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既是一座城,更是一種情懷。10首洛陽詩,訴盡難以割舍情感

荔枝姑娘詩詞賦 2024-04-13 10:34:22

在古詩詞裏,東都洛陽,是思鄉的代名詞,是仕子心中求得好程的“北上廣”

是詩人表達人生感慨、寄托理想的重要場所之一。

洛陽,既是一座城,更是一種情懷。

十首洛陽詩詞,十種洛陽情結,濃郁地表達了鄉愁的沉重與難以割舍的情感。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這首詩描寫了杜甫在得知安史之亂結束、薊北收複的消息後,激動不已、喜極而泣的心情。他與妻子和孩子們一起歡慶這個喜訊,心情豁然開朗,放聲高歌痛飲美酒,享受著明媚春光,准備回到故鄉洛陽。

在這個背景下,杜甫的愛國憂民之心終于得到了回報。他經曆了多年的顛沛流離,忍受著生計困難和漂泊之苦。現在終于盼到了國家的安甯與繁榮昌盛。他用詩歌表達了自己的喜悅和興奮,並抒發出自己作爲人民詩人、愛國者的情懷。

這首七律詩歌展現了杜甫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也體現了他對故鄉洛陽的思念之情。他一直渴望回到洛陽,與家人團聚,享受幸福生活。這首詩通過抒發杜甫內心的喜悅和興奮,表達了他對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一種洛陽情結,是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熱愛。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這是一首描繪離別之情的詩,王昌齡以江甯爲背景,雨灑吳地,楚山孤獨,他向辛漸表達了深深的離愁。當辛漸前往洛陽,王昌齡希望他的親友們能明白他的心依然如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淨堅貞。

盡管他們身處離別的痛苦之中,王昌齡卻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情感,他的心始終是堅定而冰清玉潔的。他希望他的朋友們能夠理解這一點,這也是他給洛陽親友們最深的祝福和期望。

有一種對洛陽的眷戀,名爲離別之痛,心如一片冰心清澈。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這首《春夜洛城聞笛》是李白在洛陽城中聞聽笛聲,觸發了他的思鄉之情。對于這個笛聲的來源,他並不清楚,這也增加了他的惆怅和迷茫。這個笛聲可能來自于任何地方,卻成爲了觸發他思念故鄉的源泉。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詩人的鄉愁更加深刻和真摯。

在詩中,李白借助春風和笛聲,將洛陽城的夜晚演繹得如詩如畫。這個場景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四川,那個有著青山綠水和濃郁鄉土氣息的地方。他曾在那裏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青春年華,但爲了追求理想,他不得不離開故鄉,漂泊在外。

此時此刻,李白聽著笛聲,一股強烈的思鄉之情湧上心頭。他想念故鄉的山山水水,想念故鄉的親人和朋友,更想念故鄉那種自由自在、溫馨和諧的生活。這些思緒在他的心中激起了千層浪花,讓他感到無盡的悲傷和憂慮。

然而,正是這種思鄉之情,使得李白的詩歌更加深刻和真摯。他通過自己的筆觸,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感受到了他的孤獨和無奈。這是一首充滿真摯情感和生命力的詩歌,它讓人們深刻地意識到了鄉愁的沉重與難以割舍。

有一種對洛陽的深情,表現爲春風吹拂下的楊柳,牽動著故園之思。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唐·孟郊《洛橋晚望》

天津橋下的冰層初現,道路上幾乎沒有了行人蹤迹,只有枝葉凋零的榆柳在寂靜的樓台亭閣旁掩映,皎潔的月光下,遠望嵩山,白雪皚皚。這是公元806年初,孟郊在河南尹鄭余慶的水路轉運從事任上,一個冬日的夜晚,他在天津橋上遠望四周的景象。

這首《洛橋晚望》以“望”字爲核心,描繪出橋下冰初結、道路無行人的冬日景象,以及月華皎潔、雪光與月光爭輝的靜谧畫面。詩人通過將視野從洛陽城的蕭疏冬景轉向遠處的山巒和月華,展現出一個清新淡遠、恬靜優美的境界。

孟郊在這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表現了冬日的寒冷與寂靜,同時也通過月華與雪光的描繪,寄托了高遠的襟懷和純淨無暇的情感。

這種清幽淡遠的意境既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傷感,也表達了他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對洛陽的深情懷念。

有一種對洛陽的深情,表現爲清新淡雅、純淨無暇的美感。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晖,憶君君不知。

——唐·韋莊《菩薩蠻》

這首《菩薩蠻》是韋莊在洛陽避亂期間所寫,描述了他對故國的懷念和相思之情。雖然洛陽的春光明媚,但他的心卻因爲漂泊異地而感到淒苦和無助。他看到楊柳依依、桃花春水和鴛鴦相依相守的情景,不禁感到自己孤獨和無奈,心中充滿了愁恨和悲苦。他只能將這些情感化入落日余晖中,以此表達他對故國和離人的相思之情。

