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體格重武裝的緬甸小王,緬甸海軍自産1000噸級輕型護衛艦的故事

運鵬談國際 2024-03-13 14:12:32



上次本廠長已經向大家“隆重推出”了緬甸自造的2000噸級以上的“大型”導彈護衛艦,不過緬甸自造導彈護衛艦的野望其實很早就付諸實施了。那便是,以緬甸一幹武德充沛的國王名諱命名的,從簡易導彈護衛艦進化到模塊化導彈護衛艦然後再進化出“隱形”特征的導彈護衛艦的,外觀唬人骨子裏也就那麽一回事的,緬甸海軍1000噸級“小型”導彈護衛艦。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緬甸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該國的第一級導彈護衛艦,舷號771的“阿奴律陀”艦與舷號772的“莽應龍”艦,這兩艘都是以緬甸曆史上著名的國王名字命名。就和緬甸的2000噸級“大型”導彈護衛艦對應的那些國王一樣,阿奴律陀和莽應龍也稱得上是武德充沛,阿奴律陀是緬甸有記載的第一個國君,以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統的”古代緬甸王國。

阿奴律陀王雕像

莽應龍則被稱爲“緬甸的成吉思汗”,一度把古代的泰國(暹羅王國)、老撾(南掌王國)、越南(後黎王國)和柬埔寨(金邊王國)打得雞飛狗跳兼小兒不敢夜啼,甚至一度攻入當時處于明朝萬曆朝的中國雲南境內。

莽應龍王雕像

東南亞大區優秀的匹配機制就是如此,獲得獨立的原殖民地,在建國之後爲了獲得向心力,很容易就主體民族主義爆棚,進而將周邊國家作爲宣揚武力的對象,于是那些在古代史上四處侵掠的國王就很容易成爲被崇拜的符號,而且無論執政當局是左是右,姓社姓資皆莫能外,至于睦鄰友好神馬的,他們也許能挂在嘴邊,但落實是很有一點困難的,需要用實力教會它們做人……

言歸正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阿奴律陀”艦和“莽應龍”艦先後被外界發現,當時這兩艘艦的外觀顯得非常……不協調,平甲板線形,非常簡單的上層建築,以及帶有明顯“攢”痕迹的艦載武器。兩艦的長度約77米,寬約9米,平甲板線形看著還比較高,動力爲兩台柴油機,艦載武器爲一門可能是第三方仿制的76毫米“奧托·梅萊拉”艦炮,兩門人力操作的25毫米機關炮,兩座縱向布置的雙聯裝C-802反艦導彈發射箱,以及兩座FQF1200五管火箭深彈發射器。

“阿奴律陀”艦

“莽應龍”艦

2010年前後,緬甸海軍一度將上述兩艦改爲巡邏艦使用,拆掉了C-802發射箱,改爲多安裝一門76毫米艦炮,並且在後甲板安裝了直升機起降標志平台(但既沒有助降裝置,也沒有機庫)。但很快緬甸海軍又一次恢複了兩艦的導彈護衛艦地位,拆掉了艦橋後部的76毫米艦炮和25毫米人操機關炮,改爲一門六管30毫米速射炮,裝回了C-802反艦導彈發射箱,後甲板上的直升機起降標志依舊保留,但目測很難有效起降直升機。

發射C-802反艦導彈的“阿奴律陀”艦

外界一直有各種紛紛擾擾的傳聞稱這兩艘艦是在中國的幫助下建造的,但實際上除了部分中國制造的艦載武器(還是從更早時從中國購買的037型獵潛艇和出口型導彈護衛艇上拆下來的)外,其余的似乎很難和中國扯上關系。

比如仿制“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對當時連100毫米自動艦炮都沒完全搞定的中國來說是很困難的,更別說出口了。而且兩艦裝備的那兩台柴油機也很難從當時的中國産型號中找到對應的,尤其是這種柴油機可以通過安裝四台來實現“柴—柴”聯合動力且裝備在2000噸級的護衛艦上這條,對當時的中國可謂很難做到,否則053系列護衛艦也不至于那麽長時間爲動力包所困擾。

主炮換裝隱身外殼的“莽應龍”艦

另一方面,中國的總成能力卻不至于搞出像“阿奴律陀”和“莽應龍”那般拉胯的作品來,即使是子系統要啥缺啥的053H型“簡易導彈護衛艦”,電子設備也不至于這般簡陋,而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外貿型護衛艦高低也超過了053HT的水平,有那兩艘艦的子系統,怎麽說都能拿出一個比053HT更漂亮且好用的作品來,搞成這幅奇葩的樣子,只會在國際艦船市場上砸了自己的牌子。

