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八落選,老十四爲何敢當衆頂撞康熙?好處太多了!

卿心君悅 2024-04-06 20:03:46

文丨卿心君悅

舉薦新太子一事,康熙一個人玩了整個大清朝官場。

不僅徹底斷了“其心可誅”的老八胤祀的奪嫡之路,還讓整個八爺黨的勢力暴露在陽光下。

面對康熙近乎耍賴的舉動,除了佟國維之外,沒有一個人敢置喙。老八失魂落魄,老九、老十噤若寒蟬,馬齊在康熙的威壓下僅僅辯駁了一句,就順坡下驢的認錯認罰。

畢竟,位高權重,還是康熙親舅舅的佟國維的前車之鑒擺在那兒,這足以震懾在場的所有人。

本以爲這場“滿朝亂敲東宮鼎”的鬧劇,在康熙的威壓下會到此結束。

沒成想,向來謹言慎行,不怎麽冒頭的老十四胤禵卻突然跳了出來,先是與老十三大打出手,隨後又當衆頂撞康熙爲老八抱不平,直接把康熙氣得當場昏倒。

初看這段劇情的時候,我一直想不通老十四爲何敢跟康熙對著幹。要知道,老十四不是老十,他可是一直有奪嫡之心的,如此莽撞的忤逆康熙,維護老八,難道他就不怕失了聖心,絕了上位的機會嗎?

直到重溫這部劇,細品了當時的局勢以及老十四的處境,我才明白,老十四之所以敢頂撞康熙,是因爲好處太多了,而這也是老十四爲奪嫡上位走的一步好棋。

大打出手

在上書房召開的議舉新太子的會議,以佟國維頂戴花翎落地,馬齊連降兩級,八爺黨落敗,廢太子胤礽解除監禁而告終。

隨後,康熙命所有阿哥,包括廢太子胤礽都到乾清門集合。

可還沒等康熙過去開家庭內部會議,就被告知老十三與老十四在乾清門前大打出手,還引來了一衆官員圍觀。

這一邊,康熙一面聽著德楞泰彙報緣由,一面往乾清門趕;另一邊,老十三與老十四被先行一步的禦前侍衛拉開之後,隨即進入了罵戰階段,而一旁的老十也主動加入戰局。

就在老十咒罵老十三是太子的一條狗時,康熙到達現場了。

不過,康熙並沒有馬上追責問罪,而是先叫起了與衆人一同跪在面前的廢太子胤礽:

“胤礽,你起來。”

康熙此舉的意思很明確:給廢太子撐腰,亮明他的態度。

前腳康熙剛在會議上爲廢太子開脫,雖未言明要複立廢太子,但其態度已經昭然若揭了。後腳就有人明目張膽的針對廢太子,在此時的康熙看來,這已經不是對廢太子不滿了,而是在質疑他的決策,挑戰他的權威。

也因此,他必須拿出態度,明確立場,通過維護廢太子的行爲,來維護他的權威性。

等廢太子胤礽小心翼翼的站到康熙身邊之後,康熙這才開始發難,且矛頭直指八爺黨:

“剛才是誰說,二阿哥是開缺太子,沒有資格參加舉薦呐。誰說的?”

見一片默然,康熙又追了一句:

“怎麽?敢說不敢承認?”

在老十承認是他說的之後,康熙出人意料的翻起了舊賬:

“你說,那個姓張的江湖妖人,是不是你帶到胤祀那兒去的?”

這裏涉及一個問題:康熙爲何只口不提老十三與老十四打架的事,而是揪著只動嘴,沒動手的老十不放?

原因很簡單:打蛇打七寸,解決問題要抓根源。

在趕來的路上,康熙已經了解了事情的經過。老十三與老十四打架,根源在于八爺黨對議舉新太子一事落敗不服。

其實這也不怪八爺黨不服氣。

在議舉新太子的事情上,康熙確實不占理,處理佟國維的罪名,也是勉強才成立。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想要力挺太子,絕了八爺黨的念頭,同時還得壓下非議,就需要明確指出八爺黨的錯處與罪行。畢竟,截止會議結束,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老八有不軌的行爲。

所以康熙才沒有追究老十三與老十四打架的事,而是將矛頭直指八爺黨核心成員老十,准備借張德明一事,給老八以及八爺黨扣上頂大帽子:

