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是大秦最後的名將,無奈且悲劇的一生,將星隕落實屬可惜

老張聊史 2024-03-28 22:46:07

秦軍圍困巨鹿是在秦二世二年後九月,章邯拿下邯鄲是在十月。當時章邯准備以巨鹿爲誘餌,把天下所有反秦逐諸侯吸引過來,一舉殲滅,章邯戰術就王離圍點點打援,消滅敢來救援巨鹿的諸侯,然後自己搞後勤守住糧道給王離輸送補給,布好口袋就等著他們來鑽,看誰敢進秦軍的包圍圈。

宋義其實就是在自欺欺人,宋義此舉等于把趙國送給章邯王離,等秦軍拿下巨鹿,章邯肯定不會心慈手軟,應該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卷襲各路諸侯,逐個擊破。收拾完各路諸侯後,就該輪到楚國了,現在秦軍還未攻破巨鹿,趙國還在堅守。與秦軍的決戰是不可避免的,該打得還得打。

王離也沒想到項羽會這麽快偷襲甬道,而且越打越猛,主要當時楚國和聯軍是作壁上觀,楚軍統帥是卿子冠軍宋義,宋義是想坐收漁翁之利,所以王離在和章邯全力圍攻巨鹿,沒管聯軍,誰會想到項羽敢殺楚懷王任命的楚軍統帥,渡過黃河,直接偷襲王離,王離一下就敗了,而被夾在楚軍和趙軍中間的章邯直接完蛋,王離坑了章邯。

章邯是形勢所逼迫不得已才投降了項羽,他沒有預料到楚軍對秦軍的仇恨會那麽大,直接毀約坑殺了自己二十多萬出生入死的兄弟,而自己卻無能爲力甚至背上了“秦奸”的罪名。想來這件事在當時已經成了章邯心中一道過不去的坎,所以在劉邦勸降他時,盡管放出了封萬戶侯的招降條件,章邯卻還是甯死不降,他怕重蹈那二十多萬秦軍被坑殺的覆轍,最終選擇爲自己的尊嚴而戰,爲這最後的名將氣節而戰。不愧爲大秦最後的名將,卻只歎時運不濟,若長子扶蘇帶著蒙恬打回秦宮,曆史也許就將改寫了,章邯也不會是這般悲情模樣。

章邯是複合型人才,類似于諸葛亮司馬懿這種既能搞後勤工程,也會上場打仗的,而且打法極其穩健,不保證必勝,但誰也沒法給他軍團殲滅,哪怕野戰遇到項羽也能撤退,劣勢兵力對上韓信依然可以固守廢丘,碰上一般的名將如項梁之流直接賣個破綻就回手秒了,秦朝在大崩盤情況下有章邯已經是極大的幸運,換誰來都很難比他做的好。章邯不可能向劉邦投降,因爲他沒有人心。司馬欣後來被劉邦借了人頭挂在栎陽城頭,可見三秦不得人心,秦人積怨已久。

章邯本身擁有極爲超凡的軍事水平,是當之無愧的一流名將,憑借他的實力和戰績,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大放異彩,光芒萬丈。然而他的不幸就在于,遇到了那個時代比他更加強悍的超一流名將,項羽和韓信,由此自己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從昔日的天下第一淪落到天下第三,成爲他們一戰成名的墊腳石和背景板。

其實仔若細分析的話,章邯雖然最終敗給了項羽和韓信,但都有外部的客觀原因,並非純粹軍事上的不足。巨鹿之戰章邯與其說敗給了項羽,不如說敗給了趙高;三秦之戰章邯與其說敗給了韓信,不如說敗給了民心。章邯雖然略遜于項羽和韓信,但差距也寥寥無幾,例如項羽最終並沒有完全擊敗章邯,章邯投降時還有二十萬秦軍就是最好的證明;韓信面對章邯的孤城廢丘,十個多月竟久攻不下、無可奈何,最終得靠水淹這種不講武德的方式,才能消滅章邯。可見,章邯雖然略遜于項羽和韓信,但與他們二人之間的水平相差無幾,本身也是極爲不俗的軍事天才。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