第二年曹操圍定陶,與呂布戰于巨野,呂布敗,陳宮前來相助。此時正值麥收時期,曹軍士兵大部分都在田裏幹活,守城的只有一些婦孺和不足1000士兵,不過呂布多疑,以爲這是曹操的計謀,所以不敢冒進。

不久後,曹操領兵突襲,呂布兵敗投于劉備。

同一年7月,因李傕、郭汜互毆,漢獻帝從長安東歸,曹操聞訊後火速前迎,一番交戰後,漢獻帝正式封拜曹操爲兖州牧。興師有名,因此曹軍長驅直入,不但平定兖州,還順道攻下了陳國之地。

公元196年,韓暹等人仗著護駕之功,肆意妄爲,幹亂朝政,于是董承密召兖州牧曹操來雒陽,因此曹操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邁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步。

不久後,曹操聽從董昭建議,遷獻帝于許都,進封大將軍、武平侯,沒過幾個月,再升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總攬朝政。

這一年,曹操42歲,今非昔比,一代霸業招手在望。

06.

公元198年,曹操生擒陳宮,呂布歸降,于是曹操開始謀劃討伐袁紹,官渡之戰一觸即發。

種種迹象都表明,袁紹就是一個庸主,當初漢獻帝被困曹陽時,他有絕佳的機會迎天子立朝,但是他卻拒絕了郭圖的提議。等曹操搶先後,他又開始後悔。

曹操封大將軍後,袁紹拒領太尉,並揚言說曹操小人得志,自己幾次救他,他反而忘恩負義。這說明袁紹器小。

袁紹重用許攸,卻不信任許攸,還在大戰前夕把許攸的家人打入大牢,這說明他多疑。而他的命運也因失信許攸而改變。

原本,袁紹兵強馬壯,曹操和他相比實力懸殊,但在戰場上決定生死的,往往並不是誰的兵多。

比如,兩軍會戰時,他派顔良一人圍白馬,最終被客將關羽斬殺。袁紹渡河後,又派劉備、文醜追趕撤離的曹軍,因此文醜也被斬了。

盡管如此,家底雄厚的袁紹還是把曹操打得稀裏嘩啦,曹軍十個人之中就有兩三個人受傷,因此曹操選擇堅壁不出。

公元200年10月,被困兩個多月的曹軍已經撐不下去了,于是許攸獻計,讓袁紹發起總攻,可袁紹不聽。所以許攸投曹,讓曹操夜襲烏巢,袁紹的糧草被一把火焚燒殆盡,並折損士兵7萬余,辎重無數,最主要的還繳獲了曹軍中與袁紹有勾結之人的信件。

但是,曹操卻當著衆將士的面,把這些書信全部燒成了灰,這一舉動讓他手下的將士徹底爲他效命,不再有二心。

相形之下,曹操才是真正的霸主。

07.

官渡大捷後,曹操一統北方,與袁紹殘軍、烏桓軍周旋幾年後,就開始謀劃取荊州劉表,然後經曆了“赤壁之戰”的慘敗,曹操暫時決定休養生息,建銅雀台,下《求賢令》。

兩年後,曹操親自挂帥平定關中,又命夏侯淵攜衆將繼續西征,兩年時間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公元212年,漢獻帝准許58歲的曹操 “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封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于邺城。

實際上此時已經有臣子勸他受禅,易幟改國,但漢臣中如荀彧卻始終不肯撒口,也不願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漢滅亡。

爲堵悠悠衆口,曹操沒有稱帝,表面上依舊爲漢臣。

這一年10月,曹操興師40萬南攻孫權,兩軍隔岸相持月余,最終因大雨致江水上漲而不得不北還。

從這之後,曹操的鬥志就逐漸減弱了,身體也每況愈下,所以基本是守在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62歲的曹操封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跸,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邺城,王子皆爲列侯。

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有天子之實,回顧自己風雲變幻的一生,雖有遺憾,卻也逐漸看得通透,所以沒有再進一步,受禅稱帝。

至少,在曹操心裏是不想背負曆史罵名的,這一點劉備其實不如曹操。

不過曹操心中一統天下的理想還沒有實現,所以聽說劉備取得益州後,他親自領兵親征漢中張魯,因爲他知道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這一仗打了半年後,張魯棄械投降,漢中爲曹操所有。

次年,不服老的曹操再次伐吳,孫權兵敗後求降,並允諾重新結爲姻親。此時劉備見曹軍主力撤出漢中,遂猛攻,曹操親率大軍西征劉備,但因宛城守將侯音叛亂,曹軍過于分散,遭遇失利,夏侯淵戰死。

無奈之下,曹操只得忍痛放棄漢中,打算回長安。

而關羽乘勝追擊,樊城被圍,曹仁率軍死守,曹操派徐晃領前去支援,並親自趕來指揮作戰。

此時孫權欲取荊州,派大將呂蒙偷襲,曹操收到書信後命曹仁繼續堅守,在經過一番惡戰後,劉備失荊州,關羽被東吳軍擒殺,並將首級送給了曹操。

自此以後,劉備就沒再占過什麽便宜,當然,曹操的天命到此也就結束了。

08.

襄樊之戰後,曹操表孫權爲骠騎將軍、荊州牧。孫權則勸曹操立魏稱帝,曹操一笑了之,他明白這是孫權的計謀,想讓天下諸侯來圍攻他。因此曹操說:如果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足矣。

公元220年,曹操班師回到洛陽,並在那裏長逝,終年66歲。

8個月後,曹丕廢漢獻帝,建立曹魏政權,大漢自高祖劉邦,405年的曆史正式宣告結束。

縱觀曹操這一生,長于謀略,極善用兵,又能禮賢下士,廣聚人才,正如偉人對他的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但由于小說《三國演義》以及影視劇對劉備、諸葛亮的美化,一度讓曹操成爲“奸賊”,並且這一形象深入人心。換個角度想,漢末如果沒有曹操,漢室的江山可能結束得更快。

實際上,自魏晉後,由唐到清,曆代人對曹操的評價都很高。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