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儲蓄超10萬!資金在銀行趴窩,是什麽人在存錢?

氣點點 2024-04-15 02:26:04

說好了一起窮,到底是誰在偷偷發財啊?

存錢,似乎是每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執念,尤其是疫情以後,各種壓力之下,哪怕是曾經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輕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

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現在的4年時間裏,中國人一共往銀行裏存了58萬億元人民幣。

如果按照人頭平分,相當于每個人都存了4萬塊,半輛小汽車到手了。

爲何全國那麽多存款,怎麽大家卻都在網上哭窮呢?資金在銀行趴窩的背後,究竟是誰在替你存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存款暴漲背後的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人均儲蓄超10萬

從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月,存款趨勢有增無減,人民幣存款又增加了6.44萬億。

其中,住戶存款新增5.73萬億,占比將近89%,僅2月份1個月,住戶存款就新增3.2萬億元,創下去年2月份以來的新高。

這相當于,平均2月份的每一天,都有1100億人民幣被存進了銀行裏。

既然大家都在悶頭存錢,到底一共存了多少呢?

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推算,現在我國家庭存款余額已經突破140萬億元,且數字增長的速度正愈發迅猛。

140萬億元,這個數字太大了,大到很多人可能很難意識到這是怎樣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不同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天差地別,一線城市月薪上萬不稀奇,而十八線外的縣鎮、農村,人均GDP不過幾千元。

如果把這140萬億平分給全國所有人口,每個人都能分到10萬塊,這對大城市的精英人士可能不算什麽,但對一些真正的底層人民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另外別忘了,現在大家存款越存越猛,其實是建立在國內大降息的基礎之上的,大部分的存款利率都降到一字打頭了。

可即便如此,低收益仍然沒能打消大家往銀行裏存錢的決心。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上面這些數據說得都是總量和平均值,放到我們每個個體上,微觀意義不大。

不能因爲整體存款多了,就認爲大家都有錢存進銀行裏。

道理很簡單,我和鍾睒睒的資産一平均,總和超過4000億,難道代表我是億萬富翁嗎?

這顯然並不現實,真實的財富數據有著“另一套嘴臉”。

是誰在替你存錢?

網絡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抱怨:

現在經濟大環境不理想,掙錢越來越難了,一年到頭算下來不僅沒賺錢,可能反倒賠了不少。

而在抱怨的另一面是盛況空前的存款速度,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什麽情況?難道大家都是在網上哭窮,真窮的只有我自己嗎?

事實並非如此,原因還是被平均了,有人是真窮,但也有人是真的富。

普通人與有錢人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以招商銀行公布的年報作爲參考。

招商銀行在年報裏,把個人客戶分爲了3個檔次:

分別是資産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也就是超高淨值人群;資産超過50萬元的零售客戶,別稱“金葵花”;最後就是剩余的其他客戶,也即零售客戶。

資産超過50萬,別提在“年入百萬”僅是平均水平的網絡上了,哪怕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並不認爲這是一筆巨款。

但事實卻是,所謂的“金葵花客戶”,僅占到招行客戶的前2%,是能在全國排名前2%的有錢人。

再具體點來說,根據招行2022年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

前0.07%的千萬富豪,儲蓄了31.28%的財富,人均資産金額爲2813.38萬元;

前2.18%資産在5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中産,儲蓄了50.01%的財富,人均資産金額爲151.53萬元。

剩下的將近98%的普通人,僅儲蓄了18.62%的財富,人均資産金額僅爲1.25萬元。

所以說到這,“究竟誰在替你存錢”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清楚了。現實生活中的財富分配,遠比高中課本上的“二八定律”要更殘酷,壓根不是什麽前20%的人掌握全社會80%的財富,而是2%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才對。

究竟是誰在替你存錢?

這個世界的有錢人很多,但可惜的是,不是芸芸衆生中的你和我。

風險在哪裏?

銀行裏的存款越來越多,但對整體的經濟發展而言,其實這是一個關鍵的制約因素。

存款對普通人來說是利潤,可對銀行來說是負債,銀行的使命是把錢貸出去給需要的人,從而促進財富在社會上的流通,從根本上拉動經濟的發展。

而一旦錢都存進了銀行裏,民間投資自然不景氣,導致市場失去增長空間,消費也起不來,就此形成惡性循環,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寒冬的刺骨寒氣。

更重要的是,財富分化程度加劇,還會進一步加劇這樣的風險。

富裕群體很有錢,相較于普通人的消費也要高得多,可能一瓶紅酒、一個包包,就是一個普通人幾年的收入。

但問題在于,富裕群體和普通人的數量差了不止一個量級,一個億萬資産的富豪,哪怕每天剛睡醒就不斷消費,一直到晚上睡覺結束,能花多少錢?

我們不妨參考一下電影《西虹市首富》,其實很多時候富人花錢的能力也有限。

同樣的財富放到普通人手中,所産生的消費額、對經濟的帶動意義,幾乎是無法比較的。

當然了,對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其實存錢還是唯一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因爲不同群體的抗風險能力本就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生活壓力加大,富裕人群可能只是少買幾個包,少買幾輛跑車,而普通的工薪階層則要考慮房貸、車貸,這個月的生活費還剩下幾百塊。

能存一點是一點,不去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消費,亂投資,才能減少麻煩,避開可能的風險。

寫在最後:

“6億人月收入1000元”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確切的現實。

存款金額破140萬億的背後,是無數普通人面臨著收入、生活的不確定性,口袋裏空空,銀行卡余額少少,如何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普通人的收入,才是永恒的難題。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

2 阅读:1053

氣點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