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謀劃莫斯科恐怖襲擊?

顧子明說 2024-03-26 17:40:44

3月22日莫斯科近郊“克羅庫斯城”音樂廳發生槍擊事件,至少有5名男性武裝分子進入音樂廳向人群射擊。武裝分子先是使用輕武器射擊,然後縱火點燃音樂廳。

襲擊造成至少137人死亡,俄方逮捕11名犯罪嫌疑人,稱槍擊事件爲恐怖襲擊,將矛頭指向烏克蘭,而極端組織“ISIS-K”宣稱對事件負責。

這兩天先不聊國內,但國際政治又並非政事堂所長,便根據已有信息,嘗試推演一下事件的脈絡,提供一種可能的分析:

首先確定的是,美國很清楚主謀是誰。

類似的恐怖襲擊情報,美國各大情報機構一天能收到至少數百份,而美國此次卻通過官方通道,讓美國駐俄羅斯使館發布,准確的讓美國公民48小時內避免參加大型集會,說明美國有多個精准的信息源,並且可以相互驗證。

而全球的恐怖分子是分片的,只需要看信息源的方向,就能判斷出他們自哪個片區,美國就算不知道恐怖分子都是誰,但是對背後的組織者肯定很清楚。

其次,俄羅斯也知道主謀是誰。

從美蘇冷戰開始,兩個超級大國即使在核戰爭邊緣,兩國的安全部門也仍然保持著密切的往來。

美國通過大使館發明碼信息,就是明擺著告訴你這個情報可交易。

對此,俄羅斯安全部門的工作就是要跟美國進行一輪情報交換,最起碼要知道是誰來炸自己。

就算退一萬步說,已經進入戰時狀態的俄羅斯上下都集體失明了,爆炸現場留下的大量痕迹,也讓俄安全部門可以從以往收集的情報中挑出那些有效的。

也即是說,現在,美俄都知道主謀是誰,至于說什麽,那就是在爲政治來服務了。

目前,美國說是ISIS-K進行的恐怖襲擊,俄羅斯則指責烏克蘭爲恐怖分子提供便利,烏克蘭對此堅決否認,ISIS-K主動承認了是自己幹的。

各位“狼人”都說完後,牌也基本明確了。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首先,可以排除烏克蘭,

烏克蘭這個小國能夠硬抗俄羅斯,是美國爲了地緣在鼓動,更是西方自由人士的慷慨支持。

烏克蘭要獲得軍援,就要賣慘爭取西方的同情心,民衆被感動了,民選政府才能掏錢。

尤其隨著戰爭進入到了談判階段,烏克蘭接下來的重建也需要這些全球愛心人士的慷慨解囊,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會導致白左金主們憤然斷供,這是小澤絕對不能做的。

同樣,基于利益的角度,主動認領的ISIS-K的可能性非常的高。

恐怖組織並不怕美俄這樣的大國,越是挑戰超級大國,越是舉世矚目,名氣就越大,獲得金主的金援和擁趸與兵員就越多。

尤其挑戰俄羅斯的榮耀在恐怖分子陣營裏是無上的榮耀,大組織不敢冒領的,容易得罪同行,被揭穿後也容易得罪金主和喪失信衆。

那麽這事兒就有意思了,凶手是誰美俄都清楚,但是俄羅斯卻不搭理ISIS-K,而是盯著烏克蘭,美國則堅稱跟烏克蘭無關,是ISIS-K搞的。

對于這種情況,政事堂認爲有一種可能:

1、俄羅斯在打這場恐襲牌,向烏克蘭和背後的美國施壓,爲自己爭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分,降低烏克蘭的國際支持度。

2、美國很清楚的知道一旦恐襲發生,俄羅斯就會借此壓制自己和烏克蘭,所以前幾天大張旗鼓的泄露襲擊信息,精准到時間和地點,生怕俄羅斯不知道。

3、俄羅斯爲了能夠從烏克蘭和美國身上要到更多,在接到警告後,卻假裝失明,對恐襲采取了一定放任的態度,使得莫斯科的安保變成了紙糊的。

這也造成了一個諷刺的局面,

正在組團揍俄羅斯的美國,比俄羅斯還擔心俄羅斯被恐襲,但是怎麽也擋不住,

正在戰場跟俄羅斯拼殺,吹噓戰果的烏克蘭,本輪堅決否認跟恐襲有關,卻被俄方硬往上面湊。

這種詭異,也許要追溯到20多年前的世貿雙子塔給美國民衆帶來的精神內耗,當年在恐怖分子帶來的“安全"威脅面前,美國民衆不僅願意放棄自由,甚至願意跟以往的敵人合作。

本輪恐怖襲擊的爆發,會使得原本近乎一邊倒站在烏克蘭一邊的美國人,開始同情俄羅斯。

于是,一場恐怖襲擊,最終締造了四贏的局面。

ISIS-K一戰成名,成爲了國際頂級的恐怖組織,金元和擁趸無限,

俄羅斯借助國際輿論向烏克蘭施壓獲得利益,借助恐襲推動國內對特別軍事行動的降溫,通過反恐合作修複跟美國的關系。

美國利用國內對911的同情心,降低民衆對俄的敵意,推動大選年停火給拜登籌票。

烏克蘭持續兩年失血的戰爭,終于看到了暫停的曙光。

1 阅读:87
评论列表

顧子明說

簡介:從政治角度解析經濟的運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