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戒指的是什麽,與五葷三厭有何區別?

小馬談古今 2024-04-06 16:23:04

《西遊記》中豬剛鬣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了個別號,叫做“八戒”。

五葷三厭,是指中國古代的“齋戒”飲食的禁忌。

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輕垢罪。”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爲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爲教條。

《楞嚴經》曰:“阿難!一切衆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衆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 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

《孫真人歌》,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可以看出,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

佛教的“八戒”實際另有所指。

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爲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所以,五葷三厭和佛教的“八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應區分理解。

1 阅读:7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