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態、魔改、碰瓷營銷,網易是怎麽花10億對付金庸IP的?

讓娛樂穎動而出 2024-04-06 10:45:29

作者| 乘風歸

十億成本、金庸經典IP、1450萬預約、遊戲未發微博上撕逼先行……遊戲尚未發布,豬場(網易)就已經通過各種宣發與營銷方式把旗下MMORPG手遊《射雕》的聲勢拉到了最大。

3.28日,《射雕》公布,口碑全網撲街。

2022年五月開始宣發,距離現在有近兩年之久,網易在衆遊戲同行、媒體、1450萬預約玩家的面前遭遇滑鐵盧,TAPTAP跌至5.1分。

適配三端的優化災難、粗糙的開放世界、乏善可陳的劇情設計、嚴重的卡進度問題、爲充值系統做劇情第一人……除開這諸多槽點,就是遊戲最大的亮點之一的“金庸IP”,放到遊戲裏,諸多“金庸元素”也充斥著一股怪味,而這十億成本,又被多少用來做了宣發?

充斥怪味的“低齡化”金庸江湖

金庸原著裏的黃蓉是什麽樣的?

豔絕天下,七竅玲珑,冰雪聰明:扮乞丐結識郭靖,靠廚藝征服洪七公,而如此精靈古怪的她,在面對男女之事時,也能露出其懵懂無知可愛的一面。

在大衆範圍內,除開小龍女,黃蓉應該是金庸筆下知名度最高的女性角色。

而在網易《射雕》中,黃蓉,仿佛去掉了其精明與工于心計的那一面,只剩下了其任性幼稚的一面。

“黃蓉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束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猶如仙女一般,肌膚勝雪,容貌嬌美無匹,容色絕麗,豔如春花,麗若朝霞。”你很難想象,金庸讀者心目中的黃蓉形象呈現在遊戲中,會是這樣一張幼態低齡的臉。

讀過金庸作品,特別是《射雕》,抑或是接觸過《射雕英雄傳》系列影視作品的受衆們,大多有著足夠的人生閱曆與成熟的心智,天然受衆是80、95前爲主。據預言家遊報從點點數據看到,《射雕》目前以24-40歲的用戶爲主,占了60%,而其中男性用戶占比74%。

(圖源DataEye遊戲觀察 點點數據)

但現在網易這樣“低齡化”的人物建模與設計,又是在吸引怎樣的一批受衆?難道《蛋仔派對》、《第五人格》和《我的世界》還不夠麽?

遊戲內的劇情設計,更是槽點無數。

劇情幾乎大部分都是對原作的還原,熟悉原作劇情脈絡的玩家,大多不願意再過一遍他們已經耳熟能詳的故事劇情,而開放式的結局選擇,對有著既定結局對原作來說,又是怎樣的一種改編?

而對于不熟悉劇情的玩家們來說,更是充滿折磨的體驗:推理失敗、劇情各種卡住、不停地回溯找線索……在一款2024年的MMORPG裏,你還能看到這樣磨叽繁瑣的劇情體驗。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比如說前期這個“江湖志向”的選擇,就有網友發現,其實無論怎麽選,都不影響影響任何職業選擇,也不改變接下來需要肝+氪的本質。

宣發中最大的亮點,《射雕英雄傳》這個IP,網易似乎也給用砸了。

武俠IP改編遊戲行不通嗎?

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金庸作爲武俠小說作者,常常拿來和古龍比較。

古龍的筆下,廟堂再高,都有那麽一片江湖;金庸的筆下,江湖再大,都有那麽一座廟堂。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是個典型的“中國文人”,所以他只可能爲其他中國人寫關于中國人的故事。也因此,金庸筆下的武俠江湖,往往寫的是基于大曆史觀的大社會體系,黎民百姓與民族大義永遠是收束故事的主旋律。

《射雕英雄傳》中,郭靖護送《武穆遺書》,與鐵木真多次對峙,攻進燕京立下首功以及最著名的襄陽保衛戰……郭靖的種種行爲,是郭靖受其母李萍的家庭教育,江南七俠的“學校”教育,洪七公、一燈大師、老頑童、全真七子等社會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

《射雕》中的江湖呢?除了所謂“人情世故”,就只剩了打打殺殺。劇情所聚焦的,大多是男女情事,人物糾葛種種,遊戲內,你甚至可以通過時空回溯,去彌補所謂“遺憾”。至此,一部集大成之作在《射雕》的改編下,空余一地言情瑣碎,“俠之大者”也就僅僅停留于打抱不平見義勇爲。

“江湖再無意難平”,然而,體驗完《射雕》後,玩家們才是真正的意難平。

武俠IP改編遊戲,就真的難以做出優秀的劇情嗎?

