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農藥殘留現狀

陽陽深度 2024-05-13 19:29:11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隨著我國水果、蔬菜及糧食作物的規模化種植步伐加快,其對農藥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多種類、高劑量的農藥被廣泛用于縮短生長周期以及防治病蟲害的應用中,造成農藥殘留超標現象在食品檢測中時有發生。

常見的農殘種類:

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類等。有機磷類農藥可阻礙機體産生乙酰膽堿酯酶,使血液中乙酰膽堿含量超標進而造成人體出現肝、腎等器官損傷。與有機磷農藥不同的是,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與乙酰膽堿酯酶屬可逆性結合,乙酰膽堿酯酶數小時後即可恢複活性,故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毒性一般較有機磷類農藥低。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屬于神經毒性殺蟲劑,一經攝入在低濃度時就可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

常見的農殘檢測方法:

(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爲重要技術,應用比較廣泛。在使用此種技術過程中,試樣目標化合物具體保留時間和標注物質實際保留時間的對比,偏差應不超過 0.05min。對于各目標化合物來講,需保證具有三個或者是三個以上特征離子,同時相對離子比例和標准物質之間對比,絕對值應不超過 10%。

(二)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爲柱色譜,結合色譜柱直徑差異進行分析,可以將其劃分成兩種類型,也就是毛細管柱以及填充柱。使用氣相色譜儀,旨在將複雜樣品當中化合物分析儀分離出來,內部具有流通長管道,這便屬于色譜柱。在色譜柱當中樣品不同的情況下,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往往會具有較大差異。氣相色譜法屬于當前農産品農藥殘留檢測的常用方法,主要用在有機磷農藥以及有機氯農藥檢測。

(三)免疫分析技術

免疫分析技術可以進行快速檢測,原理主要是利用抗體特異性以及抗原,結合相關技術放大體積後可以直接觀察。免疫分析技術不僅特異性較好,靈敏度也較高,因此能夠將農産品當中存在的農藥殘留充分檢測出來。

(四)酶抑制技術

酶抑制技術的運用比較廣泛,具有快速檢測、操作方便優點,涉及比色技術、酶片技術。但是可能會出現假陽性變化,部分幹擾因素會影響最終結果,難以使檢測准確性獲得充分保證。

(五)生物傳感技術

該技術原理是使分子檢測元件和被檢測物體之間有效結合,基于一定步驟處理向感應信號轉變,就信號而言,一般包括兩種,即電信號以及光信號,電信號能在儀器作用下將形態放大,基于信號裝置將檢測完成。

(六)活體檢測技術

此技術利用活體生物在面對農藥殘留時反應比較迅速的優勢,雖操作比較簡單,但是准確度低,對于化學農藥檢測不具備較寬的適用範圍。具體實施時,可以結合雙翅目蠅科類昆蟲餵養試驗,通過觀察死亡率的方式,針對農藥殘留情況進行判斷。

(七)光譜檢測技術

光譜檢測技術主要利用有機磷農藥中的水解、官能團、還原産物和特殊顯色劑之間處于特定環境中會形成硫酸化、氧化、絡合等多種化學反應,形成特定波長顔色,實現定量測定以及定性測定。此種檢測技術可以針對液體、固體以及氣體多種形式樣品進行直接檢測。在處理樣品時,要求比較低,並且産生的環境汙染小,可以實現快速分析。此種技術僅能檢測存在相同基團,或者是一種有機磷農藥,不具備較高的靈敏度,往往作爲定性方法進行檢測。

(八)高效液相色譜技術

此種技術流動相屬于液態,能結合高輸液系統將不同溶劑融合,然後向色譜柱當中注入,有效開展農藥殘留檢測。由于此種技術具有高效、高壓、速度快、靈敏度高、面積廣等特征,可以使液體在面對較大阻力狀態下,基于加壓幫助實現高速通過,使形態不同物體實現快速分離,促進外線測試儀在數量級別方面保持較高靈敏度。

我國的農藥殘留現狀

蔬菜

蔬菜殺蟲(螨) 劑和殺菌劑的不合理使用是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

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對530份蔬菜抽檢樣品的農藥檢出率爲1.13% ,超標率爲3.4%,超標農藥爲有機磷類、有機氯類、擬除蟲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四大類,共7個品種,即克百威、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樂果、毒死蜱、水胺硫磷和硫丹等;

