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離得開包凡嗎?

達摩財經 2023-10-09 17:15:07

出品|達摩財經

創始人包凡失聯七個多月後,華興資本終于推出了新的掌門人。

國慶假期期間,華興資本控股(1911.HK)公告,執行董事兼聯合創始人謝屹璟被任命爲代理CEO,自10月2日生效。

2023年2月,包凡失聯之後,華興資本就將日常管理運作交由執行董事謝屹璟和王力行負責。業內觀點認爲,由于包凡長期不在公司,對華興資本的日常運營可能已經有所影響,此番任命謝屹璟爲代理CEO,是爲了更方便華興資本日常運營。

對于投資者而言,更爲關心的是,華興資本此次換帥是否意味著包凡事件塵埃落定?現在的華興資本褪掉包凡“光環”之後,能撐得住嗎?

靈魂人物

包凡是華興資本絕對的靈魂人物。

2023年2月,包凡先是傳出失聯消息,隨後被確定爲配合有關機關調查,有傳言稱其已被監察機關留置。2023年5月,有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包凡再度被延長留置三個月。

一般來說,監察機關的留置期限是三個月,特殊情況可以延長一次,最長不超過六個月。包凡即使經曆延長留置,至今也早已超過六個月的留置期限。

8月9日,華興資本發布公告,稱包凡仍在繼續配合有關機關的調查。此後,關于包凡配合調查一事再沒有新的進展。

包凡在投資圈呼風喚雨的形象早已與華興資本深度綁定。可以說,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包凡就意味著華興資本的門面。缺少了包凡,讓投資者對華興資本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2月16日,華興資本在港交所公告確認包凡失聯,次日股價大幅下挫,盤中一度大跌50%。

最近幾年,互聯網巨頭和新經濟創始人們逐漸退居幕後,不再實際參與管理工作,改由職業經理人站在台前。但對于華興資本來說,包凡事件的突發,讓投資者對于其繼任者是否是最優人選有著更多考量。

謝屹璟現年53歲,是華興資本的聯合創始人,也是後者上市時站在包凡身邊的敲鍾人。目前,謝屹璟擔任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兼任醫療行業團隊主管。其領導的華興醫療投資團隊參股了藥明康德、華大智造、華熙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截至10月2日,謝屹璟直接間接持有華興資本116.32萬股股份,約占總股本的0.2%。

從華興資本近年的動作來看,其似乎更傾向于培養年輕管理層。2018年,華興資本內部推出年輕領袖計劃,大力培養80後高管,前後兩期共計16人,其中包括目前的華興證券總經理項威。

不過,從華興資本目前拿出的成績來看,謝屹璟至少守住了華興資本。

2023年8月,華興資本公布了未經審計的半年報。2023年上半年,華興資本營收上半年營收爲5.63億元,同比下降6.7%;同期淨虧損1.3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具體來看,華興資本的投資銀行業務營收1.13億元,同比下降51.5%;投資管理業務營收3.33億元,同比增長77.1%;華興證券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217%;其他業務營收0.45元,同比下滑15.5%。

顯而易見,華興資本的業績壓力還是在于主力的投行業務。華興資本將這一業務下滑解釋爲港美股IPO和國內私募融資市場活躍度持續低迷帶來的影響。

“去包凡化”壓力

包凡的“失聯”,對于華興資本的直接影響是上市公司。

包凡是華興資本的實控人兼董事長,因無法與審計機構進行聯絡,導致上市公司無法如期拿出2022年度審計報告。因此,華興資本在2023年4月3日起開始停牌。截至目前,華興資本仍處于停牌中,市值約41億港元。

據相關規定,聯交所可以取消任何已連續停牌18個月之證券的上市資格。也就是說,華興資本如果在2024年10月仍未能複牌,將面臨退市。

相比于市值40億港元的上市公司,華興資本更大的難題在于其管理的數百億規模的基金。

包凡是新經濟領軍人物,華興資本也長期重倉新經濟領域。但在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的背景下,新經濟已經出現頹勢。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總收入達1.46萬億元同比下滑1.1%,是過去十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凜冬之際,華興資本也開始珍惜子彈。2023年上半年,華興資本基金項目退出金額20億元。截至2023年6月末,華興資本資管業務總資産管理規模約401億元,其中貢獻管理費的在管資産規模爲257億元,相比上年末分別減少28億元和12億元。

不過,華興資本並未能挽救下滑的回報率。2023年上半年,華興資本自主管理私募股權基金及第三方私募股權基金的內部回報率分別爲22.6%和21.4%。而在2022年度,二者分別爲25.3%和23.2%。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有著一定誠信要求。其中,最近三年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爲被金融管理部門處以行政處罰的,處于證監會市場禁入處罰期的,最近三年被證監會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或被協會采取紀律處分措施情節嚴重的,以及其他處于監管限制範圍的人員,都不能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控人。

換句話說,如果包凡因本次配合調查事項被處以刑事或行政處罰,其實控的華興資本及相關子公司將無法再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

業內分析認爲,包凡配合調查,可能與前華興資本總裁叢林有關,內容可能涉及華興資本在香港上市前的一筆貸款。2017年10月,工銀金融租賃曾給華興資本批了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2018年9月,華興資本在港上市,同月便償還了這筆貸款。

這本是一件資本市場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微妙的地方在于叢林當時是工銀國際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也就是工銀金融租賃給的這筆貸款的經手人。2020年7月,叢林“空降”華興資本,擔任總裁,直接向包凡彙報。2022年9月,叢林就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目前,關于包凡的調查並未靴子落地,對于現在的華興資本來說,或許正適用包凡此前采訪中的表態,“沒有包凡,華興就沒有過去;可是只有包凡,華興就沒有未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