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遭恐襲後,俄高官訪華發出邀請,中方答應訪問俄羅斯

3號環球眼 2024-03-28 14:37:26

莫斯科近郊的音樂廳遭恐襲這事,不管幕後真凶是誰,造成的影響無疑是惡劣的,這件事也給俄羅斯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那就是面臨兩線作戰的風險。而這個時候,俄羅斯高層飛抵中國,來到了北京,見到了中方高層,並得到了他們最想要的支持。

據俄羅斯媒體3月26日報道,日前,俄羅斯議會代表團團長、俄國家杜馬副主席巴巴科夫在北京對媒體表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已經接受俄方邀請,將于今年夏季訪問俄羅斯,此訪將推動兩國立法機構合作。

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

中方還向俄方表示,願與俄羅斯深化各領域交流,爲兩國務實合作提供法律保障,確保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持續高位運行。

毫無疑問,眼下的俄羅斯,是最需要國際支持的時候。前幾天發生在莫斯科近郊的音樂廳恐襲案,已經造成百余人死亡。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俄羅斯在俄烏沖突前線兵力吃緊的背景下,面臨著兩線作戰的風險。

雖然事件一發生,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媒體,就一口咬定這事是“伊斯蘭國”分支機構“呼羅珊”幹的,但俄羅斯官方的表態,卻並未給出清晰的結果。

甚至普京總統在事件發生後的電視講話之中,隱隱把矛頭指向了烏克蘭。因爲恐襲發生後,幾名嫌疑者都選擇往烏克蘭方向逃竄,俄羅斯懷疑烏克蘭境內有人接應他們。

莫斯科恐襲嫌疑人落網

坦白講,在當前國際輿論背景下,西方對俄羅斯嚴格制裁限制,該案件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很難在短期內得到結果。

但俄羅斯方面這種不想簡單的用恐怖襲擊定案,而是意有所指的態度,實際上就體現出了當前普京政府面對的兩難。

說的通俗一點,就算案子真的是恐怖組織幹的,俄羅斯現在也很難分出精力,在國內打響一場反恐戰爭。這種背景下,只有把“兩個敵人”變成“一個敵人”,才能更充分的調動國內資源,贏取最後的勝利。

但俄羅斯如何引導輿論是一回事,西方願不願意接受這種說法,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恐襲案爲主的輿論繼續發酵下去,那麽俄羅斯政府必然面臨一個新的輿論壓力,國內安全問題這麽嚴峻,爲什麽要花那麽大精力繼續跟烏克蘭耗著呢?

莫斯科恐襲現場火光沖天

基于以上這個原因,俄羅斯就更需要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友好國家支持了。這種支持不是說俄羅斯希望中國支持他們跟烏克蘭繼續耗下去,這並不現實,也無必要。俄羅斯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打贏。

而且中國一貫在烏克蘭問題上采取中立的立場,不可能像美西方支持烏克蘭那樣支援俄羅斯。

然而,從俄羅斯的角度上來講,如果這次恐襲背後,不僅僅是恐怖組織的問題,還涉及到其它敵視俄羅斯的國際力量參與策劃,那麽俄羅斯最需要的,就是國際輿論和經濟上的支持。

說白了,有人在俄羅斯國內策劃恐襲,其目的當然不是純粹的制造混亂,而是希望借此達成一些政治目的,比如分散俄羅斯的精力,暴露俄羅斯國內防禦力量空虛的問題等等。

俄烏前線局勢

而這事實上就會影響俄羅斯在前線的士氣,進而連累到戰局。這個時候,中俄兩國按照過去商量好的計劃,按部就班的推動雙方各領域多層級的溝通,包括中方高層赴俄羅斯訪問,類似動作實際上就幫助俄羅斯向外傳遞了穩定和不爲所動的信息。

恐怖襲擊不管是誰策劃的,其在政治上的作用,就是動搖俄羅斯的民心士氣,而現在俄羅斯通過與中國之間的各項合作有序推進,證明了俄羅斯人不會被恐怖襲擊嚇倒,其國內的政治外交活動,依然在順暢的進行,沒有受到恐怖襲擊的影響。

那麽相對應的,恐怖襲擊背後一些人的別用有心,自然就不能得逞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中方答應俄羅斯提出的訪俄邀請,實際上就是幫俄羅斯“鎮場子”,避免因爲這次恐襲,一些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擾亂俄羅斯整體的國家發展戰略,進而影響到中俄關系。

俄羅斯總統普京

所謂患難見真情,俄羅斯恐襲案發生後,國際上譴責恐怖主義襲擊的國家很多,甚至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也表達了對恐怖分子的譴責。

但真正選擇幫助俄羅斯,用實際行動展現對俄羅斯支持的,除了哈薩克斯坦等集體安全組織成員,也就中國了,這正是中俄背靠背戰略支撐的核心精神所在。

最後,從中俄兩國立法機構增加交流、高層往來的現實意義來看,這實際上體現出了中俄兩國合作越來越無死角、越來越深入的現狀。

中俄兩個大國的最高立法機構,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董事會”。這個層面的交流,代表中俄兩國合作已經從經貿領域,向著社會文化、立法司法等全領域過渡。

中俄外長會面

對于俄羅斯來說,這可以說是其“向東發展”戰略的關鍵。因爲歸根到底,外交政策是由國家機器決定的,而現在中俄兩國加大立法機構的合作,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只有彼此“知根知底”了,雙方各領域的合作,才能夠順暢並迅速的推行下去。最簡單一個例子,全球反恐工作領域,中國走在世界前面,而立法機構的立法,就是反恐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

像美國那樣,槍支泛濫,武器隨處可以買賣,就很難真正杜絕槍支暴力事件。反之,如果采取比較嚴格的控槍措施,就能最大程度上杜絕危機。

中俄關系

俄羅斯在這方面或許做的還不夠,但如今主動擴大跟中國之間的合作,就能讓俄羅斯從中國學到一些成熟的反恐治安經驗,幫助其穩定國內安全局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方不僅是在態度上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支持,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俄羅斯提供無私的幫助。

2 阅读:790

3號環球眼

簡介:國際時事熱點,局勢播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