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仁慈的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個字,竟拯救了上千人性命

張司馬講曆史 2024-04-24 07:58:26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爲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 | 張英編輯 | 張英

前言

古時宮廷中的宦官群體,因其獨特角色時常引人注目。

有些員以此爲保障自身及家族利益,不惜以破壞道德准則爲手段,逐漸淪爲世人眼中的奸猾之輩,

而另一些宦官則以對帝國忠誠爲己任,不怕犧牲,贏得了民衆對其的贊譽。然而,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有一位名叫張居翰的宦官,被譽爲史上最仁慈的宦官。

他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在宣讀聖旨時,巧妙地誤讀了一個字,從而挽救了數千人性命。

他的善良甚至在史書上都留下了記載,北宋文人歐陽修所著的《新五代史》中就記載到:“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國初期,經曆了風雨飄搖的唐朝末年,更經曆了五代十國初期的軍閥混戰。

他出生在一個其家庭環境還有經濟,都很拮據的一個家庭,爲了維持生存,他的雙親不得已將他送到皇宮淨身爲太監。

張居漢性格溫和,自幼體弱多病,父母總是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愛。然而,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他十歲那年,家鄉遭受嚴重的水災和旱災,父母生活困頓,背負沉重的債務無法償還。

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們只好選擇將張居漢送入皇宮,以換取暫時的安穩。

離開家園的那一刻,張居漢淚流滿面。他獨自躲藏在皇宮冰冷的角落裏,思念著親人的溫暖和關懷。

這個瘦弱的孩子,似乎隨時都可能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他內心深處的堅強和毅力使他逐漸度過了那段最爲艱苦的歲月。

張居漢勤奮努力,盡職盡責,期待有朝一日能夠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他天資聰穎,很快便精通各種典籍,對宮中的規矩了然于胸。

實際上,張居漢本質上並非邪惡之人,只是因爲他一出生就面臨著生活的困境。他內心充滿善意和純真,只希望能養活家人。

命運捉弄,他不得不放下尊嚴,忍受屈辱,艱難地度日。

幸運的是,張居漢很快贏得了一位年長太監的青睐。這位太監曾經侍奉過多代皇帝,對宮廷事務了如指掌。

他在張居漢身上看到了一種渴望的光芒,于是決定收他爲徒,嚴格訓練他,並細心教導他。

這位年長太監向張居漢傳授了自己豐富的宮廷經驗,教他如何洞察他人言語,把握人心。

張居漢如饑似渴地學習,聽從教誨,最終讓這位太監看到了他成爲宮廷優秀弟子的可能性。

在這位太監的影響下,張居漢的處世之道變得更爲圓潤,他學會了如何在宮廷中生存,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無禮,從而逐漸贏得了上級的贊譽。

當黃巢發動起義時,宮城戒備森嚴,張居漢冒著生命危險爲皇帝傳遞情報,幾乎喪命。但幸運的是,他最終得以死裏逃生,回到了皇帝身邊。

僖宗看到他忠誠地保護自己,感激涕零,甚至想要將女兒嫁給他。張居漢也因此得到了封賞,官途一帆風順。

隨後,他成功通過了考核,成爲了唐昭宗的貼身太監。

張居漢深受昭宗的信任,任命他擔任幽州督軍,負責監督當地的軍事事務。

回想當初,他還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小太監,轉眼間卻成爲了兩位皇帝的寵臣。張居漢此刻心情複雜,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正確道路,登上了人生的頂峰。

從低微的地位到顯赫的地位,張居漢經曆了無數的磨難,終于在皇宮中站穩了腳跟。

可好景不長,唐莊宗決心討伐叛軍,唐莊宗決定迎難而上,向叛亂大軍發起挑戰。可是在出征的過程中,他遭遇了更爲嚴峻的困境,

蜀王王衍潰逃至唐朝京師,率領麾下約一千名兵士,前來尋求唐莊宗的庇護。

王衍的這一舉動,使得唐莊宗感到極度憤怒。

他怒不可遏,認定王衍是在裝模作樣,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謀取皇位。

在那一刻,莊宗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將這個不識擡舉的家夥以及他的追隨者們全部消滅殆盡,以此來平息自己內心的憤懑。

因此,他親自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道嚴苛無情的聖旨,下令將王衍及其部屬共計一千多人全部處死。

張居翰秉持高尚的道德操守,行爲磊落光明,認爲王衍已經選擇了投降,並且保證會留下他的性命,爲何卻要違背承諾反而將其殺害?

因此,他大膽地對聖旨進行了修改,或許是出于內心深處的恻隱之心,亦或是預感自己時日無多,便不再有所顧慮。

畢竟,張居翰當時所剩的壽命僅有一年左右。

原有的聖旨內容爲:“王衍一行人等,皆應處以死刑。

其實聖旨原本寫著:“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張居翰也不好直接換一個聖旨,只得改了一個字,把“行”變成了“家”。

盡管如此,王衍及其家人仍然未能幸免于難,但隨行的前蜀官員以及衆多仆役共計千余人得以存活。

由于皇帝正專注于平定叛亂,無暇顧及王衍之事,篡改诏書的事件竟然未被追查。

張居翰隨後請求辭去官職返回家鄉,皇帝也予以批准。

此後,張居翰在長安過起了隱居生活,最終于公元928年5月19日離世。

這位或許是中國曆史上最爲仁慈的太監就此告別了人間。

《舊五代史》與《新五代史》均曾對張居翰進行過記載,對他的品德給予了極高的贊譽。

他不追求權力地位,不阿谀奉承,對朝廷忠誠盡責,關心百姓疾苦,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篡改诏書,只是爲了拯救那些無辜之人。

盡管身爲宦官,但他完全當得起“正人君子”的稱謂。

0 阅读: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