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羞恥”舊照走紅,深圳學生:這是我們的絕版青春

微光看社會 2024-04-29 10:22:02

最近,如果你頻繁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那些年的深圳學生”的帖子,請你不要驚訝。

那一張張充斥著誇張的濾鏡、縮水的校服、“做作”的姿勢的舊照,是一場深圳90後學生的大型文藝複興罷了。

在這瞬間,有一種情感將他們彼此聯系在一起,這一股複古懷舊風一吹起來,相關詞條浏覽數竟達到四千多萬,“深圳學生”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出圈。

萬萬沒想到,過來人夢裏倍感珍惜的夏天,竟這樣重新被深圳的“老學生”們炒熱。那些照片裏每一滴時代的眼淚,拼在一起,組建出了一個90後深圳學生的夢核時代。

幹淨、浮誇、狂野、羞恥......誰看到了都得驚歎一句:青春回來了!

01

深圳學生

有自己的夢核時代

十年前的深圳學生,不管哪方面都走在時代的前線,引流全國的校園潮流。

人均潮到風濕。而且要素過多,全市統一,每一個都非常經典。

圖片來源:小紅書

那時,校服是要改碼才能穿上的,因爲那樣才夠修身。現在流行的BM風,早在十幾年前就被深圳學生運用得出神入化了。

女生的校服上衣要穿135的,但是褲子要穿175的,一定要突出腿長。冬天的校服外套,邊邊是可以卷上去的,反正只有一個宗旨:上半身要顯得短,腿要長。

男生也會把校服上衣改短,有一些短得好笑,一擡手肚子都露了出來,仍堅持這個時髦穿搭。

校服不僅僅只是上學的時候穿,放假也穿,尤其是夏天的短褲,天天穿都不膩。

圖片來源:小紅書@momo

那時候,在深圳學生的眼裏,集體身份認同的標志,可不僅僅是深圳校服。

搭配校服的鞋子,要不是NB、NIKE,要不就是阿迪的貝殼頭和洞洞鞋。書包就比較統一,一定要是北極狐jansport的,各種顔色都有,真真假假也有。

那時候,全身的配置都很齊全。手表一定要戴卡西歐和DW的,手機要買蘋果4S,人手還要擁有一台卡西歐自拍神器或者一台夏普903。

那時候,自拍要用貼紙“拷貝”來擋住嘴巴,不然就要用自拍軟件faceu和b612的誇張濾鏡,營造一種虛幻的古早感。

圖片來源:小紅書@糯米粥

那時候,韓風橫掃深圳。女生們都習慣留著長發,在發尾點綴一個梨花燙,化妝一定要畫上粗粗的一字眉,美瞳一定要選大直徑。

男生們也樂意燙發,留一點斜劉海,男男女女,都有獨特且互相欣賞的發型審美。

在那時拍的照片裏,隨機抽出幾張照片,從發型、穿搭到動作,都是教科書級別的經典。

圖片來源:小紅書@林志玲

那個年代,學生們除了教室以外,連線下玩耍的地方都出乎意料的統一。

買衣服要去東門,逛街要去海岸城、cococity,約會或者小團體聚會要去書城的仙蹤林、吃甜品要去許留山,看電影要去嘉禾影城,喝奶茶首選Momotea、貢茶和大口九......

線上也有著學生社區,用以分享最新的潮流。

學生們也習慣在網上沖浪,在社交軟件Nice、ins和網易博客上分享校園生活,還有那時的懵懂和情愫,或許青春疼痛文學的起源正是這裏。

圖片來源:小紅書@肉虎虎

這場記憶的集體狂歡,看似無厘頭,實則正對上十年前深圳學生的狂野性格,更是深圳學生對少年十八恣意任性的紀念。

當時的審美多元,但流行趨勢不知爲何如此統一。

所以,現在隨便看到一個深圳學生發的回憶帖子,大家看完都會感慨一下,雖然高糊得看不清臉,但那氛圍感顯然就是像你、像我、像學生時代身邊的每一個人。

“原來大家都是同一個時空的不同npc啊。”

十年前在深圳讀高中的李拉拉說,當時大家對待改校服都像一頭牛一樣,拉不回來。現在回看當時留下來的照片,羞恥得想找個洞鑽進去。

她不理解,爲什麽自己當時和同學拍照不能大大方方的?一定要留著厚重的齊劉海,用各種貼紙或姿勢把嘴巴擋住,做出各種內向的動作?爲什麽一定要那麽非主流呢!

