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爲啥沒有被拿下?

朝不慵 2024-02-22 11:16:33

金門島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市,不過在地理位置上離廈門更近,和廈門的大嶝島之間的海峽,只有五公裏左右的寬度。不過金門島目前是在對岸的實際控制下,幾十年前,福建人經常可以聽到對岸用大喇叭在做宣傳;當然這邊也會有類似的操作。

在家裏面弄個簡單的接收裝置,就能夠接收到對岸的電視台或廣播信號。不過現在這麽做的人很少了,因爲大家見識都上來了,不缺少信息的渠道,不再覺得新鮮。

金門島當年沒有被大陸拿下,成爲兩岸對峙的最前沿。1949年的金門戰役之後,又經曆過長達二十年的炮戰。即使在80年代後緊張程度直線下降,時不時仍有一些小事故發生。

1984年6月27日,金門的國軍爲了追擊一名准備遊往大陸的士兵,往海裏開炮沒有打准,打到了大陸這邊。1994年11月,國軍演習時又發生意外,方向沒對准,打到了廈門郊區,誤傷居民。漁民在海上作業時碰到的一些摩擦,零零星星也是有的。

早些年兩邊還有試圖遊到對面去投誠的,1979年5月,經濟學家林毅夫正是從金門遊泳來到廈門的。

不過整體上事故是越來越少,有啥事情基本也會配合著去解決,畢竟只要不是特意想搞事情,是不會刻意去制造沖突的。

金門當年爲啥沒有被拿下呢?1949年10月底,解放軍已經橫掃了整個中國大陸,解放廈門後,很自然地准備把金門也攻下。

金門的面積很小,幾個海島加起來只有150平方公裏,國軍派了重兵駐守。不過考慮到他們當時兵敗如山倒,再輸一場好像是順理成章的事。解放軍當時認爲,金門問題就是順手把尾巴掃一下而已,不是啥大事,由第十兵團下的第28軍負責。

唯一特殊的地方是,金門是海島,解放軍當時並沒有渡海作戰的經驗。

渡海登陸作戰,不但陸軍要能打,能夠攻得下灘頭陣地,穩定地向前推,對海軍、空軍的要求也很大。要確保登陸部隊不會在海上被打沉,更要確保登陸後有源源不絕的兵力和後勤補給。二戰後期,德國已經敗相畢露了,英美已經在海陸空方面逐漸取得碾壓性的優勢,但要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仍然是難度極高的事。

而當年解放軍實際上既無海軍,也無空軍,28軍能夠募集到的只有一些民用的木制小船,而且數量嚴重不足,只夠3個團用。經過一番討論,28軍決定投入6個團,分成兩批。先運3個團過去登陸作戰,再回來運第二批人。

于是10月24日這天晚上,3個團的解放軍分成三路,趁著夜色渡海進攻金門主島。

他們一出發就碰到了不小的麻煩,首先是東北風很大,改變了隊伍的航向。原本的目的地是金門島的中部,卻被風吹到了西邊的古甯頭。其次是通訊設備太落後,三支隊伍彼此間失去了聯系,登島後沒有統一指揮,無法協同作戰。

而國軍這邊運氣又比較好,他們剛好在古甯頭搞過反登陸演習,隊伍還在那裏。又很偶然地早早發現解放軍的動向,相當于是有備而戰。

解放軍這邊對國軍的抵抗意志應該是估計得不太充足,登陸之後沒有固守灘頭陣地,搭建後援,而是立即穿插挺進,滲透到島內。

金門這場仗對國軍來說是很特殊的,當時退守台灣已經成爲定局,金門要是被輕松拿下,從心理到戰略上都會構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金門這場仗,他們打醒了十二分精神,打得異常凶悍。

國軍有空軍,另外還有一艘艦艇在附近,他們繞到身後,把解放軍的船全部給炸沉了,斷掉了他們的後援。28軍到處找,確實湊不出更多的船來了,後面勉強能送過來的援兵,只有10個排。

登島的部隊,陷入了以少對多、孤軍奮戰的不利局面,在極端殘酷的巷戰中,9000多名戰士大部分犧牲,少部分被俘虜。

金門戰役國軍獲得了勝利,事實上也使台灣得以立足和喘息。因爲手下這幫人經常虛報戰功,光頭接到捷報時還不太信,罵道:“娘希匹,又來忽悠老子。”後來知道真的打贏了才開心地寫起了日記。

金門戰役對解放軍來說也是一次經驗和提醒,後面打海南時就吸取了教訓,做了更充分的准備,避免重蹈覆轍。那爲啥沒有組織兵力,重新拿下金門呢?主要是形勢變了,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了台灣海峽。以當時解放軍的裝備,已經不可能實施跨海攻台。

在這個背景下,留著金門反而不是壞事。金門在瓜葛就在,瓜葛在更便于實施統一。就好像你跟你老婆吵了架便並不想離婚,這時候同在一個屋子裏打打鬧鬧總要好過于兩地分居。光頭當年也是同樣的想法,只不過他所想的是反攻大陸。

因此,光頭長期在金門投入重兵,巅峰時多達10萬。他們在日本人的指導下,在金門島上四處深挖地洞,到處埋設地雷。金門一度是世界上埋雷密度最高的地區,直到十幾年前,才把地雷全部排除幹淨了。

爲啥要挖地洞呢?那是日軍在硫磺島和美軍死磕時總結出來的經驗,現在又手把手地教給了光頭,把光頭給感激壞了。

不過其實兩邊暫時都沒有真實進攻的意思,只是想粘在一起。1958年到1979年的金門炮戰,兩邊對射打得轟轟烈烈,驚心動魄,但全部都是“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大陸這邊甚至在炮擊之前,會開大喇叭告訴對面:“准備好了沒有,我要開炮了哦!”

光頭那邊也趁機從美帝手裏騙了不少裝備。後面老有人懷疑他跟主席在打默契仗,因爲美帝和現在的賴某某那夥一樣,要的是把台灣和大陸永遠切割開,而光頭並不想。

1979年中美建交後,金門炮戰就結束了。兩岸的互動方式也在漸漸發生改變,慢慢走向民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金門島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挺熱門的旅遊景區了,遊客到這裏感受一下當年對峙的緊張氣氛,然後能夠多一點清醒,珍惜難得的和平。

只是隨著光頭那一代人離去,新一代人在感情上不再有天然的歸屬感,這也是時間對我們比較不友好的一面。

13 阅读:5748
评论列表
  • 2024-03-09 05:40

    大擔島戰役也失利,第十兵團有總結嗎

  • 2024-03-05 09:11

    50年代初有過一場金門戰役,了解一下。

  • 2024-03-14 12:44

    再打起來,金門還有戰略價值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