2013-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對180份市售蔬菜樣品的農藥檢出率爲20.56% ,包括有機磷類10個品種,擬除蟲菊酯類4個品種和氨基甲酸酯類3個品種,農藥超標率爲7.78%,超標農藥爲甲基異柳磷、甲拌磷、氧化樂果、克百威和聯苯菊酯;

2020年山東省煙台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對122 份樣品(含6種蔬菜)的農藥檢出率爲13.1% ,涉及腐黴利、毒死蜱、氯氰菊酯3種農藥,但均未超限量值;

2018-2019 年山東省濰坊市對306份樣品(含7類蔬菜) 的農藥檢出率爲14%,其中擬除蟲菊酯類和有機磷類農藥檢出率較高,氨基甲酸酯類次之,有機氯類和新煙堿類農藥未檢出,農藥超標率爲2.3% ,農藥爲毒死蜱、克百威和氯氟氰菊酯;

2016-2020年河南省鄭州市對市售蔬菜305 份抽檢樣品的農藥檢出率爲34.43% ;農藥超標率爲3.93% 主要爲蔬菜上已禁用的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

蔬菜殘留超標的農藥主要是殺蟲(螨)劑;部分殺菌劑盡管有檢出,但農藥超標率低。 我國雖已禁用有機氯類農藥,但由于其難以降解,可在土壤等環境中持續汙染蔬菜,因此目前我國蔬菜有機氯類農藥殘留超標的風險依然存在。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部分品種已經禁用,但在蔬菜中仍有較高的檢出率和超標率。 擬除蟲菊酯類、煙堿類吡蟲啉、吡咯類蟲螨腈等農藥具有高效、低毒和廣譜等特點,但易被濫用,增加了其殘留超標的風險。

水果

我國對常見漿果及其他小型水果類、仁果類、柑橘類、核果類以及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中農藥的留超標情況時有發生。

漿果和其他小型水果(包括葡萄、草莓、猕猴桃等)

據 2021‒2022 年市場監督監測數據,漿果和其他小型水果中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如下:葡萄中殘留量超標農藥有已唑醇和苯醚甲環唑,其中苯醚甲環唑超標率最高,爲 0.87%;草莓中有烯酰嗎啉,超標率爲 1.54%;猕猴桃中有氯吡脲和多菌靈,氯吡脲超標率最高,爲 3.65%。市場監督監測發現漿果和其他小型水果中農藥殘留超標的樣品共 15 批次,超標率爲 2.19%;超標農藥中氯吡脲超標率最高(1.46%),其余依次爲苯醚甲環唑(0.44%)和已唑醇(0.30%)。

仁果類水果(包括蘋果、梨等)

2021‒2022 年市場監督監測:仁果類水果中殘留量超標的農藥有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靈、吡蟲啉、敵敵畏及氧樂果,檢出農藥殘留量超標的仁果類水果樣品共 49 批次,超標率爲 0.78%。同批次無多種農藥同時檢出;敵敵畏超標率最高(0.55%),其余依次是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0.19%)和氧樂果(0.07%)。

柑橘類水果

據 2021‒2022 年市場監督監測結果,柑橘類水果中共發現三唑磷、克百威、苯醚甲環唑、水胺硫磷、聯苯菊酯、丙溴磷、吡唑醚菌酯、噻蟲胺、甲拌磷及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 10 種農藥殘留量超標;檢出農藥殘留量超標樣品共 59 批次,超標率爲 3.15%;同批次無多種農藥同時檢出;丙溴磷超標率最高(1.44%),其余依次是聯苯菊酯(0.43%)和甲拌磷(0.32%).

