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不抵債!又一家合資車企陷入危機,高管:貼得起中國市場

氣點點 2024-04-20 07:34:43

很意外,根據近日發布的2023年財報,在華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已經資不抵債!

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資産總額爲2.08萬億韓元,負債總額爲2.48萬億韓元,這樣算來公司的資産負債率達到了119%,已資不抵債。

面對如此難堪的局面,公司高管卻一副不以爲意,成竹在胸的模樣。

在去年的第15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口出狂言:“我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元,完全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後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也可以。”

那麽問題來了,起亞高管大放厥詞,究竟是因爲打不贏中國本土車企,又不想放棄中國市場,打腫臉充胖子,暫時先苟著?

還是真就像他說的那樣,准備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中國車企自己卷生卷死,相互拼殺,死傷無數的時候它再沖進來摘果子?

起亞在中國艱難度日

近幾年,悅達起亞在中國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去年,悅達起亞累計銷售了8.38萬輛,較上年9.47萬輛的銷量下滑了11.4%,老牌的合資車還趕不上造車新勢力的水平。

進入2024年,悅達起亞在中國的表現依然糟糕,一季度僅銷售了1.86萬輛,占該品牌銷量的37%。

起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正被強勢崛起的國內車企迅速搶占,據了解,自從東風退出以來,公司就一直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了。

既然虧損嚴重,幾乎就只剩一副空皮囊了,那爲什麽起亞還賴著不走呢?

答案是外資車企可能真的是在等著中國車企互相絞殺,他們像狩獵者一樣在旁邊潛伏等待:

你們燒錢打價格戰,好不容易把市場培育起來了,也就到了你們最虛弱的時候了,我正好進場摘果子。

中國新能源車深陷價格戰

伴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規模不斷擴大,在當下國內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2023年新能源汽車掀起了空前的價格戰。

價格戰貫穿全年,至今已經曆了至少三輪。

年初,由特斯拉首先拉開序幕,Model 3和Model Y大幅降價,創下曆史最低價格記錄。

國內主流車企紛紛下場參戰,蔚來、比亞迪、五菱、小鵬等紛紛下調價格。

到了12月,比亞迪再次全系降價,各造車新勢力跟進,現金優惠力度達到了1-5萬元。

進入2024年,價格戰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僅在1月份,就有特斯拉、零跑、智己、小鵬、極氪等超過16家車企下調某些車型的售價,或者是強推限時現金優惠等促銷政策。

就連一貫以高冷示人的理想也下場厮殺,1月12日,理想汽車官宣降價,全系車型下調3萬元。

據統計,1月初乘用車總體市場折扣率約20%。

有預測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乘用車的銷量約爲2500萬輛,這一數字實際上是低于2017年的水平的。

雖然如此,但很多車企制定的2024年銷售目標仍十分激進。

比如理想汽車就表示在2024年將對年銷80萬輛的目標發起挑戰,同比增長113%。

毫無疑問,內卷將進一步加劇。

但是增收不增利,很多車企都是在賠本賺吆喝。

新能源汽車中,除了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和埃安4家實現了盈利,其他車企還都在虧損中。

慘烈的價格戰之下,很多新能源品牌正在被市場加速淘汰。

據統計,巅峰時,曾有300家企業排隊申請造車資質,62家造車新勢力發布新能源戰略,現在僅有17家新勢力有銷量,大部分的年銷量在4位數之下。

可以預見的是,行業集中度將快速提升,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近日就曾談到,預計現有的126個品牌中,TOP10車企將占據85%的市場份額,剩下的116個品牌將去拼爭剩下的15%份額。

很多車企必然面臨關停並轉。

警惕遭外資狩獵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現已是紅海一片,各品牌已殺紅了眼。

但我們真正的對手是誰呢?

不要忘了環伺四周的外資車企。

有沒有一種可能,外資會乘機收購那些在市場出清過程中破産的中國車企,利用他們的品牌和銷售渠道,殺個回馬槍。

外資車企的優勢在于資金足,子彈夠。

雖然外資車企目前在中國新能源車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但放眼全球,傳統燃油車仍占據主導地位,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仍在個位數。

在中國資不抵債的起亞,2023年在全球的銷量達到了30.8萬輛,同比增長6.4%。

現代汽車集團實現營收99.8萬億韓元,淨利潤8.78萬億韓元,創下了曆史新高。

所以起亞高管的如意算盤是:先讓你們自己燒死,我再收拾殘局。

讓本土車企先自相殘殺,人家就在一旁苟著,同時盡可能地充實腰包,等到時機來臨,再進場收購,吞下那些精疲力盡的本土車企,再重新瓜分市場。

放眼全球市場,這其實是資本慣用的套路,包括很多我們自認爲的民族品牌,都曾經因在價格戰中元氣大傷,而無奈賣身給了外資。

比如蘇泊爾、太太樂、南孚電池、哈爾濱啤酒,如今的身後分別是歐洲Seb公司、雀巢、美國吉列、百威啤酒。

然後外資又披著民族品牌的外皮,蹭國潮流量賺盆滿缽滿。

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被外資狩獵,避免爲他人做了嫁衣。

那具體應該怎麽辦呢?中國新能源汽車要破局,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是加大自主創新,技術升級,做強自身。

應該在品牌價值和競爭壁壘的方面做文章,靠實力而不是靠低價活下去,改變現在整體盈利困難的局面。

整個行業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能單靠擠死別人來做大自己。

二是加快出海的步伐,削弱對手實力。

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必須要提速,繼續在全球範圍中搶占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這樣一方面是在給自己纾困,一方面也是在擠壓外資車企的利潤空間,消耗他們手裏的子彈。

這樣,等到外資車企想要殺個回馬槍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也無能爲力了,只能是想想而已。

寫在最後: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中國新能源汽車好不容易發展起來,做到了全球領先,但仍應時刻保持警惕。要努力從價格戰中脫身,建立自己的品牌護城河,避免被外資狩獵,搶走勝利果實。

0 阅读:1

氣點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