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征戰匈奴建功無數,其實這是一個假象,漢武帝其實沒有冤枉他

讀書悟道君 2024-04-28 23:35:0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是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對李廣的評價。在這篇傳記中,司馬遷深情的記述了他這位老將,絲毫沒有因爲漢武帝對他處以宮刑而有所隱諱。

在司馬遷的筆下,李廣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英雄,他一生戎馬,建功無數,在後世看來,怎麽也不可能因戰功不足而達不到封侯的條件。

但實際上,仔細閱讀司馬遷對他的個人傳記,就會發現傳記中對于他的戰功記述采用了種很模糊的手法,難道這是司馬遷的疏忽嗎?

當然不是,現實更殘酷,那就是李廣實在沒有多少像樣的軍功可以載入史冊 。

李廣生于西漢中期,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飛將軍”,一生從軍四十余年,曆經大小戰役上百次,在與匈奴一場又一場惡戰中,他骁勇善戰,打得匈奴將士聞風喪膽 。

他愛戴部下,清正廉潔,從不克扣部下糧饷;他藝高人膽大,越是危急關頭,越能出奇制勝。

然而從他三十歲起提任隴西太守,直到死,也沒有半點實質性的提升。他的堂弟李蔡,論品德、才華和名望均不及李廣,可他從一個小小的武騎常侍卻高升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就連李廣的一些老部下,也有不少晉爵封侯,甚至他自己的小兒子也被封了關內侯。

看著那些不及自己的人都步步高升,自己卻只拿著二千石的俸祿,李廣也是意難平。

再到後來漠北之戰遭衛青斥責,李廣更加羞愧不已,所以一氣之下拔刀自盡。

從李廣以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看,他對自己的人生很不滿意,同時也暴露出他很大的自身問題。

首先,像他這樣性格的人雖骁勇善戰,但其實並談不上是一名優秀的將領。

李廣的好勝心太強,雖然是好事,但也要分情況。比如他曾不顧大局執意去追擊三個匈奴射雕人,這件事司馬遷也有記述。

在司馬遷的筆下展示的是他高超的箭術和騎術,但他作爲一軍主帥,爲射殺三名匈奴人將朝廷的戰略方針置于一邊,雖然搞定了射雕人,但卻遭遇了更大的危險,轉馬回營時與數千匈奴兵狹路相逢,雖使詐逃脫,但後果不堪設想。

萬一主帥有所閃失,群龍無首的軍隊就會馬上潰散,因小失大,這可不是一名統帥該有的行爲。

漢景帝時期的典屬國公孫昆邪就對他有過評價,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其次,李廣雖然對部下還算可以,但他這個人不講究治軍方略,個人的隨意行爲過重。

比如,他從不以軍紀治軍,士兵操練也很簡單,隊伍散漫。在出擊匈奴時,隊伍也沒有隊列和陣勢,晚上也無人巡邏。

與同時期的程不識相比,李廣的欠缺之處更明顯。程不識對于隊伍編制、行軍隊列和駐營陣勢都有著嚴格要求,夜裏更是堅持打更放哨,公務也處理及時,部隊從未涉險。

也因此,程不識曾說,李廣治兵簡便易行,但如果敵人突然進犯,就難以抵擋了。而他的軍隊雖然軍務紛繁,但是敵人從不敢侵犯他。

再如,李廣隱居藍田時,一天夜裏出城打獵回來太晚,霸陵亭城門已關。李廣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而霸陵尉則不屑的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能通行,更何況是前任呢 。所以將李廣和隨從在霸陵亭扣留了一夜。

事後沒多久,李廣被漢武帝重新啓用,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與他一起赴任。然而結果卻是,霸陵尉一到軍中,李廣就把他殺了,就是爲了報之前的個人私仇。

此前之事,霸陵尉雖然態度傲慢了些,但他也是照章辦事,而李廣將其殺害,則顯現出他的心胸狹窄,漢武帝怎麽敢重用他呢?

所以,李廣爲將欠缺太多。

最後,我們來看下李廣的戰功究竟能否達到封侯的程度。

對于封侯,西漢有具體規定,獎勵戰功以斬敵首級數量而論,大致來說,就是你的戰果,即斬獲敵軍的數量要大于自身一定數量的傷亡才有可能封侯。

李廣的戰績如下: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馬邑之圍因泄密,三十萬漢軍無功而返,李廣自然也沒有功勞;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廣率萬騎從出雁門出擊匈奴,結果吃了敗仗,損兵折將,自己也被匈奴所俘,後只身逃脫,戰後按律當斬,李廣贖爲庶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廣跟隨衛青從定襄出擊匈奴,這一戰漢軍大勝,不少將領因此而立功封侯,然而李廣部則無功。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李廣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發,結果遭遇了匈奴四萬人圍攻,苦戰數日,士卒傷亡過半,因戰敗自然無賞;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武帝本不打算派他出征,但李廣執意要去,結果迷路失道,最後自殺死亡。

從以上李廣所經曆的數次大戰,不難看出,李廣有凶猛的表現,但戰勝率太低,他的表現遠沒有達到封侯的要求。

綜上所述,從以上幾個方面都可看出,李廣征戰一生,英勇無畏,但爲將者,他的治軍也存在很大問題;爲人方面心胸狹窄,性格上還有些極端,如自負,意氣用事。

不可否認,他有極爲優秀的一面,如箭術和騎術,但僅限于他個人因素,他身上的個人主義色彩遠大于他爲將的風彩。

而司馬遷爲他鳴不平,包括後來爲他的孫子李陵進言,並因此而受了宮刑,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他們都是高門大族出身,而衛青、霍去病,甚至皇後衛子夫,他們都是沒有什麽家族背景的奴隸出身。

所以,對于司馬遷而言,他肯定是捧李廣而踩衛青、霍去病,司馬遷曾直言他倆媚上,就是明證。

在司馬遷的筆下,李廣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英雄,一生戎馬,建功無數,實際這是一種假象。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他還是有足夠分辨能力的,所以,武帝並沒有冤枉李廣。

1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