隨著緬甸自造的一票2000噸的“大型”導彈護衛艦相繼建成服役,加上從中國購買了兩艘053H1型導彈護衛艦,緬甸海軍水面艦隊的活動範圍有了大幅度增加。就在外界都認爲緬甸不會繼續建造1000噸級護衛艦的時候,不出意外地又出意外了,2018年前後,緬甸海軍舷號773的“莽瑞體”艦出現在世人眼前,同樣是77米長,約9米寬的1000噸級導彈護衛艦,“莽瑞體”艦的外觀相比“阿多隆多”艦和“莽應龍”艦堪稱是東施做醫美,一言難盡啊……

公開亮相的“莽瑞體”艦

補充說明一下,莽瑞體(也有翻譯成孟雲的)就是在清緬戰爭中打得乾隆皇帝的親小舅子富察傅恒意外身亡,讓乾隆朝的名將阿桂很是下不來台的緬甸國王,也是一個狠角色。

莽瑞體王畫像

和“阿奴律陀”、“莽應龍”兩艦相比,“莽瑞體”艦雖然長寬一樣,噸位應該也不至于差很多,但那副小樣一眼看上去卻是頗爲令人驚訝,堪稱“第一眼美女”,具有“隱形特征”的折線艦體外形,內傾的艦橋,配備“隱形外殼”的仿“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和六管30毫米機關炮,具有“低紅外信號特征”的柴油機排煙道(也就是煙囪),全封閉結構且安裝了多種雷達的主桅,安裝了大型遠程警戒雷達的後桅,橫向布置的兩座雙聯裝C-802反艦導彈發射箱,縮短的後甲板上還配備了機庫(當然,助降裝置還是沒有)。

建成時的“莽瑞體”艦

接受檢閱的“莽瑞體”艦

這一切都讓人看著覺得是一艘很現代化的輕型護衛艦,甚至可以和諸如德國MEKO家族的K130相媲美,這也是會有人把“莽瑞體”說成什麽“小054”啊,“056A的緬甸版”啊之類全憑第一印象的定義,漸漸地在網絡輿論場上又雙叒叕成了“主流觀點”。但是,魔鬼藏在細節之中,和前面廠長介紹的“江喜陀”艦,“辛骠信”艦一樣,“莽瑞體”艦一樣是沒法細看的。

只要有比較多且包括建造初期的照片資料,就很容易發現“莽瑞體”號其實也是在很簡陋的條件下建造,且堆砌電子設備和艦載武器的産物,艦艉的空間裏有深彈滾落架和深彈發射炮,前甲板上有FQF1200五管火箭深彈發射裝置,這些都是從退役的037型獵潛艇上拆卸下來的,B炮位的簡易艦空導彈是用便攜式防空導彈改的,球形雷達天線罩和“江喜陀”、“辛骠信”兩艦一樣安裝粗糙,至于作戰指揮系統應該是不用想的了。

航行中的“莽瑞體”艦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莽瑞體”艦雖然比“阿多隆多”和“莽應龍”兩艦要好看很多,但那也只是大尺度“拉皮整容”而已,正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內子裏是簡易導彈護衛艦,外面再怎麽整,也好不到哪裏去,所以還是這話,親戚不能亂攀,“莽瑞體”本質上就是緬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建造的簡易導彈護衛艦的深度改進型,和什麽054啊056啊都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當然,既然緬甸軍方建造了“莽瑞體”艦,那就意味著他們有設計建造隱形輕護艦的野望,而且從該艦的一些細節設計上看,在第三世界國家裏也算有兩把刷子了,但是受限于緬甸的工業基礎,因此性能上限總歸還是不高的。

不過,和“江喜陀”、“辛骠信”艦一樣,“莽瑞體”艦未來也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升級,甚至可能將後桅杆上的遠程警戒雷達更換爲三坐標相控陣雷達,從而使其看上去更加現代。而緬甸海軍的下一個自造新型戰艦又是何方神聖,也是耐人追尋的。

6 阅读:2969
评论列表
  • 2024-05-07 08:44

    玩飛機的少的可憐

  • 2024-04-10 14:12

    這個地球上能自産軍艦的國家有幾個

    用戶10xxx70 回覆:
    有外部技術支持的話,其實不難

運鵬談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