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傭之後,輪到公募限薪了?

玩機博格 2024-05-09 10:26:31

文 望京博格(轉載請注明出處)

降低公募基金交易傭金這事板上釘釘之後,又開始傳言公募限薪了。

限薪跟降薪還是不一樣的。

金融行業本來就是行情好的時候工資多,行情不好的時候工資少,漲薪與降薪是跟著行情走的。

限薪相當于封頂了,即便市場好的時候也不能多發了。

關于限薪有兩個說法:

一個是300萬每年,一個是120萬每年。

這個都是傳言,即便是限薪估計每家的標准也是不一樣的。

基金公司薪酬不是由監管規定的,而是由大股東規定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近限薪傳聞都是央企控股基金公司傳出來的。央企控股基金公司限薪,也算金融央企薪酬改革的一部分吧。

從控股股東角度看,基金公司有央企控股,也有外企控股的、還有民企控股等等。

無論到什麽時候,人才都是生産力之一。

如果央企控股基金公司限薪,人才都流失到其他基金公司了,其他基金公司規模做上去了,估計央企控股基金公司又不限薪了。

反之,央企控股基金公司由于限薪人才流失了,但是基金公司規模沒降反升,說明這個規模跟人才沒啥關系,央企平台更重要,限薪就是理所應當了。

到底是啥原因,咱們就拭目以待了。

另外,對于已經實施股權激勵的基金公司是件好事,雖然薪酬限制了,但是還有分紅啊。

尤其對于公司核心人員而言,薪酬也就是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股權、還有分紅等等。

過去三十年,也是美國公募基金去明星化三十年。富達是最推崇明星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彼得林奇時代也是富達最輝煌的時代,那個時候投資者也喜歡買主動基金,但是後來大家發現明星業績不持續,也就不喜歡了。曾經的公募巨頭被貝萊德、先鋒領航、道富國際超過了。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近十萬億美元,在這個公司1980年成立的時候,其創始人拉裏芬克就說過:“自公司成立起,盡一切努力避免明星基金經理文化在公司落地生根”。最終的結果是,美國公募基金經理的工資並不高,如果你想賺更多的錢就去搞對沖基金。基金公司也通過組合化管理,指數化管理等方式,構建了更爲科學的投資系統。例如美洲基金采用多基金經理模式,一個基金最多由十幾個基金經理管理,並不是誰業績好誰獲得更多資金。基金經理更多的職能是組合配置,而不是資産配置,資産配置這事就歸基金投顧了。投顧喜歡配置低費率的基金,並不是主動基金費率就高,指數基金費率就低,先鋒領航的主動基金費率也非常非常低。

博格說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工資高,公募基金經理低,也遭到了質疑:

翻譯一下就是:

當然,最賺錢的工作可以在對沖基金找到。但在機構投資者的第二次年度全美買方薪酬調查中,共同基金和投資咨詢公司的員工報告稱,他們自己的工資相當可觀。

例如,共同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今年的平均收入預計爲137萬美元,略低于對沖基金同行報告的142萬美元。去年,共同基金投資組合經理表示,他們的平均收入爲938955美元。

PS:這段文字也就是一家之言,不能全信!在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平均工資比公募基金經理是高的。在中國私募基金經理平均工資比公募基金經理是低的,主要是私募的數量太多了,單個私募的平均規模也不大。

最後,博格想說的是:

限薪這事到底對不對?關鍵還是看未來限薪公司與不限薪公司之間競爭了。誰在競爭中勝出,誰就是對的!

大家有啥想說的歡迎留言。

今天就聊到這裏,別忘了點贊與在看。

風險提示:以上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也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0 阅读:17

玩機博格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