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葉飛訪問菲律賓,臨行前向中央提出請求:希望可以回鄉掃墓

縱觀曆史2021 2024-04-14 21:54:05

1989年,開國上將葉飛應菲律賓參議長的邀請,即將率中國代表團訪問菲律賓。

臨行之前,葉飛神情激動,向中央提出請求:“我已經70多年沒有回過這片土地了,這次回去,我希望能回鄉給父母掃墓。”

組織上立馬致電菲律賓外交部,上報葉飛的提議。

1955年,葉飛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位以骁勇善戰聞名的將軍還被稱爲“跨國將軍”。

這源于葉飛父親和母親的跨國情緣。

1914年,葉飛出生于菲律賓,他的父親是福建人,早年由于國內鬧饑荒前往菲律賓打工,在那裏認識了菲律賓姑娘麥爾卡托。很快興趣相投的他們便結爲夫妻。

1919年,由于思國心切,年僅5歲的葉飛和哥哥跟著父親回到中國。那個時候國內正值軍閥混戰,山河破碎,普通工人根本難以生存。沒有辦法,父親只能將葉飛和哥哥留在福建老家,自己再次遠赴菲律賓。

幸運的是葉飛和哥哥都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求學期間葉飛不斷的接受新思想,也感知此時的國家不穩帶給人民的無形壓力,他立志要爲民族存亡出一份力。

1928年,14歲的葉飛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就開始秘密從事革命工作,還推薦自己的哥哥也加入了共産黨。

葉飛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後,不斷的組織黨的活動,那個時候正值國內混戰時期,汪精衛、蔣介石大肆抓捕革命黨人。在一次大掃蕩中,葉飛和哥哥也不幸被捕。所幸敵人沒有掌握確切的證據,看葉飛年紀小就沒有太在意,只是關押一年便放了出來,他的哥哥卻不幸遇難。

出獄後的葉飛更是堅定了革命的決心,拒絕了父親接他回菲律賓的要求,跟著隊伍輾轉各地,東征西戰。連年的動蕩使葉飛和菲律賓的父母失去了聯系。一直到抗戰結束,才重新和大洋彼岸的親人取得聯系。

1949年,建國之初,身爲哥哥的葉飛便將遠在菲律賓的三弟接到祖國,幫助他在國內完成學業,成家立業。此時他的父親已經逝世,被葬在了異國他鄉,由于兩國交通外交都不便利,葉飛沒能參加父親的葬禮。

1989年1月25日,葉飛與中國代表團啓程出發菲律賓,飛機落地時,妹妹艾瑪早已帶領著弟弟妹妹在機場迎接這個多年未見的哥哥。見到哥哥時,艾瑪一把抱住哥哥訴說著思念之情。

幾日之後,葉飛在駐菲律賓大使王英凡的陪同下,回到了小時候住過的老房子裏。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年幼的記憶,但是和親人的這份感情始終牽動著他的心。

次日,葉飛由弟弟妹妹陪著給父親母親掃了墓。他看見,父親的墓碑赫然寫著中文,而母親的墓碑寫著外文。這就深刻提醒著他,既是中國的兒子,也是菲律賓的兒子。

多年來,葉飛一直對中國和菲律賓的友好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他不僅深得中國人民的愛戴,也深得菲律賓人民的敬仰。葉飛成了中菲友誼的象征。在葉飛逝世後,菲律賓政府爲他打造了銅像,紀念這位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

0 阅读:336