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季節裏,反複愛上城橋鎮

上海崇明 2024-04-23 14:30:52

生長在崇明,生活在崇明,總會在漫長的季節、不同的瞬間,反複愛上吾哩詩意的小島。我們開設#反複愛上崇明#系列,小編帶您一起,陸續走進崇明十八個鄉鎮,感受它們各自的魅力。

風華正茂城橋鎮

1400年前的東海之濱,砂礫孕育出長江入海口的明珠;400多年前的長沙城,壘土鑄就出崇明中心城鎮的肌理。

曆史爲她賦予了崇明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使命,未來讓她肩負起世界級生態島綜合城鎮的擔當。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城橋鎮。

01

·曆史在這裏寫下一個個傳奇·

衆所周知,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沙島,但是它的形成過程卻是一波三折。由于江海沖突以及人文原因,崇明的城治曾曆經“五遷六建”的滄桑變遷,如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的城橋鎮的遷建,于明萬曆十一年至十六年(1583—1588),分別由知縣何懋官和繼任知縣李大經發起和完成。新城址遷于“長沙”後,至今400多年,雖曆經風雨,但安如磐石。

當年,城址遷于“長沙”後,在城外增築了土城,土城外再鑿城濠,東邊設水關。城門又做修理,並在城門上方刻石題名,東門叫春晖,西門叫鎮海,南門叫崇安,北門叫武定,東南門叫百勝,並增建門樓。如今,城雖已不再,但不少地名仍在沿用,一些建築尚存至今,我們能從這些名稱以及建築中,觸摸曆史的印記。

崇明學宮

崇明學宮,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後隨縣治多次遷徙,現在的崇明學宮建于明天啓二年(1622),是現今上海僅存的三座孔廟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地區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孔廟。學宮內有東西牌坊、棂星門、泮池、登雲橋、東西官廳、戟門、名宦祠、鄉賢祠、大成殿、東西兩庑、尊經閣、崇聖祠、儒學大門、儀門、明倫堂、學海堂、忠義孝悌祠、唐趙二公祠、沈忠節祠、瀛洲書院等明清建築群。康熙、乾隆年間知縣朱衣點、許惟枚還先後在崇明學宮建“學海——德配天地”“朝宗——道冠古今”石牌坊,如今石牌坊經過修複後仍矗立于學宮門外。

崇明學宮門前的石牌坊

數百年來,崇明學宮不僅向世人展示出它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培養優秀人才的獨特功能,更爲今人欣賞中國古典建築提供了審美空間,讓人們真切感受到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曆史上,從崇明學宮走上科舉之途的學子中,不乏筚路藍縷、出類拔萃的人物。有明末航海家、兵部右侍郎沈廷揚,清文華殿大學士宋德宜,清初四大家之一、校勘家何焯,清探花、山西提督學使沈文鎬,清福建主考、常熟遊文書院主講柏謙,清末商部右丞、實業家王清穆等。

崇明學宮部分內景

在城橋鎮城東,有一座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金鳌山,據史料記載,金鳌山又名金鳳山,始築于宋代,是由人工堆築而成的土丘,因形似金鳌而得名,原爲航海標識。清康熙七年(1668年),總兵張大治、知縣王恭先重築金鳌山,山有九峰,中峰最高,山前鑿玉蓮池,砌清遠堂,並在玉蓮池中間的一個小島上建大有亭,山後植紫竹林。後又相繼建金鳳亭、魁星閣、釋此亭等建築。乾隆三十八至三十九年(1773~1774年),知縣範國泰又重修金鳌山,從此,金鳌山內亭台樓閣一應俱全,而且山內遍植名花佳木,成爲海上一大名勝,聲名遠播。

金鳌山

在金鳌山南端,還有一座壽安寺,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間,最初由四川僧人來崇建造,先定名爲“富安院”,後元朝延祐五年朝廷賜額“永福壽安寺”,後屢次隨城遷建,明萬曆年間遷于長沙縣城東,並經不斷修繕和擴建,如今是崇明四大名刹之一,也是上海市六大佛教古刹之一。壽安寺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忏堂、豐樂亭、滄海閣等殿、堂、亭、閣,構成一組龐大的寺廟建築群。如今金鳌山與壽安寺山寺一體,已經成爲崇明一處知名景區,來到這裏,既能感受深山古刹之神韻,又能感受平川名寺之風華。

壽安寺

在城橋鎮,還有寒山寺、句溪草堂、唐一岑墓、黃家花園等多處優秀名建築,經各時期的修複或重建,至今猶現昔日光彩,展現崇明豐厚的曆史底蘊,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駐足流連。

黃家花園

句溪草堂

02

·時光在這裏繪就一頁頁詩篇·

南門港口潮來潮往,交織出城鎮發展的繁華萬象;城鎮建設日積月累,彰顯出田園濱江水城的獨特魅力。數百年來,曆史、人文、自然在這裏交融,散布于各處的景致,爲城橋鎮繪就一頁頁詩篇,引人入勝。