《射雕》與《逆水寒》雖然同爲文學IP的遊戲化改編,但《逆水寒》屬于對溫瑞安老師作品的魔改,導致兩者在文學IP改編上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但就在近期,就有一部對武俠文學作品IP遊戲化較爲成功的例子,那就是河洛工作室獲得授權後開發的《古龍風雲錄》。

《武林外史》是《古龍風雲錄》世界背景的核心參考,玩家作爲“九州王”沈天君的書童辰雨,接手仁義莊,調查十年前的江湖舊案,拯救整個武林。

在旅途中,李尋歡、陸小鳳、楚留香、江小魚、沈浪,甚至是阿飛、花無缺等武林豪俠,都將加入玩家的隊伍,並且在他們的個人支線中,帶玩家進入《無情劍客多情劍》《絕代雙驕》《小李飛刀》《陸小鳳傳奇》《楚留香傳奇》等諸多古龍作品,逐漸揭示這由河洛工作室打造的古龍世界全貌。

河洛工作室也緊握“古龍江湖”的內核,古龍喜歡在作品中,讓角色陷入道德困境,選擇尋求解脫或者是沉淪,而河洛在《古龍風雲錄》中做出了相關設計,遊戲剛開始不久,你就能遇上李尋歡、林詩音、龍嘯雲與龍小雲的“那些事兒”。

同樣,河洛工作室也參照古龍老師的喜好,在遊戲中注重販夫走卒等小人物的遭遇與心情以及那注重寫意的劇情。遊戲中,有一條基于《武林外史》劇情原創的主線,而諸多支線,取自其他作品,相互獨立,然而諸多熟悉的俠客又打破“次元牆”的隔閡互有交集,加上河洛工作室成熟的敘述與上乘的故事表達,屬實是比起《射雕》“在第一層”來說,《古龍風雲錄》在“大氣層”。

網易做《射雕》注定失敗?

導演BK之前給這個項目組拍過紀錄片,在看完後,能發現項目組一直想對標的是《原神》這樣的開放世界遊戲,在輕度社交的《原神》與重度社交的《逆水寒》之間開拓出獨屬于《射雕》的差異化賽道。而這條紀錄片目前已被導演BK下架,就BK看來,《射雕》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也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下架紀錄片也旨在減少項目組的負擔。

遺憾的是,《射雕》最後所呈現出來的還是這樣一個經典網易架構的MMORPG。而在目前受衆大多是中青年的情況下,《射雕》的很多方面都是乏善可陳,甚至是不可接受的。

照著《原神》的思路宣傳營銷MMORPG,又沒有《逆水寒》裏門派與職業的細化之分,並且加入了俠客等抽卡系統,就目前看來,反而是被珠玉在前的《原神》與《逆水寒》夾在了中間,其本身就不夠出彩的遊戲素質讓期待中的差異化賽道變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品類定位,像是“爲了差異而差異”。

同樣,《原神》主打二次元角色,鍾情的角色自然會讓玩家産生喜愛、共情與代入。然而《射雕》中的角色,大多已經有了既定的CP,如郭靖與黃蓉,楊康與穆念慈等等,即使你的美術與建模再精美,你讓本身年齡基數就偏大的玩家們,怎麽去照著這樣低齡建模的俠客角色們去共情與代入?更別說是去做“死忠粉”了。

對于《射雕》來說更致命的一點,是其社交屬性。對于MMOPRPG的核心玩家而言,社交屬性是很重要的一點,對于《射雕》用戶群中大量已經對MMORPG略有體驗或者是深度體驗過的用戶來說,通過單機鋪陳與大世界探索等內容來填充遊戲時長,以及其磨磨唧唧的社交投放與無處不在的進度鎖,都是對這些玩家的一種殘忍且漫長的如“水刑”般的折磨。

至此,項目組希望在美術與玩法上做到的的差異化卻在陰差陽錯下鑄就一個不倫不類的《射雕》。發售前《射雕》在各平台的買量投流與在微博上大攪輿論與碰瓷衆多MMO前輩,再加上前期大量宣傳的“永久9.9元”的服裝,但有網友發現,這個服裝竟然拆分成了“發飾、衣服、配飾、耳墜”等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說一開始用低價吸引來用戶,發現根本沒法用9.9元配出自己滿意的整套服裝。

這些前期林林總總的誇大和碰瓷宣傳,讓後來發布的《射雕》像個營銷笑話。

移動端畫質馬賽克,而PC端畫質比起其他端遊更是被按在地上摩擦;“9.9元”時裝,在粗糙的建模、辨識度下,可能也實在不好意思定更高的價;在開局就如此糟糕的情況下,遊戲內甚至各種藏著掖著,很多內容也都有著“x天後解鎖”這樣抽象的設定……《射雕》一經發布槽點無數,你甚至不知道先抓著哪一個點吐槽。

截至目前,《射雕》在TAPTAP上評分爲5.1分,差評大面積覆蓋好評,而在app store裏,射雕也僅有2.4分。

(數據來源點點數據)

或許《射雕》在做足了宣發與營銷的情況下,首發後的流水可能會比較樂觀,但就口碑評分與長線運營的角度上來說,項目組可以再更加緊張與著急一些。

當然,靠後期運營與更新優化翻盤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遠有《無人深空》,近期國內也有《白荊回廊》,網易應該痛定思痛拿出匹配“10億成本”的品質才行。

0 阅读:37

讓娛樂穎動而出

簡介:娛樂界大佬投資秘辛,文化傳媒炒作密碼,讓娛樂穎動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