這首詞情真意切,表達了韋莊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情感,是唐代文人墨客在亂世中漂泊的縮影。

有一種對洛陽的眷戀,表現爲在殘陽余晖中思念故土和親人,卻又無法表達的深情。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

這首《秋思》是詩人張籍在洛陽城中感受到秋風的吹拂,從而引發的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他打算寫一封家書,問候家人的平安,卻在時間緊迫和心情急切的情況下,擔心自己未能把所有的思念和牽挂完全表達出來。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他再次打開信封,仔細審視每一個字句,確保每一份深情都已盡在其中。

這份細膩的情感流露,展現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無比依戀和牽挂,深刻表現了一個遠在他鄉的遊子的鄉愁之痛。

有一種對洛陽的深情,表現爲思緒萬千,家書萬字。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我曾任職于洛陽,作爲留守推官,見識過盛名天下的洛陽牡丹。在這個二月的山城,也許由于春風無法抵達,眼前尚未綻放一朵野花。

冬季的殘雪仍挂在樹枝上,枝頭上還挂著去年的橘子,這讓我感到一絲寒意。突然,春雷震動,仿佛在催促萬物複蘇,竹筍也開始抽芽。

夜深人靜時,北歸的大雁發出鳴叫,使我想起了遙遠的故鄉。我因病久居于此,如今又逢新春,周圍的景色似乎都在刺激我內心如麻的思緒。

雖然這裏的野花開得比洛陽的牡丹晚了許多,但我又何必爲此感歎呢?畢竟,這只是自然界的規律罷了。然而,在這看似超脫的話語背後,我內心深處卻隱藏著一種無奈和淒涼。

有一種對洛陽的深情:我只想看看花開便好。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這首五言律詩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從楚國出發前往吳國的旅途中,在江蘇鎮江北固山下停留時,面對眼前景色,觸發心中感慨而創作的。

詩中通過使用“雁足傳書”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在殘夜時分收到歸雁傳來的家書後所引起的思鄉之情。這種漸湧的鄉思愁緒被詩人巧妙地寄托在景物描寫中,使讀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內心情感。

此外,這首詩中還有兩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兩句話形象地描繪了江水開闊、船帆高懸的景象,同時也暗示了時光荏苒、季節更替的主題。

最後,“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句話則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它告訴我們,即使舊年不肯退去,然而新生的力量終究會楔入,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和變化。

有一種洛陽情懷,叫殘夜歸雁,思鄉情切。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顔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節選

《代悲白頭翁》是唐代詩人劉希夷創作的一篇擬古樂府詩。詩中描繪了洛陽城東的春日景色,落英缤紛,花落人旁,營造出一種柔美而略帶憂傷的意境。

在詩中,劉希夷巧妙地以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爲切入點,通過描述花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的場景,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這種輕盈柔美的描繪方式,爲後面的內容奠定了基礎。

隨後,詩人筆鋒一轉,從花轉到人。他描繪了一位年輕的女子,亭亭玉立,看著飄零的花瓣,不禁發出感慨。這個場景既展現了春日的美麗,又揭示了青春的短暫和無常。這種以女性形象爲主體的描寫方式,使得詩歌的情感更加豐富和立體。

通過這種構思和抒情方式,劉希夷成功地將春日花落與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聯系起來,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青春的留戀。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表達方式,成爲了初唐時期的名篇,爲後來的詩歌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

有一種對洛陽的深情,表現爲感慨青春轉瞬即逝,富貴榮華無常。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唐·賈至《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在這柳絮如雪的季節,我告別了故鄉洛陽,長途跋涉千裏,終于在梅花綻放的冬季抵達了三湘之地。

人世間經曆的悲歡離合,盛衰榮辱,如同天邊的浮雲,瞬息萬變,終究無法把握。然而,那份依依惜別的情感,卻如同江水般悠長,綿綿不絕。

此詩是一首獨具情韻的送別詩,也是一首被貶谪者的悲歌。這首詩應作于賈至在嶽州司馬任上之時。

王八員外被貶至長沙,因爲一些事情,詩人賈至也被谪守到巴陵,兩人同病相憐,對彼此的遭遇深表同情。在巴陵的夜晚,兩人互訴衷腸,傷感纏綿之情溢于言表。

詩人借助描寫洛陽與三湘之間的物候變化,揭示了時間的推移,給讀者帶來一種人生的無常感和離合的變遷感。這種表述方式,讓人在感受到時間的無情的同時,也領略到了人生的滄桑和無奈。

有一種對洛陽的深情,表現爲身處異鄉的失落與彼此間的深厚情誼。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