崇明三面環江,一面臨海,江堤是一道重要的風景線。高空俯瞰,崇明環島景觀大堤就像一條長龍盤臥島嶼沿岸,而位于城橋鎮的大堤南門段也成爲崇明一處獨具特色的濱水景觀,被稱爲“崇明外灘”,是本地市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也是來崇遊客的必打卡之地。

東門路往南走到盡頭,就是南門大堤觀景平台。九個白色羅馬式拱門散發著美妙的幾何韻味,仿佛以最美的姿態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雄偉高大的島碑矗立在平台中央,正面落刻的“崇明島”三個大字遒勁有力,背面的《海塘碑記》,記錄著利在當代、功垂千秋的崇明江海堤防工程的曆史;不遠處的南門港碼頭,還會時不時傳來輪船靠離岸發出的汽笛聲……置身于此,看潮來潮去,聽風浪湧動,市民遊客能切身感受崇明的島嶼風情。

坐落于江邊,于1985年誕生的崇明首座公園——瀛洲公園,因爲緊挨崇明地標島碑和觀光大堤,所以不僅是附近居民茶余飯後體育健身、休閑散步的場所,也成了來崇遊客鍾愛的熱門打卡地之一,常常能在公園裏看到從島外遠道而來的遊客,參觀完環島江堤後走進公園,感受崇明人濃濃的生活氣息。

走進瀛洲公園,江南園林的古典雅韻撲面而來。園內布局精巧別致,在有限的空間裏濃縮了獨屬于江南的詩畫之美。小橋流水、樓台水榭、曲徑通幽,步步有景、處處生畫,公園內遍植多種名樹和花卉,一年四季都是滿園芬芳,讓人在閑庭信步間便擁有了舒暢的心境。

在城橋新城地區,還有一座“新城公園”,面積更大、景觀更豐富,是崇明最大的市民公園。公園巧妙利用水面環境,布局清新自然,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公園”。在這裏閑逛吹風、親子玩樂,漫步臨湖棧道,看湖底水草清澈、魚群穿梭,好不閑適。暮色降臨,華燈初上,公園裏燈光閃耀,如夢似幻,又展現出一幅美輪美奂的“生態夜景圖”。

新城公園以其旖旎的風光、宜人的環境,成了點綴城橋鎮居民美好生活的最佳景點之一,還被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命名爲五星級公園,這也是上海地區市民公園的最高榮譽。

在城橋鎮,還有一座座口袋公園,正成爲百姓生活中的亮麗風景。城橋鎮充分利用城市的邊角地、閑置地,著力打造了一批像口袋一樣迷你,卻功能齊全的公園,讓百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詩和遠方”。

03

·未來在這裏勾畫宜居藍圖·

近年來,城橋鎮充分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用心用情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交通、就醫、上學、養老、購物……一個個“15分鍾便民生活圈”爲居民“圈”出美好舒心的便捷生活。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來,崇明不斷構建“名校+新校”模式,上海第一師範學校附屬江帆小學、上海市向明初級中學附屬崇明區江帆中學、上海世外教育附屬崇明區彙明學校等一所所集現代化、智慧化、生態特色于一身的優質學校相繼落戶城橋鎮,爲崇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家長們“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的願望也一步步變成現實。

健康事業事關民生福祉。建于1915年,有一百多年曆史的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崇明醫院(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位于城橋鎮南門港附近,是崇明地區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最先進,集醫療、科研、教學爲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近年來,醫院不斷完善“新華-崇明區域醫聯體”建設,曆經多次升級換代,不斷引進專業人才、增設特色優勢專科,讓崇明百姓看病越來越方便。

生活消費方面,城橋鎮有萬達廣場、聯華西門裏、八一路步行街等多處綜合性消費場所。近年來,城橋鎮不斷拓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培育優質門店、連鎖店,引進多家知名品牌相繼落戶,賦能促進城橋鎮消費市場提質擴容。過去一年,知名電商平台盒馬奧萊落戶崇明,其中2家就在城橋鎮,開業以來,城橋地區的門店銷售額始終維持高水平。

未來,高鐵小鎮的規劃建設,將使崇明這個核心城鎮更加活力煥發。滬渝蓉高鐵崇明站位于城橋鎮灣南村附近,高鐵小鎮將以高鐵崇明站爲中心,融合交通服務、旅遊服務、對外展示、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隨著城橋鎮城市框架不斷拉伸、功能配套不斷完善、就業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來這裏安居樂業已經成爲市民在崇明的首選。

核心優勢的城橋鎮,人文濃郁的城橋鎮,未來可期的城橋鎮,你有沒有再次愛上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