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擊大隊長俠客性情,與日軍私自喝酒,聶榮臻的處理讓人意外

兵說視界 2024-02-24 11:20:11

作者:武陟東旭

聲明:兵說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搬運必究

1942年7月中旬的一天,晉察冀軍區敵工部部長厲南腳步匆匆,走進了司令部,對司令員聶榮臻彙報了一個重要情況:定襄縣基幹遊擊大隊長樊金堂私自會見日軍軍官,還跟對方把酒言歡。

在非常時期,未經請示跟日軍軍官會面,這是違反紀律也是很犯忌的事。

聶榮臻非常重視,立即派人調查。

調查結果很快出來了:此事屬實。

不少人都以爲,聶司令員要執行紀律,樊金堂麻煩大了。

【聶榮臻(前)率部轉戰】

誰知,聶榮臻司令員卻說:“這家夥不像話,送他到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校址在河北平山縣)高幹科學習。”

聽到說這樣的處理結果,大家私下裏議論紛紛。

有人說:“非常時期,經常是甯可錯殺,也不能放過的,聶司令員這是怎麽了?”

有人說:“這哪是處理?分明是提拔重用。”

也有人說:“放心吧,聶司令員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就是了。”

那麽,樊金堂爲什麽要私自會見日本軍官,等待他的命運會是什麽?

樊金堂是山西定襄人,1920年出生,父母是農民,家境貧寒。

父親爲了改變命運,砸鍋賣鐵讓兒子讀書。

樊金堂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縣立第二高小讀了幾年書。

如果按照這個軌迹走下去,樊金堂就算不當官,也會成爲一名老師,過上比較安穩滋潤的日子。

可是,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樊金堂投筆從戎,加入了我黨領導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一年後入了黨。

1938年5月,樊金堂擔任襄縣抗日自衛隊(定襄縣基幹遊擊大隊)副大隊長。

可是3個月後,樊金堂就成了大隊長,原因是原來的大隊長出事了。

原大隊長杜志德違反紀律,亂搞男女關系,策劃綁票索要贖金,裝入自己腰包。案發後,受到嚴厲處分。

此人自知沒有了前途,幹脆帶著幾個老婆出走,撂下了一個爛攤子。

特殊時刻,樊金堂被任命爲定襄縣抗日自衛隊(基幹遊擊大隊)大隊長。

這時候,山西定襄已被日軍侵占,抗日隊伍跟日軍的生死較量全面展開。

樊金堂雖然有文化,但他性格彪悍,作戰勇猛,經常反常規作戰。

而且他對部隊要求嚴格,平時刻苦組織訓練,戰士單兵素質高,戰術素養好,其中射擊、刺殺技術尤爲突出。

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隊伍成爲當地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有句老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了壓倒性的速度,無論是攻守都能占據主動,取得不錯戰績。

樊金堂帶領這支隊伍參加了很多次戰鬥。比如,鋤奸、拔據點,伏擊敵軍車隊,到敵營捉舌頭等。

1939年7月,軍區抗敵劇社在定襄縣北部地區演出,日軍不知道從哪裏獲得了情報,出動300余人夜行軍60裏奔襲,從三面將劇社包圍。

聶榮臻得知後,命令樊金堂大隊前去解圍,並且問他有多大把握。

樊金堂說:“十成不敢說,有九成九。”

隨即,他率領大隊立即出發,一路沒有絲毫停頓,在敵人的包圍圈沒有完全合攏之前趕到了現場。

樊金堂手持雙槍,率領兩個排猛攻日軍,吸引敵人的火力,其余指戰員則沖入敵陣,冒著槍林彈雨將被包圍的同志救出,一個也沒少。

【八路軍地方武裝(資料照)】

聽到消息,聶榮臻覺得難以置信,說:“這個樊金堂,到底是人還是神?”

樊金堂不光有勇而且有謀,深入敵人據點“搗亂”的事也沒少幹。

1940年春節前,定襄縣大漢奸吳某的父親去世,駐地日軍到吳家吊唁。

樊金堂帶人化裝成擡棺隊的人員,將到場的日軍和漢奸頭子一個沒漏全都送上了西天。

樊金堂不光會偷襲,正面遭遇的時候也讓日軍吃了不少苦頭。

有一次,日軍一個小隊50多人下鄉搶糧,回來的時候和樊金堂帶領的一個連不期而遇。

很多時候,日軍一個小隊與中國軍隊的一個連遭遇,中國軍隊由于武器裝備和訓練上存在差距,還很難占到便宜。

【日軍“掃蕩”(資料照)】

可是,這個小隊的日軍出去搶糧的時候,已經打了一仗,子彈也用得差不多了。

日軍小隊長是個中國通,居然大聲喊:“我們沒有子彈了,有本事就拼刺刀!”

