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經銷商的規模利潤平衡點再次失守!

家電圈 2024-04-03 21:39:30

今年起,家電經營利潤下滑是趨勢、是必然,所有廠商都要面對。但是,這並不代表,經銷商就會出現經營虧損。只是,現階段很多經銷商新的經營利潤平衡點,還沒有出現。

常偉||撰寫

衆多家電經銷商的規模利潤平衡點再度失守!

過去幾年的市場行情,一年賣上200台家電,可能就不虧損,多賣就能多賺,而且只要自身夠努力,就一定能多賺;

今年的市場行情,一年賣上300台甚至400台家電,才能保證不虧損,要想賺到更多的錢,就得多賣貨。問題是,今年的市場環境下,怎麽才能多賣家電?

進入今年以來,回顧2024年一季度的市場經營工作,很多經銷商告訴家電圈,隨著經營利潤的直線下滑,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尋找“規模和利潤”新的平衡點,要學會多算賬,算大賬了。既要考慮單台家電的銷售利潤,還要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企業的階段性政策獎勵和補貼,還要想辦法控制成本和費用,必須要做好多手准備控成本增利潤。

那麽,對于今年出現的經銷商經營利潤下滑局面,家電圈認爲,這個趨勢短期不會緩解,關鍵還得靠經銷商自主調整經營策略和重心,快速找到新的規模與利潤平衡點。

經銷商的生意邏輯,難以逆轉

長期以來,在中國家電市場上,對于一線市場上的衆多渠道經銷商而言,靠的不是規模化的走量獲利,而是一定規模下的經營利潤最大化。簡單來說,很多線下家電經銷商,特別是鄉鎮市場上的夫妻老婆店,從來都是“賣一台貨賺一台的錢”,很少會出現“虧損抛貨”的情況,更不可能想著“這一台少賺了,下一台多賺點”。

大量經銷商群體,多年以來信奉的商業邏輯就是一個“落袋爲安”不畫大餅。畢竟,門店每天開業,固定支出不會減少,利潤必須是一台台的錢賺出來的,從來不想著“一口吃成大胖子”,更不想著“一單就發財”。追求的就是踏實賺錢,賺辛苦錢。

現實的尴尬在于,在經曆過去2、3年的一線市場持續內卷,很多經銷商發現一個現實:賣家電的經營利潤在穩步走低,當然不是不賺錢虧本了,而是過去賣一台家電可能有15%-25%的利潤,現在賣一台家電卻只有10個點,甚至5、6個點的利潤了。

這就是渠道經銷商多年以來的生意邏輯:無法像國美、蘇甯那樣的連鎖大賣場“拿供應商的貨款”大規模開店、低價促銷,不靠賣家電賺錢;更無法像京東、天貓那樣,以平台化思維和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搶奪渠道話語權。只能是“賣一台貨賺一筆錢”這種最樸實的商業模式,看似簡單考驗的卻是經銷商每天的堅守與付出。

這也造成今年以來,衆多渠道經銷商最大的經營挑戰:一是,爲了拼零售、拼出貨,所有經銷商的産品經營利潤下滑是趨勢;有的下滑嚴重,有的下滑不明顯;二是,家電産品的經營利潤下滑,並不代表經營虧損。但是,由于新的規模和利潤平衡點還沒有找到,所以很多經銷商極容易在一線市場賣貨過程中出現虧損。

找到平衡點,重構市場競爭力

今年,市場變化的新課題擺在所有家電經銷商面前:不是經營利潤下滑帶來的虧損,而是一邊面對經營利潤下滑的走勢,一邊還沒有找到新的規模和利潤平衡點,導致了“貨賣不動、利潤還是虧損”局面,可能會經常發生。

在經營利潤下滑的通道中,所有經銷商要做一道新課題:假設過去賣兩百套家電,就能維持成本,那麽每多賣1台就是賺得利潤;現在單台經營利潤下滑,就必須要賣三百套才能維持經營成本,那麽只有超過三百套以上才能賺錢。這裏面會有一個意外出現:一旦市場出貨不暢,主要廠商的價格戰繼續,就會讓很多經銷商面臨“賣得多、虧得多”。

同時,還有一個更大的變量,就是衆多家電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最近2年紛紛開啓“去低價搶單”經營模式,轉爲一定規模下的經營利潤最大化高質量發展,希望“以利換量”;但是,衆多渠道經銷商的任務則變成“不能死守單台利潤”,而是努力推動經營規模上量,才能找到新的規模利潤平衡點。當然,這個規模和利潤之間,對于所有廠商而言,都沒有完全標准的答案,而是取決于不同的經營品類和不同商家的經營能力。

目前來看,聚焦商家的實力,基本上縣城和鄉鎮市場上的零售商,普遍實力相差不大,多是賺的微薄利潤、辛苦錢,靠的是一定規模基礎的賣貨利潤;少數經銷商,可能會聰明一些,利用銀行信貸資金並借助企業的階段性打款吃貨政策,探索批發和零售的複合經營模式;只有極少數的渠道經銷商,具備一定的産品議價權,可以跟家電企業爭取更多的政策資源和産品資源。

聚焦市場和品類,在一個“全零售化”和“多渠道化”的市場局面下,經銷商靠的就是品類紅利,已經沒有了渠道差和信息差帶來的額外紅利。如果從産品的市場空間和盈利能力來看,家用中央空調、家用空調排在第一梯隊;冰箱和洗衣機,以及清潔電器、洗碗機、兩季類産品等處在第二梯隊;彩電、廚電和生活電器目前則處在第三梯隊;對于綜合性全品類經銷商來說,可以通過品類組合經營獲利;而對于大量的專業型經銷商來說,則需要抓牢多個品類的機會。

短期來看,渠道經銷商的規模和利潤新平衡點,不會很快出現,也不會馬上到來,需要時間,更需要經銷商結合當地市場的競爭,合作廠商的政策,以及不同品類的市場表現,去尋找和探索。

版權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0 阅读:202

家電圈

簡介:覆蓋家電企業商家的垂直一體化價值交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