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真正要過苦日子的不是五大表象,真正要面對一個根本的困局

子真評論 2024-04-28 20:52:40

很多銀行人吐槽銀行給自己的工資越來越少、績效越來越低、年終獎可能越來越少甚至取消、已經發的工資可能被追回,很多銀行人對怨聲載道,罵銀行行長沒有人性,一些人把銀行員工過苦日子歸結爲限薪令,但實際上呢?銀行過苦日子短期內無法逆轉,而銀行人面對的過苦日子五大現象只是表象,這五大表象背後反映出銀行業將面臨著一個根本性的困局。

第一條 銀行過苦日子的五大現象只是表象,五大表象背後到底反映出一個什麽樣的根本困局呢?

目前,銀行人充滿了過苦日子的不樂觀情緒在四處蔓延,主要反映在五大現象:

一是銀行的存貸息差越來越窄,對銀行利潤空間越來越形成壓縮之勢,銀行的存貸款息差的收窄將進一步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目前五大國有銀行的淨息差已經跌破《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中自律機制合意淨息差1.8%的臨界值,說明商業銀行淨息差的管控已經處于失控狀態。

二是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持續下降,這將直接導致銀行要過苦日子了,畢竟賺錢少了日子能好過嗎?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銀行業整體行業淨利潤增速處在放緩階段,這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

三是銀行員工的收入呈現下降趨勢,降薪、過緊日子都開始成爲了銀行的熱門關鍵詞,實實在在地讓銀行員工體會到過苦日子的現實。特別是在春節前後的年終獎風波中,某銀行的一封家書抵萬金成爲網絡狂歡,而衆多網友吐槽年終獎縮水、取消了年終獎成爲銀行員工的熱詞。

四是銀行員工不但面臨薪酬縮水,更將面臨已經發放的薪資可能被追回的囧狀。從2022年開始,各大銀行開始實施薪資追償制度,也就是媒體所說的反向討薪。某全國性銀行兩年合計反向追薪上億元, 有10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詳細公布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

五是銀行員工各種福利、費用水平下降,導致銀行員工的實際收入水平更大幅度的下降。銀行的高福利是員工生活的保障,如今作爲第二收入的費用大幅度下降,福利大幅度削減,銀行員工之苦可能比想象的更嚴重。

但如果你僅僅看到銀行員工過苦日子的五大表象,那麽只能說我們還不了解銀行苦日子的根本和核心,只看到了銀行業問題的表象,真正導致銀行業過苦日子的根本是銀行業陷入了一個大的困局,只有了解這個困局才能找到銀行業要過苦日子的本質。

第二條 導致銀行業過苦日子的銀行業困局到底是什麽?不認清這一困局就無法真正解讀銀行業的未來

銀行的很多基層員工將收入下降、績效降低、任務加重歸結爲銀行的總行和行長,認爲是銀行高管不人性,是行長不體貼基層,但實際上都是誤解了銀行的總行和行長,銀行員工的收入不是銀行給的、更不是行長給的,是所有的銀行員工努力賺錢來的,如果銀行不能賺錢、賺錢下降,銀行行長也無法給員工更高的收入和績效獎勵。爲什麽某銀行一封家書抵萬金,因爲這家銀行2023年度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下降了28.28%,已經成爲國內唯一一家連續三年“營收、淨利潤雙降”的上市銀行,在10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歸母淨利潤降幅更是居首。

地主家沒有余糧了,地主拿什麽給員工發績效和年終獎呢?那麽,地主家爲什麽沒有余糧了呢?是什麽導致銀行利潤下降了呢?有的人可能會說是銀行存貸息差下降了,這應該沒錯。但爲什麽銀行的淨息差下降了呢?導致銀行淨息差下降的因素到底是什麽呢?

多家銀行在年報中解釋,淨息差收窄的主因是加大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力度,疊加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次下調,而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貸款利率降幅。

這種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仍然比較牽強,真正的困局並不止如此。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困局是:銀行業的充分競爭導致銀行的貸款利率持續下行,而銀行的存款利率下行慢于貸款利率的下行速度。

我國很多理論和實務工作者都認爲銀行競爭不充分,實際上恰恰相反,我國的銀行業整體上非常充分,看看貸款利率的下降速度就知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數據,2023年12月商業銀行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只有3.83%,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持續創有統計以來新低只 3.75%,較上年同期低0.22個百分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97%,較上年同期低0.29個百分點。特別是超過23萬億元存量首套房貸款利率平均下調0.73個百分點,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約1700億元。