“什麽八王大,還什麽王上白,朕還沒死呢!滿朝的官員,那麽多兩榜進士,那麽多飽學鴻儒,居然都相信那些鬼話,你們的書是怎麽讀的。”

句句暗指老八圖謀不軌,借江湖術士之口,營造天命所歸之象,進而騙得百官舉薦,謀取太子之位,甚至還有不臣之心。

康熙之前沒有追究張德明,是爲了迷惑八爺黨,讓其放松警惕,進而讓其實力與勢力徹底暴露出來。

如今拿張德明說事,則是爲了坐實老八有串通江湖術士,妖言惑衆,煽亂朝綱,莠言亂政之舉,從而對打壓老八一事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

見康熙不講武德的翻舊賬,混不吝的老十反駁道:

“皇阿瑪,您當時不是也說過,江湖術士的話,有時候也能代表民意嗎?”

康熙自然不能承認當時這麽說,是爲了給老八下套,這太有損他的聖名了。

也因此,康熙沒有正面回複老十的反問,避重就輕的扔出一句“朕說過那麽多話,你就記住這一句”之後,便要將老八、老九以及老十鎖起來,避免老十他們再問出什麽他沒法回答的問題。

到此,事態的發展依舊在康熙的掌握之中,只要坐實八爺黨與江湖術士串通,處理八爺黨也就是師出有名了。可隨後老十四的橫插一腳,讓原本可控的局面徹底失控了。

頂撞

見康熙一言不合的又要關人,老十四不幹了:

“皇阿瑪,八哥到底犯了什麽罪,連九哥、十哥一起鎖拿。”

老十四與老八走得近,康熙自然清楚,可他萬萬沒想到,老十四會如此不合時宜的站出來,也因此,康熙一臉怒氣的問道:

“我剛才說的話你沒聽見?”

而接下來老十四的回話,更讓康熙的怒火直達天靈蓋:

“聽見了,可兒臣以爲這是欲加之罪。那個姓張的江湖術士,妖言惑衆,八哥當時就把他抓起來了,交給皇阿瑪治罪,是皇阿瑪自己把他放了。到了今天,又將這件事情作,作爲八哥的罪名,怎能叫人心服。說到底,這都是大家推舉八哥做新太子,招了皇阿瑪的忌,可是著百官舉薦太子,這本是皇阿瑪您的旨意,八阿哥才識宏博,雅量高致,禮賢下士,才會有這麽多人一德一心舉薦他。雖說少許人有串聯的事,但百官何罪,八哥何罪呀。皇阿瑪令人舉薦于前,又無端鎖拿于後,往後誰還敢奉诏辦事。遵旨是死,抗旨也是死,請皇阿瑪給兒臣等指一條活路吧。”

若從辯論的角度來看,老十四這段話水平很高。

條理清晰,思路順暢,有理有據,直指康熙在此事中不能言明見光之處——康熙不願示人的帝王之術的陰暗面。

因爲不足爲外人道也,所以康熙無法給予正面的回應,于是再次回避問題,將對話上升到了老十四發聲的定性上:

“你這是要和朕打擂台?”

這就是領導的優勢。

當局面或是話題不利于自己時,領導可以隨時隨地的轉移話題,重新掌握對話的主動權。

此時,老十四已經沒有了退路,如果不扭轉康熙對他發聲一事的定性——與君父對著幹,那就等于坐實了他不忠不孝,那麽他今天挺身而出的目的就真的達不成了。

也因此,老十四暫時放棄了之前的追問,先爲自己正名:

“兒臣豈敢,家有诤子,不敗其家,國有诤臣,不亡其國。”

這段話是由《孝經·谏诤章第十五》演變而來的。

原文爲:父有诤子,則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當不義則诤之。

大意是,作爲兒子或是臣子,要敢于指出父親或君主的錯處,這才是真正的孝和忠。

老十四正是借聖人言爲自己正名,他之所以發聲,不是爲了頂撞康熙,而是謹遵聖人的教導,爲君父負責,爲國谏言,其性質是正義的。

一下子,老十四就占據了道德制高點。

對于聖人的言論康熙自然無法駁斥,便只能反問:

“不聽你的,大清就要亡國了?”

