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第一謀士,蔣介石稱他爲“活諸葛”,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裏

江舸 2024-03-29 03:40:34

1927年蔣介石雖然通過發起四一二政變的方式竊取了權力,但當時還有很多有勢力的軍閥並不認可蔣介石,這令其憂心如焚。

此時其結拜兄弟黃郛向他推薦了政學系三巨頭之一的楊永泰,並稱其一定能幫助蔣介石“得天下”。

之後楊永泰確實用自己的計謀,幫助蔣介石不斷擴大勢力範圍,這讓蔣介石對其刮目相看,將其比作自己的“諸葛亮”,他的計策真的有這麽神奇嗎?

作爲政學系核心人物的楊永泰,早在袁世凱任總統時便進入了政界,在北洋政府中擔任議員。

不過袁世凱很快就解散了議會,這讓楊永泰只得在多派軍閥之間輾轉尋找棲身之所,他也給人留下了朝秦暮楚的印象,因此一直沒有發迹的機會。

直到1928年黃郛和熊式輝相繼向蔣介石舉薦楊永泰,才讓他獲得了成爲蔣介石幕僚的機會。

彼時蔣介石正被幾股強大的反對勢力弄得焦頭爛額,因此在見到楊永泰之後,便立即向楊詢問解決的辦法。

楊永泰先幫助蔣介石整理了當前形勢,指出目前對蔣介石地位威脅最大的四股勢力分別是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以及李宗仁。

他們一旦聯合起來,蔣介石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聽聞此言蔣介石對楊永泰的能力深信不疑,因爲他的腦海裏整日都是這四個政敵的身影,他立即詢問楊永泰可有破局之法。

楊永泰見蔣介石已經被自己所折服,這才不緊不慢得給出了自己的辦法。

他指出馮玉祥麾下的韓複榘等人見錢眼開,可以用經濟手段瓦解;

張學良對蔣介石態度暧昧不明,應用外交手段爭取;

閻錫山在四股勢力中勢力最弱,可用政治手段壓制;

只有李宗仁的桂系,需要用軍事手段征服。

但蔣介石不能輕易與他們開戰,必須要有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楊永泰建議蔣介石將這幾系軍閥的首領都招到中央爲官,到時他們必然不會就職。

此時再對軍隊進行整編,就能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威望,然後再開戰就可保萬無一失。

蔣介石聽從了他的計劃,在當年8月邀請上述幾人到自己的政府任職,他們果然不從。

隨後,蔣介石按照楊永泰的計劃率先向李宗仁爲首的桂系軍閥開戰。

在戰爭開始後,楊永泰遠赴香港找到了被桂系排擠的俞作柏,以廣西省省長之位爲條件邀請他幫忙策反桂系大將李明瑞、楊騰輝。

最終在俞作柏的遊說下,李楊二人臨陣倒戈,桂系軍隊軍心大亂,被蔣介石殺得大敗,只得退守廣西,失去了與蔣介石鬥爭的基礎。

解決了最強大的桂系軍閥後,蔣介石在極力拉攏張學良的同時,又用重金收買了馮玉祥麾下大將韓複榘和石友三,這讓馮玉祥元氣大傷。

閻錫山在看到勢頭不對後,轉頭與蔣介石合作,這四大軍閥就這樣被蔣介石所拉攏吞並,這和楊永泰的出謀劃策是分不開的。

蔣介石在解決這些軍閥的同時,對于逐漸發展起來的紅軍也十分關注,其調遣了大量軍隊前往蘇區對紅軍進行圍剿作戰。

然而在前三次反圍剿戰鬥中,人數和裝備都處于絕對劣勢的紅軍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令蔣介石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一封長信被送到了蔣介石的面前,其作者正是楊永泰。

在這封信中楊永泰開門見山地提出了紅軍的獨特之處,其認爲紅軍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撫、不感恩、不懼威的真正“黨軍”,和此前軍閥領導的烏合之衆截然不同。

在當時的蘇區內部,紅軍和人民群衆打成了一片,這讓他們擁有了紮實的群衆基礎,這也是國民黨圍剿作戰屢戰屢敗的關鍵原因。

因此想要打敗紅軍,就不能只依靠堆積軍事力量,而是要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手段。

蔣介石需要的不是威懾蘇區百姓,而是要在當地澄清吏治,消滅惡霸,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對于生活極其艱難的百姓,還要給予救濟,並在當地開展政治教育,以此瓦解紅軍的群衆基礎。

在政治活動取得一定效果之後,再派出軍隊圍剿,這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32年蔣介石按照楊永泰的設計,在鄂豫皖蘇區開展了又一次圍剿作戰,爲了保證計劃的實施,他還將楊永泰任命爲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

由于紅四方面軍領導張國焘對于國民黨的政治攻勢准備不足,最終敗下陣來,只得退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

