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一年之內複發率很高是什麽意思

博惠評健康 2024-05-09 05:56:02
有人問,癌症在一年之內複發率很高是什麽意思? 先來說一說:什麽叫複發?複發,指的是有治愈可能的癌症在治療後,沒有可見腫瘤病竈(肉眼,腫瘤相關指標,影像檢查等),後來某個時候,腫瘤又在原發地或附近(局部/區域複發)或遠處轉移。(注意:如果是無治愈可能的癌症,比如晩期轉移性胰腺癌,即便治療,體內其實始終是帶瘤狀態,腫瘤只是暫時控制,這個就不存在複發問題,而是腫瘤進展,腫瘤又長大或增多了。) 比如,早期肺癌,做了根治性手術,沒有可見腫瘤病竈了,是不是手術一做完就能說這個肺癌治愈了呢?這個時候還不能下結論,因爲將來還可能複發。比如,彌漫性大B淋巴瘤,IV期,做了化療,達到CR(完全緩解),沒有可見的活性病竈(血液化驗,PET-CT檢查等),這個時候也還不能說治愈了,因爲將來還可能複發。 那什麽時候才能算是治愈呢? 理論上要到病人離世的那一天(每個人都遲早要離開人世,不可能長生不老),如果直到走的那天,他的這個癌症都沒有複發,那可以下結論他的癌症治愈了。 但現實中當然沒有必要等到離世時,多數情況下以五年爲界,如果五年沒有複發,就基本上可以說他的癌症治愈了(注意:前面說過,不能治愈的癌症帶瘤生存,即便超過五年也不是治愈,只能說帶瘤生存時間長,因爲沒有治愈也不能治愈,最終還是要腫瘤進展)。 爲什麽五年沒複發就可以基本上說是治愈呢?是不是之後肯定不會複發?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五年之後仍有可能複發,只是說五年之後複發概率低,而不是百分之百不會複發。 通常來說,前一兩年複發率高,二三年後複發率下降,五年後進一步下降,很少複發。那爲什麽前一兩年複發率高呢?其實好理解。前面關于複發的定義提到,癌症經過治療後(手術,放療,化療等)沒有可見腫瘤了,這只是說沒有“可見”腫瘤,只是說目前的檢查看不到腫瘤病竈了,但不等于體內一個癌細胞都沒有了(目前還做不到檢測確認體內一定百分之百一個癌細胞都沒有,所謂的CTC、ctDNA檢測也無法確保體內一個癌細胞都沒有)。 癌症越早期,腫瘤負荷越低,治療後殘留癌細胞的概率越低,即便有殘留,殘留數量也可能越少,那將來複發風險越低,大家知道,1期癌症比3期複發風險概率更低(注意:概率)。 具體某個病人,真實的癌細胞殘留情況誰也不知道,臨床也只是通過一些檢查檢測進行概率大小的推測,比如分期越早,手術後殘留癌症的可能性越低或數量越少。假如可以確保百分之百沒有癌細胞殘留,以後就當然不會複發,而如果有殘留,但機體免疫系統可能就殺滅這些“殘兵敗將”(現在知道呵護免疫力的重要性吧,保持良好心態哦),或者通過術後的輔助治療(比如化療)殺滅手術沒有幹掉的“殘兵敗將”,那以後也仍可以不複發。 很顯然,殘留的癌細胞,如果在前一兩年都沒能“東山再起”(分裂增殖,增加數量),那往後這個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治療(手術或化療放療等)後,病人身體狀況相對較差,免疫力處在相對抑制狀態,腫瘤主病竈已經消滅也留出了空間,殘留的癌細胞最有機會東山再起,這個時候如果它沒有起來(複發),那以後的概率就越來越低。這就好比,一個國家剛建立的時候,打敗了敵對勢力,戰爭全勝,但其實還是有“殘兵敗將”想著有機會還能起勢反撲,顛覆新生政權。很顯然,建國初期的那段時間,那些暗藏的“殘兵敗將”敵對勢力肯定機會更大些,新生政權需要高度警惕。而越到後面,敵對勢力的這個機會可能性將越來越低,新生政權江山坐得越來越穩了。 當然,也不是高枕無憂,仍有被內部顛覆或被外敵攻擊可能,這也就相當于是,過了五年基本就安全了,但絕不等于可以高枕無憂,該注意的還是得注意,不能麻痹大意,不能各種“作”,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如果還是各種“作”,就又給了“潛伏暗藏”的癌細胞擡頭機會,或者正常細胞癌變,又長出另一種新的癌症(第二原發癌)。
1 阅读:911

博惠評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