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唐最聰明的詩人,一手爛牌,硬活成了人人都羨慕的樣子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5-06 20:37:37

本文爲《百位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紀錄欄目

01.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琵琶行》

白居易,一個把詩寫成恨不得誰都能讀懂的人,憑借一首《長恨歌》和一首《琵琶行》,足以傲視大唐詩壇。

遠不比李、杜,就算在中晚唐,古文有大佬韓愈、柳宗元,骈文有令狐楚,詩有李賀、杜牧、李商隱,白居易沒有可拔尖之處。

可以想象一下,當他讀到杜牧的“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時,臉上會是怎樣驚訝的表情……原來詩還可以這樣寫!

他爲劉禹錫抱不平: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劉禹錫微笑著回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他向劉禹錫吐槽人之將老: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劉禹錫反過來安慰白居易: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

甚至,“元白體”紅遍長安城時,元稹的詩名也要排在白居易之前。但是,白居易是個懂得在路邊爲別人鼓掌的人,不爭最先,不恐于後。

他是大唐詩壇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白居易的處世觀值得每個人學習。

02.

原本,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鄭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不算富貴,卻也衣食無憂。祖父任鞏縣縣令,父親白季庚任彭城縣令,就連母親陳氏也是鄜城縣令之女。

可是白居易出生後不久,河南就發生了兵亂,祖父、祖母接連病故,一家人爲了避難,顛沛流離數年,直到白季庚改任徐州別駕後,才舉家遷居至符離,暫時算安定下來。在《與元九書》中,白居易曾簡略回顧了童年往事: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

搬至符離時,白居易11歲,遇見了7歲的鄰家女孩湘靈,這是他的初戀,也是他一生的意難平。在《鄰女》中,白居易曾寫: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鹦鹉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由此可見,湘靈貌美,宛若荷蓮,15歲情窦初開,與白居易相戀,他們曾在一起度過了8年美好時光。

公元794年,白居易喪父,家境逐漸變得艱難,因此守孝期滿後,白居易決定外出尋找入仕的機會,不得不與湘靈辭別。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長相思》)

17年的相處,8年戀愛,自然難舍難分,因此白居易乞求母親與湘靈成婚。奈何白母嫌棄湘靈出身微寒,考慮到白居易的仕途,並沒有答應白居易的請求。

當時白居易的大哥白幼文任浮梁縣主簿,白居易前去投奔,並遷居洛陽。在途中因不舍湘靈,白居易接連寫下了《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三首詩:

淚眼淩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幹獨自愁。

在洛陽,27歲的白居易首次參加鄉試,登第,這已經算是大齡青年了,想想元稹15歲就以“明經科”考中了進士。

隨後白居易回到了符離,住了大約10個月左右,此間再次懇請母親娶湘靈過門,可白母依舊不答應,認爲白居易當娶門當戶對的女子。

公元802年,白居易赴長安,參加吏部主持的書判拔萃科考試,次年和元稹一起登進士第,並授秘書省校書郎,進入三年備選期。

公元806年,35歲的白居易再與元稹同登“才識科”,授官盩厔縣尉。回家省親時,白居易苦求母親,要迎娶湘靈過門,自他們相戀以來,湘靈已經等了他整整20年。

奈何白母以死相逼,甚至都沒有讓白居易與湘靈見最後一面,就又把家遷到了長安。因此,白居易寫下了《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等詩:

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

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有些人的遇見,是前生來世;有些人的遇見,則是在劫難逃。

公元808年,37歲的白居易在母親以孝道相挾下,不得已娶了同僚楊虞卿的從妹爲妻,然而這段感情還沒有畫上句點。

這期間白居易寫了很多詩懷念湘靈,比如《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以及那首《感鏡》: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

自從花顔去,秋水無芙蓉。

03.

公元805年,是中唐曆史上極爲動蕩的一年,先是唐德宗李適(kuò)駕崩,已經中風失語的太子李誦即位,爲唐順宗。因李誦無法打理朝政,太子侍讀王叔文和寵妃牛美人獨攬大權,因此王叔文推動了“永貞革新”,監察禦史柳宗元、劉禹錫爲主腦人物。

半年後,宦官俱文珍發動宮廷政變,逼唐順宗內禅,扶太子李純登基,爲唐憲宗。

因此,轟動一時的“永貞革新”宣告失敗,武元衡、裴度得重用,王叔文被刺死,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均被貶爲遠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次年,在左拾遺任上的元稹因得罪權貴,也被貶爲河南尉。

但是我們看,在朝廷格局大變天之前,白居易在做什麽?