1933年蔣介石如法炮制對中央蘇區開展了第五次圍剿作戰,這次楊永泰奔赴前線投入到政治宣傳工作之中。

他在宣傳國民黨政策的同時,還強化了保甲制度,並發布了一份《歡迎投誠告紅軍官兵書》,這令不少紅軍將士産生了動搖。

再加上此時紅軍內部指揮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這讓蔣介石取得了戰鬥的勝利,紅軍剩余部隊不得不開始艱苦的長征。

而楊永泰正是蔣介石逆轉戰局的關鍵人物,這場勝利讓他成爲了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也被蔣介石譽爲當代諸葛亮。

在紅軍長征過程中,蔣介石始終沒有放棄消滅紅軍主力的念頭,但在紅軍進入四川之後,蔣介石的中央軍卻不能再前進半步。

原來是當地的軍閥劉湘擔心蔣介石侵占自己的地盤,因此才下了“逐客令”。

但很快劉湘就發現僅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與紅軍相抗衡,無奈之下他只得向蔣介石求助,希望其能夠撥給自己一些新的武器裝備和資金。

蔣介石原本就對劉湘的的態度不滿,此刻聽說其又獅子大開口更是怒不可遏,並不打算理睬劉湘的請求。

楊永泰卻勸蔣介石答應劉湘的請求,但需要額外派一個參謀團駐重慶協助川軍謀劃作戰,蔣介石不知道楊永泰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處于對他的信任還是照做了。

隨後楊永泰跟隨這個參謀團進入了四川,見到劉湘之後他就熱情地幫助劉湘重組了四川政府和劃分了防區,讓劉湘得以真正控制整個四川,劉湘對這樣的“高人”自然感恩戴德,便將官員任命等工作也交給楊永泰處理。

得到這一權力之後,楊永泰就在四川的要害位置上布置了大量親近蔣介石中央政府的人才,還在四川各地開辦了官員和軍官訓練班,並在培訓時大力宣揚效命中央的思想。

這讓四川的政治氛圍徹底改變,爲蔣介石將四川納入中央控制版圖打下了基礎,而此時劉湘還在爲楊永泰願意“義務勞動”而沾沾自喜呢。

在擔任“剿共”司令部秘書長期間,楊永泰需要幫助蔣介石處理大量的公文。

楊永泰在閱讀公文時會將其內容精煉到一百個字之內,再在下面附上上中下三條建議,這讓蔣介石瞠目結舌,深深被其能力所折服。

擁有如此行政能力的楊永泰對于當時國民黨內部黨政工作泾渭分明的狀態頗爲不滿,他認爲應該提拔有能力的人才出任地方長官。

然後“融黨于軍政”,這樣可以更好地協調各方面工作,他們也不會受到太多的限制。

當時蔣介石同意了楊永泰的建議,將豫、皖、鄂、贛四省的國民黨組織進行變更,即在省、市黨部設主任委員,由當地軍政大員兼任,這讓國民黨的地方黨權落入了軍政大員之手。

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但也觸及了控制黨權的國民黨CC系官員的利益,陳立夫和陳果夫兄弟就對楊永泰恨之入骨,希望除之而後快。

但由于當時楊永泰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他們也找不到合適的動手時機。

在CC系官員的阻撓下,蔣介石也不便讓楊永泰升職。

1935年底蔣介石決定讓楊永泰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讓他在地方上施展才華來平息衆人的議論。

然而楊永泰剛到湖北就被陳氏兄弟盯上了,他們一直在等待合適的行刺時機。

1936年10月下旬,陳氏兄弟手下的特務截獲了情報,得知楊永泰25日要去日本駐漢口領事館赴宴。

陳氏兄弟當即找到了上海職業殺手王亞樵手下的譚戎軒,告訴他赴宴之人爲“親日派”官員,希望其出手將其殺死。

當時日本占領了我國東北大片領土,並且對華北及其他地區虎視眈眈,愛國志士無人不想除掉那些親日的賣國賊。

于是,譚戎軒帶著手槍埋伏在楊永泰必經的碼頭附近,在其赴宴返程時將其擊殺,蔣介石的第一幕僚,就這樣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裏。

楊永泰在投奔蔣介石後,迅速成爲了蔣介石最爲依仗的親信,他在蔣介石發展勢力的過程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對軍閥勢力以及紅軍都做出了十分精確的剖析,並且針對他們的特點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法,這頗有諸葛亮隆中對和安居平五路的風采,這也是蔣介石給予其當代諸葛亮評價的原因。

但從另一方面而言,楊永泰缺乏政治信仰,不但長期混迹于多個軍閥之間,對于權力也有著極深的渴望,也缺乏對于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這和諸葛先生的品行相去甚遠。

因此其只能算一個跳梁小醜,根本無法與諸葛先生相提並論。

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蔣介石的“首席軍師”楊永泰的悲劇人生》,刊登于《檔案時空》2016年09期。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