“終于知道當時我媽爲什麽老是看我不順眼了,我現在回看當時的照片,都感覺自己的審美非常不可理喻。”

02

深圳人的青春

絕版了

深圳人集體回憶起學生時代,放在深圳這個地方,多少都有一些不可思議。

不同于其他認同感強、粘性高的城市,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城市的曆史也比較短,談得上集體回憶的,往往只在于少部分的原居民。

但深圳學生群體是個例外,他們共享深圳快速發展進程中結下的最潮流的果實,千禧年時,他們的壓力也不像現在的學生那麽多,除了教室以外,還讓不少地方成了學生聚集點。

況且,千禧年代深圳學生的青春,已經快絕版了。現在,深圳能讓他們“觸景生情”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翻出古早的卡西歐自拍神器,才發現充電器已經找不到了,蘋果4s時隔太久,也開不了機了。

現在也不流行改校服了,學生們都穿著合身的體面的校服,有些學生甚至更偏愛寬松的校服,來遮擋住正在發育的身體。

關于青春的場所,竟也沒跟上時代的車輪,多數關停了。

2018年,網易博客宣布正式停止運營,關閉服務器,深圳學生的博客時代漸漸落幕;記不清什麽時候,ins也不能直接使用了,那些關于青春的記憶被封存了。

2018年後,海岸城的那只巨大的棕色布朗熊被悄悄撤掉,那個時候,深圳學生排著很長的隊,都要和布朗熊來一張合照,那些來不及合影的人,心裏會不會有一絲絲遺憾。

圖片來源:小紅書@德呂森Driesen、@JJJ、@Itszoeybea_、@dvlaan

2018年,萬象城店的嘉禾深圳影城關閉,當年和同學聚會、和暗戀的人偷偷約會都是在這個影城裏,那時候票價很貴,但卻一點都不心疼。

2021年,深圳中心書城的最後一家仙蹤林閉店。那些秋千座位、綠色園林裝修、炸豆腐、木糠蛋糕、黑鑽珍珠奶茶、蜂蜜綠茶,全部跟著店一起消失。

2023年,深圳最後一家正版貢茶閉店,很多深圳學生第一次喝奶蓋就是在貢茶,當年的貢茶還有分喜年和漾漾紅,小夥伴們經常討論哪家是正版。

2023年,深圳許留山的最後一家門店關停,深圳再無許留山。最近,東門町美食街的部分區域也傳出被拆除。

2024年,深圳人從小看到大的足球隊——深圳市足球俱樂部,在三十而立生日前兩天宣布解散……不死鳥的傳說成爲了傳說。

當記憶裏的地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人們才發現,我們無法預知某個瞬間的價值,直至它成爲回憶。

時代的眼淚滴在了深圳的土地上,遺憾便不由分說地襲上心頭:一個人果然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03

班奴深圳人

靠回憶學生時代回血

細看關于“那些年的深圳學生”的帖子,其實能夠看出來,人們對過去美好事物的回憶,始終都是選擇性的。

本質上,他們懷念的並非是學生時代本身,而是那些讓自己開心愉快的事情,是那個時代的無憂無慮和一副沒有被生活壓垮的精氣神。

比如學校外總是爆滿的奶茶店、放學路上的夕陽、暗戀的同學、說好永不斷聯的好朋友、搞笑的同學和老師......

當時的深圳雖然高校不多,但是有深圳戶口的高中生,考深大可以加分,保底也能上深職院,再怎麽樣都能有個出路。至于家庭條件和成績都更加優越的學生,出國深造更是常事。

這也導致了,有一些學生時代的情誼,過了高考這道坎後,突然就變淡了。

李拉拉說,夏天,對學生來說,意味著暑假、夥伴和自由,對于成年人,只是新的季度和KPI考核,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現在,她那些要好的同學裏,有人在大廠拼搏,有人當起了老師,有人成了家庭主婦,有人像她一樣自己開了一家小店。

雖然大家同在深圳,但是想找個時間出來聚,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我們經常說要出來聚會,不是這個人突然要加班,就是另一個人要臨時趕項目,再或者另一個人需要帶小孩......每次說好的聚會,都得一推再推。”

俗話說,“三歲看老”,現在回看深圳學生們那些年的帖子,能發現很多深圳學生上學時和現在的人生相比較,還是有迹可循的。

當時掌控著社交軟件nice上擁有上萬粉絲的“學生網紅”,容貌姣好,用的都是最時興的物件。當然,現在也仍然是引領熱點的網紅,靠著自媒體輕松賺錢。

戀家的人,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深圳上學,十多年的求學路都離不開深圳,畢業後也很名正言順地找了一份家附近的工作,嫁給了一個老同學。

李拉拉回憶,那些高考時不願意填寫出省志願的同學,現在都在體制內。“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

有人說,人們會懷念過去,是因爲現在過得沒有以前好。現在是班奴、是父母、最後才是自己,所以他們只能在一地雞毛的生活裏,去懷念學生時代。

只是,人們忽略了,不只是學生時代是稍縱即逝的,所有的時光都是如此。

對于三十歲的人來說,二十歲的時光無比珍貴。而對于四十歲的人來說,三十歲還是年輕人。

這個世界永遠有十八歲的學生,但不會有學生永遠都十八歲。只是,別錯過自己的每一歲。

備注:文中人物爲化名。

文丨白粥

部分圖片來源ShenzhenWeekly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0 阅读:20

微光看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