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的八十萬大軍在哪裏一大半都在陳勝吳廣和劉邦、項羽手下

千年論戰 2024-03-04 18:29:41

關于秦末農民戰爭,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就是南方的50萬秦軍選擇了作壁上觀,還有人把這個數字增加到了80萬人,認爲有80萬秦軍消極罷工,導致了秦朝滅亡,這就是完全不了解秦軍體制的胡說。

秦軍離不開秦朝全民皆兵的體制,秦朝男子十五歲以上就有了服役資格,要給秦軍服役兩年。這個制度被西漢繼承,秦朝和西漢就是中國古代軍國主義的巅峰。秦漢時期的男子十五歲左右就要當兵,60歲甚至還會被征召,西漢七國之亂時,吳王劉就以自己爲標杆(他當年是62歲),規定自己領地內14歲到62歲的男子統統當兵, 一下子就征召了20多萬人。秦軍橫掃天下,秦始皇統治下的人口也是按照五口之家兩人服役(不在同時)的標准服兵役。士兵退役後,地方上的尉官還要在秋天農閑時考核他們的武藝,因此秦末很多風雲人物都當過秦軍士兵,都接受過秦軍的培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勝吳廣,他們是農民出身不假,但起義時陳勝已經是屯長 ,屯長可是管著500人的中層軍官。陳勝吳廣起義時,還能空手奪下長官手中的兵刃進行反殺,這在冷兵器格鬥中可是地道的高手行爲,日本武術界的普遍看法是,如果沒有三倍以上的身手優勢,千萬不要空手應對手持兵刃的敵人。陳勝吳廣不但個人單兵素質強悍,在指揮方面也有一定的經驗,陳勝在起兵之初就制定了非常複雜的十路出擊計劃,並大獲成功,怎麽看他們都是頂級的營團長。劉邦也接受過秦軍的培訓,還很可能是弓弩射擊的高手,因爲秦漢時期的亭長很多都是材官(弓弩手)高手改行的。

秦末的義軍領袖帶的就是接受過軍事訓練的前秦軍士兵,當義軍控制了關東很多地區後,秦朝也就失去了半數軍事人力資源,只能憑借關中的老底和義軍對抗。義軍中陳勝吳廣集團兵力最多時一度達到數十萬,項家的勢力最初也是十萬人,項羽戰勝章邯後,還一度糾集了四十萬大軍(陳余、臧荼、魏王豹甚至田榮的很多人馬都一度跟過項羽)。 就連很多人看不起的“小人物”陳余,也“北收常山兵”,得數萬人。田榮兄弟也有十萬級的人馬,劉邦進入關中後,兵力也是十萬人,義軍的總兵力至少有六十萬人。和義軍相反,秦軍長城兵團的兵力是二十萬人,章邯本部是二十萬人,關中鹹陽的守軍是五萬人,加上其他地方比如敖倉(天下第一糧倉,長官是李斯的兒子)等地的守軍,秦末秦軍的總兵力在五十萬左右。整個秦朝的人口總數是2000萬,義軍和秦軍的總兵力超過了百萬人,這已經是當時中國可以動員的全部兵力。

至于很多人口中的嶺南兵團,實際兵力並不多。嶺南軍團有五十萬人,最早的出處可不是《史記》,而是《淮南子》一書。劉安認爲秦始皇征發了五十萬人遠征嶺南,劉安似乎心愛50萬這個數字,他寫的秦始皇遠征匈奴的兵力也是50萬人。《淮南子》成書前後正好遇到漢武帝出兵南方,劉安是堅定的反對派,所以這本書上的兵力數字並不靠譜。秦軍戰死在嶺南的將領屠睢也不是頂級大人物,按照秦軍的制度國尉低于將一級,只能統帥幾千人。趙佗也沒有資格服衆、統帥數十萬大軍,趙佗在秦末只是南海郡、龍川縣的縣令。秦朝在嶺南的最高長官任囂還擔心義軍殺到嶺南,怎麽看也不是手握五十萬大軍的樣子。整個嶺南人口稀少,直到西漢末年,全國人口和秦末相比增長了三倍,整個嶺南的人口才變成137萬2290人。

嶺南的人口供養不了五十萬秦軍,就算是當年秦始皇派出了五十萬大軍,在秦朝末年他們也應該大半撤回老家耕地種田服徭役。南越國建立後,一度和漢朝有沖突,西漢應對南漢國的兵力部署就是5萬人,因此嶺南秦軍大概率也就是幾萬人。秦朝的軍事制度決定了義軍大半都是服過兵役的秦軍退役士兵,他們造反後,秦軍自然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2 阅读:319
评论列表
  • 2024-03-05 08:57

    5o萬軍民不止,後面加征了3o萬,故稱八十萬,這些趙國後人成了廣府之祖,在廣東廣西越北把古中原語和飲食文化傳承了二千年,否則你以爲梧州話和粵語是石頭裏蹦出的孫悟空麽?[得瑟]

千年論戰

簡介:談古論今,說千年戰爭,預測戰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