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癌再添新證!最新研究:阿司匹林抑制癌症轉移新機制

醫學原創故事會 2024-05-12 23:06:34

阿司匹林是一款神藥,數據顯示,全世界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來基本維持在5萬噸左右,相當于每年服下1500億片阿司匹林藥片。

爲什麽阿司匹林如此受歡迎?

1899阿司匹林的發明專利申請被通過,德國拜耳藥廠正式生産這種藥品,取商品名爲Aspirin。一開始阿司匹林主要被用于解熱鎮痛。

1982年,英國科學家約翰萬發現阿司匹林的抗凝機制,即抗血小板聚集。1985年美國衛生與民衆服務部長瑪格麗特宣布“阿司匹林可有效預防二次心梗發作”;1988年“內科健康醫學研究”雜志公布阿司匹林可能降低心髒病的發病率;1996年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推薦阿司匹林作爲預防心髒病的常規用藥。

所以,現在大家是阿司匹林,主要是爲了預防血栓。

來自世界心髒聯盟(WHF)的數據則顯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超過5億,想想看,這5億患者,即便每天每人只吃1片阿司匹林,那麽一年下來,要消耗多少片呢?

更糟糕的是,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也導致了阿司匹林的消耗量越來越多。

可是,除了能抗血小板聚集以外,阿司匹林還有一個作用,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這個作用就是,阿司匹林還可以抑制癌症。

早在2020年《柳葉刀》就曾刊登過相關文章,表示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結腸癌發病率,高危人群發病風險減半,而且這種預防效果可維持10~20年,因此入選了最有希望預防結直腸癌的藥物之一。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Death & Disease》上刊登的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爲此再添新證。研究發現,阿司匹林經過水解會轉化爲水楊酸,通過激活抑制誘癌基因的表達,誘導AMPK並抑制c-MYC,從而下調了結直腸癌轉移進程。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在未來或能用于治療結直腸癌,實現抑制癌細胞遷移和侵襲。

鑒于阿司匹林在預防結直腸癌上的優勢,現在對于有腸癌高危風險因素的人群,是可以嘗試使用阿司匹林也預防腸癌的。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質疑,醫生,是藥三分毒,就更不用說阿司匹林了,衆所周知,阿司匹林之所以傷胃,是因爲它抑制了COX-1,也稱環氧化酶-1,這種酶存在于胃腸黏膜裏,能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能夠保護胃腸黏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導致環氧化酶-1被長期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減少,當然不利于胃腸黏膜的修複,發生消化性潰瘍的風險就很高了。

所以,很多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發現吃著吃著就出血了,對于老年人而言,嚴重的消化道出血甚至有可能致命。

作爲醫生,我想說的是,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腸癌,主要看患者的年齡,有些患者已經八十歲了,這個時候爲了預防腸癌,去服用阿司匹林,一旦導致大出血,往往會致命,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風險太大,這個時候,單純爲了預防結直腸癌去吃阿司匹林,顯然是不可取的。

可如果對于70歲以下的人群而言,由于形形色色的原因導致腸癌的發病率很高,比如遺傳,這個時候去服用阿司匹林,獲益是大于危害,是可以考慮服用的,但是服用的時候,要特別關注自己的胃,因爲阿司匹林對胃的損傷是比較大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梅林等人在《中國循環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這項研究主要是針對服用阿司匹林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

這些人主要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165名患者,每天服用50毫克的阿司匹林,另一種是216名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最終根據相應的數據顯示,如果每天服用50和100毫克的人都可以起到抑制花生四稀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但是每天如果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會比50毫克的人群出現輕微出血的風險增加73.8%,總出血的風險率也會增加67.1%。

所以,如果害怕阿司匹林導致的副作用,那麽在服阿司匹林的時候,可以適當減少阿司匹林的用量。

0 阅读:1

醫學原創故事會

簡介:我們是患者的暖寶寶,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