如果我們再看看銀行消費貸利率已經降至“白菜價”, 2023年11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平均利率爲3.41%,從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消費貸可執行平均利率從4.2%逐步下降到3.41%,下降近80BP。股份制銀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爲3.36%,浦發銀行“浦閃貸”、招商銀行“閃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近3%,北京銀行的“京e貸”利率直接降到2.98%,江蘇銀行“卡易貸”利率爲3.18%,甯波銀行的“白領通”團辦活動優惠利率低至2.98%。

在銀行貸款利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時,銀行存款特別是儲蓄存款增長超過預期,2022年居民儲蓄存款實現天量的增長,達到近18萬億的曆史最高增長水平,2023年居民儲蓄存款增加16.67萬億元,而且居民存款的定期化傾向特別明顯,截至2023年末我國四大國有銀行的定期存款占比均超過50%,近年來定期存款占比首次均超過50%。據廣發證券統計財報的數據統計,2023年21家上市銀行存款增長的16.8萬億元中定期存款合計貢獻增量97%,其中個人定期貢獻了61.4%的增量,對公定期貢獻了35.7%的增量。

由于銀行競爭過度充分,銀行的貸款利率下降過快,而銀行的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導致銀行存款利率難以下降或下降速度太慢,這才是銀行必須面對的困局:高收益貸款資産越來越出現資産荒,優質資産越來越競爭激烈,貸款越來越難疊加貸款利率越來越低;而存款端又必須靠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吸收存款,這將導致銀行的苦日子只有開頭、沒有結束、甚至會越來越加劇。

第三條 銀行如何破局:貸款資産端利率可調整空間有限,存款端利率競爭和增收節支的前倨後恭將加大銀行員工的工作壓力

銀行要真正破局,當然理論上可能會通過資産端和存款端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但現實卻是資産端的貸款利率難以有所作爲,因爲本來優質資産就少、能夠獲得的高收益資産更少,提升貸款利率的手段和空間都非常有限;所有的銀行都只能在存款利率端下手同時開展增收節支成爲最重要的破局措施,但這將進一步加大銀行員工的工作壓力和未來困局。

在增收節支的措施上,銀行主要從三個方面施加給銀行員工更大的壓力,並可能降低銀行員工的收入:

一是銀行可能對員工采取降薪、減福利等措施來控制成本,從而實實在在地傷害銀行員工的基本薪酬水平;

二是加大績效考核與業務完成情況的挂鈎力度,迫使銀行員工提升業績水平和創利能力,但對于大多數基層員工來說,可能導致許多基層員工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完成業績而將面臨收入不達預期甚至直接下降的局面況,從而導致銀行員工因爲“忙而無獲”進一步加劇了銀行行業的內卷程度,員工爲了保住職位或提升收入只能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應對激烈的競爭;

三是會加大各種代理業務的銷售指標,比如中間業務收入比較高的保險代理和基金代理任務會加大,目前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的壓力巨大,不是銀行行長不知道銷售保險的風險,因爲銀行行長們幾乎不會購買自己代銷的保險産品,也不要罵銀行行長強迫銀行員工銷售更多的保險,而是因爲銀行行長知道代理保險能給銀行帶來更大的收入和利潤,他們只能昧著自己的良心和未來的風險而給銀行員工帶來現在的收入和工資獎金。

在銀行存款端會加大銀行存款成本的控制力度,主要的措施有:

一是銀行存款利率特別是高利率存款會受到進一步嚴格的控制,一些高利率存款可能會進行額度控制甚至完全不釋放額度,高利率存款會越來越少、搶到會越來越難。

二是對大額存單等高成本存款的額度控制將加大。中國有銀行副行長張毅明確表示,中國銀行要加大對三年期以上大額存單等高成本存款壓降力度,對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等高成本存款的占比將進行適當地控制。

三是各銀行可能會加大活期存款的增長指標和比例指標,從而銀行員工將承受活期存款的任務壓力。今年上半年一些銀行都提出大力增加活期存款、嚴格控制高成本存款,這意味著銀行員工會增加活期存款的任務壓力,而大家知道,活期存款幾乎沒有利率,沒有多少人會願意把資金存放在活期存款裏,這意味著銀行員工的任務越來越難以完成。

銀行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銀行員工要與銀行一起面臨破局的陣痛,收入的下降和福利待遇的下降都不可避免,你准備好了嗎?(麒鑒說銀行)

1 阅读:544
评论列表
  • 2024-04-29 00:59

    經濟不景氣,貸款放不出,放出變壞賬……拿什麽發工資。只有經濟複蘇,大家才會有好日子過。

子真評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