實際上,他什麽也沒幹,閑著無聊的時候,就和武元衡、裴度一起飲酒賦詩,甚至還和李紳、元稹大談特談“新樂府運動”,而這幾個人後來都成爲了宰相,他們都是白居易的好友。

因此,白居易穩步升官,從盩厔縣尉進翰林學士,轉官京兆府戶部參軍,升左拾遺,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這段時期的白居易並非“躺平”爲官,他也曾因頻繁上疏論證而遭到唐憲宗抱怨,但是他的好朋友李绛,也就是當時的宰相卻一直在給白居易托底,就白居易之事谏言憲宗廣開言路。

所以,在韓愈、元稹、柳宗元、劉禹錫紛紛貶官在外這段時期,詩壇上只有白居易平步青雲。

並且,這段時期白居易還寫了很多諷刺現實的詩,這是他人生中極短暫的一段激進時光,“憤青”過後,白居易就開始“躺平”,韬光養晦。

04.

公元815年,又是中唐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年。

首先是被貶谪在外10年的柳宗元、劉禹錫被召回京,同樣被召回的還有元稹,他與劉、柳在藍橋驿偶遇,因遭遇相同,元稹出于客氣,就贈了一首詩給他們倆。

沒想到,回京後不久,劉禹錫遊玄都觀作詩諷刺新貴,連累著柳宗元再度遭貶,當時掌權的是宰相武元衡,因“八司馬”事件,他一直對劉禹錫當初排擠自己耿耿于懷。

最倒黴的就是元稹,因爲贈詩劉、柳,也被貶去了通州任司馬。

就在元稹被貶後不久,節度使李師道派刺客暗殺武元衡與裴度,武元衡當場身亡,裴度受重傷。

奇怪的是,當朝宰相、禦史中丞遇刺,官僚集團們卻依舊保持沉默,無人敢言。白居易身爲武元衡、裴度的知交,感到十分憤怒,就越級上疏,谏言嚴懲凶手。

因此,白居易遭到彈劾,爲他制造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文字獄”。就在這件事發生的前4年,白居易的母親因賞花不小心墜井身亡,政敵們就找出白居易筆下的“賞花”與“新井”詩,誣他有害名教。

故,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遭遇貶官。

這一年,白居易44歲,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他的蛻變就是從這開始的。

在赴任江州的途中,白居易偶遇了四方流落的湘靈父女,昔日戀人重逢,抱頭痛哭。然而身爲谪官的白居易有旨在身,不能耽誤行程,等他到達江州後,再派人去尋湘靈,湘靈早已沒有了蹤迹。

這段跨越了25年的戀情,到此徹底畫上了句點。白居易作《逢舊》感懷:

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

即今歡樂事,放盞又成空。

10年後,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回京途中,還特意繞路符離,然而物是人非,再也沒有了和湘靈有關的任何消息。

11歲時,白居易初遇7歲的湘靈,距最後一次見面,已經過了33年。爲了等他,她始終未嫁,爲了等她,他37歲才成婚。

也許白居易中晚年後風流,但是他對湘靈的愛,是記憶裏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此,在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中,你都能找到湘靈的影子,正是因爲有了和湘靈的故事,白居易才能寫出這樣脍炙人口的詩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深畫眉,淺畫眉。蟬鬓鬅鬙雲滿衣,陽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歸,空房獨守時。(白居易 · 長相思)

05.

別人遭遇貶官,都是淒淒慘慘戚戚,白居易不同,他是爲了朋友兩肋插刀。

所以白居易日子過得很逍遙,別看他的詩很悲涼,也寫得很現實,但白居易在現實生活中,絕對是一個浪漫主義先驅者,很懂得享受風花雪月。

剛到江州不久,白居易就在劉十九的資助下,于廬山香爐峰北建造了草堂。

劉十九是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錫排行二十八,因此白居易晚年有詩《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劉禹錫後來能複官回朝,和白居易有一定的關系。

江州三年後,白居易轉官忠州刺史,任職期間,白居易在城東的山坡上種了許多花,並命名此地爲“東坡”。

後世的蘇轼一直很羨慕白居易的生活,貶黃州期間也曾躬耕自給,爲耕地取名“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江州兩年後,白居易被召回京,複官尚書司門員外郎,隨後升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著五品绯色朝服,又轉上柱國,擢中書舍人。

這段時期,憲宗崩,唐穆宗即位,元稹得志,欲與裴度爭相位。

因此白居易放棄了再往上爬的機會,自請出朝任杭州刺史,這就是白居易的聰明之處。元稹和裴度都是白居易的好友,他夾在中間很難做,不如遠離朝堂,躲開是非。

在杭州,白居易留下了很多美談,因慕蘇小小之名,收了樊素和小蠻兩位絕世美女爲家伎,“樊素口、小蠻腰”讓蘇東坡羨慕不已,每每有詩寄懷。

任職期間,白居易還重修了西湖,築白公堤,常和好友泛舟湖上,飲酒賦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莺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有詩、有酒、有風、有月,有高官,有厚祿,還有絕色美女相伴,最重要的是白居易還有錢,他曾在詩中屢次曬過自己的工資單:

34歲時: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馀(工資一萬六)

36歲時:月慚谏紙二百張,歲愧俸錢三十萬(年薪30萬)

38歲時: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月薪四萬五),廪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囷(儲糧大戶)

45歲以後:歲廪數百石,月俸六七萬……

對于一個男人而言,白居易所擁有的可能就是夢想中的天花板了,而這一切都源于白居易通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06.

結束杭州刺史任後,白居易回到了洛陽,在履道裏購買了宅院,開始爲養老做准備。

而此時他才53歲,對于官場而言,正是黃金年齡。

修建完宅院以後,白居易改任蘇州刺史,可是沒多久,白居易就因病辭職,閑遊了一年多。

正是在揚州,白居易遇到了前後貶官長達23年之久的劉禹錫,兩人飲酒歡歌,互有贈詩,此後成爲了莫逆之交。

公元827年,56歲的白居易回京,任秘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爲三品大員。

次年,白居易又升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但是白居易卻有了神操作,他假病拒不赴任,甯可在東都洛陽養老,遂改任太子賓客。能放棄這樣的高位,需要很大的魄力。

相形之下,他的好友元稹則絞盡腦汁往上爬,因此得罪了許多人。

況且,這段時期的中唐,朝局極度混亂,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而“牛李黨爭”也初顯苗頭,與其讓自己陷入這些爭鬥,不如任個閑置吟風弄月。

就在白居易回到洛陽後的第二年,元稹就去世了,終年52歲。白居易親自爲他撰寫了墓志銘,作詩悼念這位靈魂好友,9年後更是寫下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公元835年,朝廷再召白居易爲同州刺史,可白居易依舊以身體多病爲由,拒不赴任,後改爲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因此,白居易躲過了轟動曆史的“甘露之變”。

71歲時,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領取半俸。

在洛陽閑居這一年,白居易一直與裴度、劉禹錫保持密切聯系,三個人同隱洛陽,常一起飲酒研詩,日子過得要多悠閑就有多悠閑。

除此之外,白居易還主持了“七老會”,醉心于詩畫,幾乎不問紅塵事。

比如,他致仕後不久,唐武宗打算啓用白居易爲相,白居易婉拒後,通過李德裕之口,推薦了自己的從弟白敏中,最終白敏中升相。這再一次體現了白居易的智慧。

白居易雖然沒有稱相,但是我們看他的朋友,從元稹、李紳開始,再到李绛、武元衡、裴度、韋處厚、令狐楚,以及牛僧孺、李德裕,都曾位極人臣,當過宰相。

尤其是,在這些人當中,許多人還是政敵死黨,可他們全與白居易交好,再加上自己的弟弟也是宰相,所以不管朝局多複雜,他總是可以自保無虞。

白居易一直拒絕擔任有實權的高官,就是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

07.

晚年,白居易捐出了所有財産,用來修建龍門一帶的水利,惠及一方百姓。正如他所秉持的理念一樣: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除此之外,白居易還決定“賣馬放伎”,希望他們都能找到更好的歸宿。

可是白居易養的馬被牽走以後,竟然反顧嘶鳴,不忍離去。樊素和小蠻一看,連馬都這般念舊,所以也決定留下來,又陪了白居易兩年,直到他73歲的時候才離開,因此白居易有詩:

兩枝楊柳小樓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

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因爲遠離朝堂和世俗,白居易開始修禅,自號“香山居士”,拜僧如滿爲師。

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9月8日,農曆8月14,白居易在洛陽長逝,終年75歲,贈尚書右仆射,谥號“文”。

唐宣宗李忱有詩悼念: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爲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是唐代少有高壽又善終的詩人,他的詩不是寫得最好的,但卻名譽海內外,當時新羅商人來唐貿易時,都會大量搜羅甚至購買白居易的詩,回去後到宰相那裏,一首可以換100金,而新羅的宰相也能分辨出是否爲白居易所作。

因此元稹說:自篇章已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

縱觀白居易的一生,15歲就憑借幹谒顧況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而成名: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雖然入仕比較晚,但白居易的爲官之路卻走得很順,除卻貶江州外,一直穩步高升。他與世不爭的性格,決定了一生富貴的命運。

大唐白樂天,總是活得那樣潇灑,詩酒年華,盡享人間風月。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