核果類水果(棗和桃)

據 2021‒2022 年市場監督監測結果,檢出農藥殘留量超標的核果類水果樣品共 11批次,超標率爲 1.58%,其中桃樣品 6 批次,超標率爲 0.80%;棗樣品 5 批次,超標率爲 11.11%;桃中殘留量超標的農藥有溴氰菊酯、克百威、敵敵畏和甲拌磷,棗中爲氟蟲腈;同批次檢出≥2 種農藥的有 1組,爲溴氰菊酯和甲拌磷(1 次)。氟蟲腈超標率最高(0.72%),其余依次是敵敵畏(0.43%)和克百威(0.29%)。

熱帶和亞熱帶水果(香蕉、芒果、荔枝等)

據 2021‒2022 年市場監督監測結果,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中殘留量超標農藥包括:香蕉中有苯醚甲環唑、百菌清、噻蟲嗪、噻蟲胺、腈苯唑和吡蟲啉,其中吡蟲啉超標率最高,超標樣品占檢測香蕉樣品的 23.73%;芒果中有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及噻蟲胺 4 種農藥超標,均檢出 1次,占檢測芒果樣品的 1.39%;荔枝中未檢出殘留量超標農藥。

總結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的農藥殘留監測結果,歐盟在 2019―2020 年間抽檢發現,農産品中農藥殘留總超標率爲 4.5%;其中,蔬菜中殘留量超標的農藥主要有:多菌靈、氧樂果、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啶蟲脒、毒死蜱、丙溴磷及阿維菌素等,監測到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種類有生菜(超標率 1.8%)、大白菜(1.9%)、胡蘿蔔(1.2%)及番茄(1.7%)等;水果中殘留量超標的農藥主要有:氧樂果、毒死蜱、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吡唑醚菌酯及阿維菌素等;監測到農藥殘留超標的水果種類有橙子(2.9%)、梨(2.3%)、猕猴桃(1.96%)、草莓(3.3%)等。

美國農業部(USDA)近年發布的農藥殘留監測結果,總超標率爲 0.53%,另有 3.7%尚未制定限量值的農藥被檢出。其蔬菜中殘留量超標的農藥品種主要有氯氟氰菊酯、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噻蟲嗪、噻蟲胺等,監測到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種類有西蘭花(超標率 0.14%)、芹菜(0.58%)、茄子(0.43%)、冬瓜(0.93%)等;水果中殘留量超標的農藥主要有氧樂果、噻蟲胺、多菌靈、敵敵畏、毒死蜱等,檢出農藥殘留超標的水果種類有藍莓(0.58%)、桃(0.99%)、梨(0.14%)。

我國蔬菜中農藥殘留總的超標率爲5.09%,其中豆類蔬菜超標率最高(24.93%),其余依次是鱗莖類(22.39%)、根莖類和薯芋類(8.53%)、葉菜類(6.91%)、瓜果類(4.29%)及茄果類蔬菜(2.52%)。農藥殘留超標率較高的蔬菜有豇豆、韭菜、芹菜、普通白菜及辣椒等;豇豆中主要超標農藥是滅蠅胺,超標樣品占檢測豇豆樣品的8.27%;韭菜中腐黴利殘留量超標率最高,按 GB 2763―2021 標准超標率爲 15.97%(按最新標准 GB 2763.1―2022 則爲 2.21%),韭菜中其他殘留超標農藥包括毒死蜱、甲胺磷、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拌磷、多菌靈、啶蟲脒等,基本涵蓋了蔬菜中殘留超標的農藥品種;芹菜和普通白菜中殘留超標的農藥主要是毒死蜱,超標樣品分別占檢測芹菜和普通白菜樣品的 4.26%和 1.79%;姜和辣椒中主要超標農藥是噻蟲胺,超標樣品分別占檢測辣椒和姜樣品的 15.42%和 3.81%。

水果中農藥殘留總的超標率爲6.33%,其中超標率最高的是熱帶和亞熱帶水果(31.50%),其余依次是柑橘類(3.15%)、漿果和其他小型水果(2.19%)、核果類(1.58%)、仁果類(0.78%)。

直接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未登記農藥品種違規使用的情形較多。二是不合理用藥,超出使用劑量、多頻次使用及未遵守安全間隔期造成。

參考文獻:

農産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運用探討 蓋 夢等 安全與檢測 2023年

我國蔬菜農藥的登記、殘留現狀及安全使用 曹愛兵等 江蘇農業科學 2023年

我國近年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超標狀況淺析 曾靜等 農藥學學報2023年

0 阅读:9

陽陽深度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