遊擊大隊的戰士們一聽,大多說不管那麽多,開槍收拾掉這股日軍就行。

樊金堂卻展現了他“李雲龍”式的俠客性情,說:“咱就拼刺刀,打他們個心服口服。”

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出現了:樊金堂讓戰士們退了子彈,跟敵人進行白刃戰。

總的來說,中國軍隊的白刃戰水平是不如日軍的,但樊金堂特別重視拼刺訓練,經過長期的磨煉摔打,他有信心與這些日軍較量,一點也不會落下風。

【八路軍與日軍拼刺的真實影像(資料照)】

加上大隊人數上占有優勢,居然殺得日軍手忙腳亂,沒有招架之力。

一個小時不到,十幾名日軍被捅翻在地。

如果不是後來日軍援兵趕到,這些日軍恐怕一個也跑不掉。

這場戰鬥雖然打贏了,但樊金堂因爲意氣用事,受到上級的處分,被留黨察看。

經過此次事件,有人說要撤銷他的職務,但聶榮臻司令員沒有同意,認爲不能無限上綱。

大家也知道,樊金堂有俠客性情,但對組織是十分忠誠的,經過研究,沒有加重處分。

樊金堂也作了深刻檢討,表示要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

沒想到,後來樊金堂的老毛病又犯了。

1942年7月上旬,樊金堂收到一封奇怪的信。

信是駐定襄縣一帶的一個日軍聯隊長小川寫來的,內容是:“樊大隊長,久聞您的大名,很想拜會,探討一下用兵之道,未知可否?”

原來,小川之前聽說樊金堂能征善戰,還很講義氣,敬慕之余他有點好奇,很想看看對方是個什麽樣的人。

戰士們得知之後,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有的說,這裏面有陰謀,大隊長不能跟他們見面。

有的說,可以將計就計,布置伏兵,到時候消滅他們。

樊金堂說:“我倒想會一會小川,看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至于打伏擊,我不贊成,我們要講武德。”

于是,樊金堂就讓人給小川回了一封信,約定了見面的時間地點,並聲明絕不能使陰招,各自只帶一人即可。

到了見面的時候,小川果然守信,只帶了一名翻譯。

樊金堂也按照約定,只帶了一名隊員。

會見地點是在一個老鄉家,二人互致敬禮,笑容可掬坐下。

會談中,樊金堂得知,小川原來是一名教師,並非職業軍人出身。

因爲日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兵力嚴重不足,小川被迫參軍。

盡管如此,他對這場戰爭非常困惑,不理解日本人爲什麽要到中國打仗。

小川雖然入伍,但掩飾不住文人的氣息,風度儒雅、文質彬彬。

在會談時,小川說自己是一個中國通,熟讀兵法,卻摸不准八路軍的套路,總是打敗仗。

他天真地問:這裏有無秘訣?

樊金堂聽了哈哈大笑:“如果我到你的家鄉去殺你的父母,燒你們的房子,你自然就會打仗了,這叫多行不義必自斃。”

小川聽了,不知道真懂還是假懂,連連點頭。

說話間,已經是正午時分,東道主飯菜也做好了,二人在那裏一邊吃飯一邊喝酒,一邊交談。

【日軍資料照】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午,小川說要告辭,樊金堂起身相送。

走到門口的時候,喝得有點多的小川說:“樊大隊長,今後有什麽需要,不要客氣,盡管講。”

樊金堂也喝得暈暈乎乎,開口說道: “我想要一挺歪把子機槍。”

小川猶豫了一下說: “這個……沒問題!”

說完之後,樊金堂也沒當回事。

誰知沒過幾天,山裏真的出現兩名日軍,還帶著幾個民夫,打著白旗,口口聲聲說要找樊金堂。

這兩人扛了一挺歪把子機槍,後邊4個民夫汗流浃背,呼哧呼哧喘氣,擡了兩箱子彈。

小川還捎來了一封信,信中說:“我是以開小差的名義上報的,這兩名士兵就別送回去了,那樣他們必死無疑,希望你把他們安頓下來,予以善待。”

樊金堂經過思考之後,決定將他們留下,然後送去軍區。

沒想到,這事已經被敵工部獲知,向聶榮臻司令員作了彙報。

得知會見詳情,聶榮臻讓樊金堂做了深刻檢討。

這樣一個好苗子,他當然不會棄用。

只是樊金堂的組織觀念還不夠,需要加強。

當年9月,聶榮臻司令員安排樊金堂到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校址在河北平山縣)高幹科學習。

後來,樊金堂先後擔任湖南省軍區政治部科長、21兵團後勤處處長。

2002年1月,樊金堂在睡夢中辭世,他的傳奇故事至今流傳。

參考資料:

1,林鵬《回想集》,商務印書館

2,林鵬《不能宣傳的抗日英雄樊金堂》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1 阅读:133

兵說視界

簡介:聚焦國際風雲,深耕戰爭軍事,獲評“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