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個國家意識到對不起中國

亞太日報 2024-05-11 17:03:12

亞太日報 艾仁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道,正在尋求連任的立陶宛總統瑙塞達5月7日建議,有必要更改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以穩定對華關系。

瑙塞達當天表示:“雖然原則上歡迎在立陶宛設立這樣一個‘代表處’,但在尋求穩定對華關系的背景下,我認爲有必要更改其名稱。”

他援引了專家的評估說,該“代表處”的中文名聽起來像是“台灣代表處”,而非“台灣的或台灣人的代表處”。他認爲,通過調整名稱,可以讓立陶宛釋放出對華關系正常化的信號。

2021年11月,立陶宛無視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複交涉,允許台當局以“台灣”的名義在該國設立代表處。這是歐洲國家裏第一個以台灣爲名的“代表處”,導致中方將兩國外交關系降爲代辦級,並暫停從立陶宛進口牛肉、奶制品等商品。

盡管時任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揚言說,“不擔心中國大陸的制裁”,但事態的發展還是打得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措手不及。就貿易上而言,立陶宛企業家聯合會主席維德曼塔斯·吉納勒維丘斯表示,立陶宛對華出口從2020年的3.5億歐元驟降至2022年的1億歐元。雖然台灣有心補償,比如匆忙購入一批“被大陸拒收”的立陶宛朗姆酒,但效果甚微。

立陶宛總統首席外交顧問阿斯塔·斯凱斯吉裏特去年公開批評說,台當局承諾的巨額投資並未達到立陶宛預期的規模。她說:“當他們開設代表處時,他們承諾要進行巨額投資,但截至目前,這些投資並不那麽明顯。”

曆史學家和政治學家薩魯納斯·利基斯告訴歐洲新聞,“台灣代表處”的設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凸顯了立陶宛政府的“無能”。除了一些外國官員和媒體的掌聲之外,立陶宛“沒有從美國和歐盟那裏得到任何切實支持”,還讓自己“在外交上顯得不可預測。他們可以在沒有任何實際考慮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舉動。”

另據“東歐研究中心”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盡管現任政府對華采取強硬立場,並熱衷于與台灣建立關系,但大多數立陶宛人更願意與北京建立友好務實的關系。根據這項調查,63.3%的受訪者認爲立陶宛不應幹涉中國內政;59.4%的受訪者認爲,與北京的良好關系對兩國經濟和政治都有利。44%的受訪者認爲,如果沒有中國的投資,立陶宛的經濟將會陷入困境。

由此可見,瑙塞達對于“台灣代表處”改名的提議是合乎立陶宛民意的。毫不意外的是,這番強勢表態也讓台當局感到“汗流浃背”。台灣官員一再強調這是大選期間的言論,是否落實有待觀察,並指出立陶宛目前尚未提出這樣的要求。

立陶宛計劃于5月12日舉行總統選舉投票。各項民調顯示,瑙塞達的支持率在所有候選人中遙遙領先。

作爲一個人口不到300萬的小國,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屢次挑釁,擔當“抗中先鋒”,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討好美國,向美國表忠心。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立陶宛怎麽折騰,永遠撼動不了“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玩火自焚。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

3 阅读:2954
评论列表
  • 2024-05-11 21:30

    鼻屎一樣大的國家,台代辦處不是要改,而是要撤。

  • uan 9
    2024-05-12 07:20

    對這種原則性問題,應該立即斷絕外交關系,切斷貿易往來並對其實施制裁

  • 2024-05-12 23:19

    這種國家即使斷交也無大礙

亞太日報

簡介:全球視野、傳播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