老十四寸步不讓:

“難說。”

這下真的把康熙頂住了。

講道理吧,人家老十四擡出了聖人的言論;講規矩吧,人家是在谏诤不是忤逆。直接處置了老十四,又有惱羞成怒,獨斷專行之嫌。

就在康熙被頂得啞口無言之際,終于有人出來打圓場了,先是老八然後是廢太子胤礽。可老十四並沒有借坡下驢,反而一把推開了胤礽,說道:

“誰要你假惺惺的地在這兒蠱惑人心。我今天就是要討皇阿瑪一句公道,八哥他們究竟有沒有罪。沒罪,皇阿瑪當衆就說沒罪。有罪也得指明了。”

見老十四如此冥頑不靈,下不來台的康熙徹底怒了,轉身抽出一旁張五哥的刀,向老十四砍去,場面一瞬間混亂起來。

老十三抱著老十四滾到一旁,老四玩起了空手接白刃,老八則死死抱著康熙的大腿……

好在張廷玉及時出手,示意圖裏琛將老十四拉走,而康熙也順勢昏了過去,一場鬧劇到此收場。

一步好棋

事實上,老十四敢如此頂撞康熙,可不是怒發沖冠爲八哥,更不是頭腦一熱的沖動之舉,這其實是老十四一舉多得的一步好棋。

好處一:樹立重情重義的人設。

老十四表面上是在維護老八,爲了老八不惜頂撞康熙。可實際上,老十四這一出是借鑒了在熱河狩獵期間,老十三力保太子的成功案例。

要知道,當時老十三雖然被圈禁了一段時間,卻得到了康熙點名表揚:

“他敢于在胤礽將獲重譴的時候,不避嫌疑,陪著他,護著他,他盡到了一個做弟弟的情義,也盡到了一個做臣子的中荩。”

老十四清楚,康熙最不能容忍的底線,不是別人仗義執言,而是兄弟相爭,手足相殘。此時他站出來爲老八說話,並不會真的惹怒康熙,畢竟他也是在盡做弟弟的情義。

同時注意一個細節:老十四爲何與老十三比武?

看不慣是一方面,而最重要的是,他在向康熙,向所有人證明他的實力。

在康熙的一衆皇子中,老十四之前的存在感比較低,如今八爺黨落敗,他需要一個機會入康熙的眼,讓康熙看到他的優點與能力。

而經此一事,老十四自然會給康熙留下重情重義、敢于直言、武力值不低的印象。

好處二:向老八示好,表忠心。

康熙一出手就要鎖拿了老八、老九、老十,如果老十四一言不發,什麽都不做,以後還怎麽跟著老八他們混呢。

同時,議舉新太子一事,雖然老八徹底出局了,但八爺黨的勢力卻都在。

此時老十四自然不能自絕于八爺黨,不僅不能劃清界限,還要表現得比往常更加擁護老八。

只有這樣,老十四才有機會,在接下來的奪嫡之爭中,得到老八的全力支持,讓老八的人脈與關系網成爲他上位的助力。

好處三:籠絡人心。

滿朝文武正爲推舉老八而惶恐不安,或是心存非議卻不敢言。

在這種情況下,老十四當衆質問康熙,說出了別人不敢說,不敢問的話,自然會贏得百官的一波好感,達到籠絡人心,積累聲望的目的。

好處四:給康熙一個重用他的理由。

推舉新太子一事,讓康熙意識到了八爺黨的勢力過于龐大,大到差點左右了朝局。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出于忌憚,還是出于制衡,康熙勢必會有所措施。

想要毀滅一個團隊,除了拿核心人物開刀外,內部分化是最好的辦法。

而此時老十四冒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爲了成爲康熙內部分化八爺黨的人選,進而得到康熙的啓用與重用。

那麽老十四就不怕真的惹惱了康熙嗎?

不是不怕!是康熙不會!

還是那句話,康熙的底線與紅線是什麽,在熱河廢太子之時,康熙已經強調了。老十四的發言雖然有頂撞之嫌,卻沒踩一條紅線,分寸火候掌握的很好。

況且這一局本就是康熙耍賴,不占理,康熙心裏明鏡一樣。所以即便老十四站出來質疑,結果也壞不到哪去,頂多被訓斥幾句,或是像老十三一樣,關個幾天再放出來。

顯然,老十四成功了,不僅沒被康熙處罰,反而得到了康熙的重用,接管了兵部的差事,成了八爺黨中唯一有差事的阿哥。

當然,嚴格意義上講,老十四不算是八爺黨,他與八爺黨走近,和老四躲在太子黨的名頭下的目的如出一轍,都是在韬光養晦,躲避傷害與攻擊,進而坐收漁利。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0 阅读:41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