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七年,美國從小行星取樣返回地球,尴尬的是:樣本艙打不開了

5樓的男人 2024-04-07 10:02:28

時間回到2023年9月24日,這一天,衆多行星科學家們仰望著天空,等待著一位外出7年,飛行64億公裏執行任務的“遊子”。碟

時間沒過多久,一個碟形物體帶著火焰以極快的速度穿過大氣層,在距地面10公裏高度時,降落扇被打開,這個碟形物體平穩的降落在美國猶他州測試訓練場中。

碟形物體就是從小行星貝努,采集樣品返回地球的冥王號小行星探測器返回艙。返回艙雖然在經過大氣層的時候,被燒得漆黑,但是外形完整,可以說是一次完美的著陸。

而在返回艙中,靜靜的躺著從小行星貝努上采集的樣本,這些樣本才是行星學家們翹首以盼的原因,因爲這些原始樣本,將有助于科學家們了解早期太陽系形成和演化,解開太陽系中的一些謎團。

然而,當樣品艙被帶到實驗室後,尴尬的一幕出現了:樣本艙根本就沒辦法打開了。那麽爲何樣本艙會打不開呢?或許與小行星貝努有關。

爲什麽是小行星貝努?

小行星貝努是一顆B類小行星,其至境內不大,只有500米,這類小行星有個特點,那就是足夠原始。在太陽系形成後的45億年時間裏,小行星貝努的形態幾乎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裏面含有許多太陽系早期的信息。

並且在2018年的時候,科學家通過探測器,發現小行星貝努上含有水痕迹,證明它的岩石曾經與水有過接觸,而早期太陽系中水的來源問題,也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點。

在觀測中,還發現小行星貝努上富含碳元素,而地球上包括人類的生物,都是以碳基生命爲主,那麽小行星上是否含有與地球上生命有關的有機物,或者是氨基酸等生命基礎物質,將對地球生命起源問題,有著重要的啓發作用。

因爲在小行星貝努之前,日本就從龍宮小行星上發現了20多種氨基酸,如果再從貝努身上發現氨基酸等有機物,那麽就意味著,在太陽系中這種生命基礎物質廣泛存在,這或許是改變地球生命起源的理論的重大發現。

除了以上研究價值外,小行星貝努在未來將有可能撞擊地球,從1999年發現其身影後,科學家們就對它運行的軌道進行過精密的計算,發現在2175-2196年貝努將會有1/2700概率撞擊地球。

相對于宇宙天體來說,小行星貝努的大小微乎其微,但是其要是撞擊地球,以其500米的直徑,將會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這次冥王號探測器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近距離觀測小行星貝努,在未來有一天,它真的要撞擊地球,人們將會采取怎樣的手段去針對它,做到知己知彼。

采集過程中出現意外

冥王號小行星探測器是2016年9月發射,2018年12月成功到達貝努的軌道,在觀測了近兩年時間後,于2020年10月份成功在貝努上降落,在降落僅僅數秒時間後,就快速後退。

雖然只有數秒鍾時間,但是冥王號探測器卻做出多個動作,其先是噴出氮氣攪動小行星地表的岩石和塵埃,接著伸出一個3米多長的機械臂,將塵埃和小石子掃入收集器中。

由于貝努不是一整塊岩石,而是由一團松散的石子組合在一起,這就導致冥王號采集過程預判失誤,采集力度過大,部分岩石樣本被卡在設備蓋子邊緣,這或許爲將來樣本艙打不開埋下了隱患。

在采集樣本後,冥王號將采集的樣本放到探測器底部的返回艙,在確認采集器安全鎖定後,樣本返回艙就被密封,直到返回地球後被打開。

在返回地球後,爲了避免樣品被地球汙染,樣品艙被轉移到一個實驗艙室中,這個艙室中充滿了惰性氣體,可以確保樣品的安全和穩定,工作人員然後通過手套取出樣品。

爲了確保樣品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出現意外,采集器中共有35個緊固件,而在拆解的過程中,有兩個出現了故障,也就是說兩個固件卡死了。

科學家們看著讓他們眼饞的樣品,卻無法拿出來,就像一個嘴饞的小朋友面對罐頭蓋子打不開一樣,只能幹著急。

如果是罐頭蓋還好說,可以撬開,實在不行鑽個洞也行。但是樣品艙就無法這樣操作,因爲這樣做,那麽地球上的環境無疑就汙染了樣品的純潔性,那麽耗費8億美元,耗時七年取回的樣品,就廢掉了。

直到今年1月份,科學家們才想到辦法,設計一種工具,在等待了數月時間後,樣品艙才被打開,也終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樣品。

這些帶回的樣品中,會提取25%給美國各個實驗室研究,4%左右送給加拿大,0.5%送給日本,剩下的70%會封存起來,期待未來科學儀器更加精密的時候,他們可以拿出來有更多的發現。

額!美國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去年借用鵲橋一號的人情還沒還,是不是給個百十來克貝努的樣品,來還人情呢?

0 阅读:99

5樓的男人

簡介:感受世間萬物的神奇,一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